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传统的勤工助学模式存在发展受限、认识偏差、育人功能弱化等问题,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经过部分高校的探索,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已显示出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是高校勤工助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勤工助学学生具有读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不过长久以来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归结为其浅层次参与带来的种种束缚。本文阐述了勤工助学学生深度参与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积极作用以及现阶段浅层次参与下的几种典型模式,探讨了勤工助学学生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扮演的角色、深度参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了若干改进策略,以更好地发挥出勤工助学学生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C学院的“快递服务中心”为研究样本,探索高职院校创业导向型勤工助学模式.该模式将勤工助学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促进了专业技能提升,树立了创新创业理念,创造了多个兼职岗位,强化了“助困”和“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路径依赖原理,我国西部通过总结“温州模式”的特点,学习“温州模式”的精神,可以在认识、管理、途径、产业选择等方面获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是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实施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最有效途径。文章就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现实意义、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美高校勤工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工助学活动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已初步形成体系,但尚不健全,勤工助学活动面临着岗位数量有限且层次较低等问题。该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勤工助学活动进行比较,提出我国高校应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加强勤工助学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并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背离活动本意的情况。本文具体论述了如何结合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完成学业、就业竞争等因素提高勤工助学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学者从国家助学金研究、助学贷款研究和勤工助学研究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借此希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国家助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心理指标。贫困生作为高校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讨勤工助学措施对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助人任务测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对杭州市250名高职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勤工助学经历的贫困生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表明勤工助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还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温州模式是温州人的伟大创造,温州人在生存与发展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系统的反思,继承永嘉学派事功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温州化,弘扬温州人精神,逐步形成了温州模式的哲学基础。温州实践、温州人的商业哲学和温州人的本质是温州模式的三个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学生的励志教育及勤工助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励志教育旨在于树立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工助学是高校鼓励贫困学生励志成长的重要实践平台。勤工助学实践不仅有利于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还有利于他们人格精神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勤工助学实践为贫困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了高校内涵式发展,也利于地方高校抓住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面临高校帕金森定律、校园文化单薄、教学资源不均衡、学校发展模式落后、教学质量低等诸多困境。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去行政化”,加强特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勤工助学作为其中主要手段之一,不仅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更要为其提供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勤工助学的探讨,提出要加大勤工助学的力度,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以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个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已呈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开展高校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以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个案,运用文献分析、通过大量数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参与动机、影响因素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温州高校体育社团类型呈多元化趋势,体现了温州民营企业下的课外体育活动特色,倡导各高校体育社团进一步加大引进企业赞助力度,保证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乐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体育教学模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分析了体育教学中“乐学模式”的深刻内涵 ,尝试性地提出了面对人才竞争的二十一世纪 ,高校体育教学中“乐学模式”的实施意义、途径及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第三空间”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指明了一种可行的发展方向.从“第三空间”理论的提出、“第三空间”模式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新建本科高校在“转型期”过程中对大学文化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高校要追求科学发展必须着力在顶层设计、大学治理模式、“三风”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创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透视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的功能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活动管理的相应对策.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活动对于体育院系与社会沟通具有积极意义,是体现多方面作用的重要"社会实践课程".建立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信息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出台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针对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中的问题给予辅导与帮助,可以引导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与我国36所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成功培养体系,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真正实现“体教结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体融合”是以“以人为本”作为思想基础,以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培养体系实现高层次融合的一种尝试,是我国新时期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创新,它对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辨析“教体融合”与“教体结合”二者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从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转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高校实行“教体融合”提供了可能性.结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剖析现阶段高校实行“教体融合”存在着观念落后、组织封闭、资源缺乏、训练模式刻板、管理体制僵化等瓶颈问题,为探索有效的“教体融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