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惩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的结果也十分严重。要避免教育中的心理惩罚问题,必须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惩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对班主任工作中心理惩罚做了概念的界定,列举了心理惩罚的表现形式和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危害性;着重从班主任个人心理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心理惩罚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心理惩罚的个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师心理惩罚现象是当前中小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与体罚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教师心理惩罚的主要表现有暴力的语言、忽视与畸形重视、孤立与排斥等方面,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性格发展与学业成绩、降低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未来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心理惩罚的现状以及原因探讨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其预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能否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分歧。在实施心理惩罚时,学校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职业权力,不应该受到任何谴责,对于有些学生,也只能采取各种惩罚措施才能奏效;家长则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品,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别人,包括老师在内,不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而社会则认为,儿童是受保护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家长没有权力对孩子进行惩罚,学校教育者的职责是教育学生,社会或法律并没有赋予教育者惩罚学生的权力,不可以随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因此对于心理惩罚,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法律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肖克 《河北教育》2010,(1):37-37
当前,简单粗暴式的体罚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反对,为国家教育部门所禁止。然而,当我们对体罚的危害达成共识的时候,却忽视了教育中的心理惩罚对学生造成的精神、心理上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的危害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魏书生老师对于犯错的学生一般采取三种方法进行惩罚,第一种方法是写心理说明书或心理病历,让学生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犯错时好的思想与坏的思想斗争的过程,并自我寻找治疗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犯错误,罚唱歌。有了小错,就请犯错的同学当众演唱一首歌曲。第三种方法是犯错误,做好事。犯了错误的学生要用主动做好事的方法,弥补自己的过失。魏老师的这三种惩罚学生的方式颇具艺术性,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不仅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而且在惩罚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过错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主动予以改正。魏老师的惩罚学生的艺  相似文献   

6.
试论惩罚实施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惩罚中隐性教育与其他显性教育的冲突,导致教育的不一致;惩罚方式与学生犯错后心理状况不匹配,导致惩罚无效;惩罚原理与兴趣原理发生冲突,导致选择困难;对缺乏凝聚力的班级采用集体惩罚,激化师生、生生矛盾;教师把自身消极情绪投射到学生错误上,导致惩罚滥用;惩罚程度与惩罚对象不符合,导致惩罚不当。  相似文献   

7.
惩罚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惩罚中隐性教育与其他显性教育的冲突,导致教育的不一致;惩罚方式与学生犯错后心理状况不匹配,导致惩罚无效;惩罚原理与兴趣原理发生冲突,导致选择困难;对缺乏凝聚力的班级采用集体惩罚,激化师生、生生矛盾;教师把自身消极情绪投射到学生错误上,导致惩罚滥用;惩罚程度与惩罚对象不符合,导致惩罚不当.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是基础型教育,小学是学生发展成长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学生的方式,运用合理可以成为推动小学生成长的动力,然而,小学老师在展开教育惩罚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从老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足、变相体罚严重、超负荷心理惩罚这三点说明我国小学教育教育惩罚中现存问题,然后提出以老师、学校、政府为合力的教育惩罚实行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问题学生转化是我们一直不断探索的教育永恒话题.笔者认为富有爱心是问题学生转化的驱动力、把握尺度是问题学生转化的保证、避免心理惩罚是问题学生转化的良好方式、树立平等观念、走近学生心理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惩罚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在引导,而非罚则,贯彻"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充分关爱学生的同时要对事不对人,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实施准则下,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惩罚,并树立改过迁善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惩罚主要是指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伤害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通常有以下几种现象:现象1:嘲笑挖苦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受法律和教育制度的制约,学校中很少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但是,教师心罚学生的现象却仍然盛行于学校之中。所谓“心罚”就是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施加于学生心理上的惩罚,比如,讥讽、挖苦、嘲笑、谩骂、中伤、威胁等。心罚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与体罚相比较,心罚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它对学生的危害更深刻、更长远。当然,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讲,心罚的危害可能相对小一些,但是,对于心灵脆弱的学生可能会导致恶果。尤其,目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心罚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506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惩罚现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中的惩罚行为显著减少;惩罚方式隐性化,以罚站听课、留堂、罚抄作业等变相体罚为主,其次是心理惩罚,直接体罚较少见;惩罚行为存在城乡差异、学校等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严重,市、区一级学校比省一级学校严重,男生比女生严重;学生遭受惩罚后的心理创伤比身体伤害严重,且农村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受伤程度更深;学习问题是教师惩罚学生的首要原因,其次是纪律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师源性心理伤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实,教师对学生造成的某些心理伤害,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无意伤害,二是有意伤害。而前者指教师有时不经意说的话、开的玩笑、变换的脸色等,给学生的心灵带来的某些压抑感和不快情绪;后者指有些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压力,对学生的过失实施惩罚而造成的心理伤害。因此,认真分析教师对学生心理伤害的表现、危害及其预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制定了教师法和教育法,严禁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个别老师对教育法规熟视无睹,仍然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是把学生打伤,就是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使学生走上绝路,这种全然不管学生的尊严和心理、体力承受能力的惩罚,使其偏离了原有的目标,结果是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自己又受到法律惩罚。另一个方面因体罚出现师生冲突而被家长投诉的现象,给老师的触动很大,管理问题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梅州市35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惩罚的看法、态度和心理感受。结果表明:梅州市中小学教师在心理上不倾向使用教育惩罚,但认为教育惩罚基本有用;使用教育惩罚前后情感体验深刻,情绪反应强烈;引起教育惩罚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学生“太调皮”,但使用教育惩罚多是出于“爱生”的动机;使用教育惩罚的手段不够科学,令学生比较反感。  相似文献   

17.
王爱萍 《文教资料》2006,(30):70-71
惩罚机制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科学的、适度的、合情合理的惩罚是一种行为心理的关爱。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过分伦理化、随意性、压制性,使得惩罚泛滥,“教育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影响了学生在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如在一些学校,迟到罚站门外不让上课;课堂提问不会罚站教室后面;做错题罚抄几十遍;课堂回答不出问题被老师说“笨蛋”;考试不及格被说成…  相似文献   

18.
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全面推行赏识教育,呼吁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背景中,许多人对因不当惩罚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因而,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相关研究的视角,探讨惩罚的心理机制、实施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意义及心理策略,以加强教师对惩罚教育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惩罚作为一种行为和事实,在课堂教育管理中经常出现。本文从对惩罚的概念分析开 始,从惩罚者、被惩罚者、惩罚关系入手,从心理机制、惩戒和体罚的区别等角度展开论述, 通过区分学生对不同惩罚的反应模式,对课堂管理中的有效惩罚与无效惩罚作了一定程度上的 明确。  相似文献   

20.
“心理歧视”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理歧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心理歧视”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