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属于逻辑研究学范畴,语词属于语言研究范畴。概念与语词是密切相关的,又是互相区别的。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全面论述,仅对有争议的以及概念在逻辑应用中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概念与词义相对应,并非笼统地与语词对应。 从词义与概念的产生来看,人的头脑对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及其数量范围行了概括的反映,则形成概念。然而,存在于头脑中的概念是无声无形的。当概念被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用声音信号或书写符号来表示,概念这才被感知,使继续认识和思想交流成为可能,如果仅从思维对象的概括反映来看,概念的概括性,就是语词的概括性。有了一定的概念则相应有一定的语词。具体说来,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存,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
语言问题是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无疑是这两派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语言与存在、语言与世界以及语言与理解等诸问题上,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都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对他们在语言观方面的有关论述进行比较,也可以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这两大哲学传统的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创造了形式化语言,使逻辑研究摆脱了传统束缚,将哲学带入到语言意义的研究层面,为语言转向提供了许多基本概念,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以介绍弗雷格语词意义理论为基础,对其讨论同一性和语词、涵义、意谓的关系时体现的局限性作出评析,并尝试性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分析哲学引领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本文认为,分析哲学的兴起不只是一个哲学史事件,其发端深受逻辑哲学的影响,这一点在分析哲学创始者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哲学思想中尤为明显,本文尝试回顾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路径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 势能是重要而又较难掌握的概念,在势能教学中,系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对学生加深势能概念的理解是有益的。 1、势能概念的提出与存在的条件 动能的提出是:根据力作功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必定存在某个描述运动状态的函数,它的改变量与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相联系,这个状态函数就是动能(1/2mv~2)。当物体系内部存在相互作用的保守力时,物体系(由于势能是属于物体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强调这一点)由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中,保守力要作功。根据保守力作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的特点,必定存在某个由相对位置决定的函数,它的改变量与保守力作的功相联系,这个函数就是势能。因此,势能是根据保守力作功的特点提出的。它存在的条件是物体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界关于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概念”与“词项”的取舍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概念”与“词项”内涵与外延的上 ,以及传统逻辑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来看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而词项是语词在命题中的逻辑内容 ,是构成逻辑形式的基本要素 ,属于逻辑学的范畴。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用“词项”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科学哲学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实在的知识。但这一结论本身只有在先验的视域中才能显示出清晰的含义,一般关于实在论的讨论也只有在先验视域中才能有逻辑的结果。然而在这一视域中的考察也表明,科学哲学的“超验性”问题又是与其实在本质直接相关的,先验哲学在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承认这一点。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进程都表明了一个科学的经验实在(论)的性质,同时这一进程也证实了先验哲学关于先天知识(先验逻辑)的普遍有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下、上表面存在压力差,当物体下表面未与液体接触时,液体对物体下表面没有压力,因而物体不受浮力作用,教材中对此只是用图说明而没有相应的实验演示,导致很多学生对这一点理解得不透彻,存在模糊认识.为此,设计一个简易的演示装置,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这就是附会。在文学批评史上,它虽屡遭挞伐,但屡伐屡生,而且挞伐者本人也常常不免被指责为附会。看来,文学鉴赏中的附会现象带有某种普遍性。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地一味挞伐,而应当研究它,认识它,并作出科学的解释。本人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意义一直是现代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受不同语言哲学观的影响,语言研究中不同学科对语词意义的研究方法及侧重也不同。传统语义学对语词意义的研究始于意义的指称论,认为语词意义指示客观现实世界中的某事或某物;语用学则强调语境对确立语词意义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生成语法中,语词的意义是依靠同其他词的句法结构关系建立的;而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研究表明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式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将对象视为世界的基本要素,认为名称代表对象.而在其后期代表作《哲学研究》中,“对象”被“范型”所取代,这一概念体现了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词的意义在于使用”这一核心思想,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名称的承担物在语言游戏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专名问题及指称问题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弗雷格对专名的理解相当宽泛,并认为专名通过他所谓的涵义(sense)间接地与实在相联系。而罗素与其意见相左,严格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这两种符号,并提出了逻辑专名和普通专名在指称功能上的不同,断言一切真正的专名(即逻辑专名)都直接地进行指称。摹状词则不是直接指示某一个体,只有在其他符号的上下文中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也是一切研究哲学的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命题。在我国它被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命题一再被批判因而也“臭名昭著”,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西方一些哲学家那里,贝克莱和他的这一命题受到的待遇却颇为不同。比如德国的叔本华就明确提出贝克莱的观点为哲学作出了贡献。当今人们对孔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论等哲学流派的研究十分热烈,而这些流派也或多或少受到过贝克莱的影响。尤其是现象学认为:任务物体只有当它成为一个意识的感知对象时它才真正存在。这一观点同贝克莱学说更是一脉相承。这促使我们再次注意贝克莱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费雷格原则”是指费雷格在其《算术基础》一文中提到并被后人称为“语境原则”的思想,即不要孤立地研究语词的意义,而必须在甸子的前后关系中研究语词的意义。的确,通过语形、语义和语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使三者在语境的基底上得到有机的统一,这是语言逻辑研究的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讲,就是希望能使本体论与认识论、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直观经验与模型重建等,在语言分析的过程中,内在地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语言研究方法论的新视角。文章在分析言语行为、话语含义以及语境特征与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语言逻辑视域中语境因素研究的特点与方法,进而论证了这种研究方法在语言认知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凸透镜成像是教学中的重点 ,在实际中应用也很广泛 ,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这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便较准确地解决有关的问题。一、凸透镜成像有多少课本中主要讲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这是必须搞清楚的 ,但为了对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文再谈一二。1 .当物体在无限远处 ,它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在凸透镜上 ,经折射后会聚在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 ,这就是物体的像 ,其实它只是一个点 (见图中物体 1和实像点 1′)。2 .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 ,待其移到距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 (见物体 2 ) ,经凸透镜后形成一…  相似文献   

16.
宋明哲学与先秦哲学在知行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是,前是以行为中心的人,相对而言,宋明哲学则强调了知的中心意义,知行之辨上的以上差异最终根源于本体论上的如下不同:先秦哲学是以“道”为中心语词的人,而宋明哲学则是以“理”为中心语词的人。从先秦到宋明,中国哲学的转换表现为基本语词的变迁,这就是道的理化现象。通过对戴震、王船山哲学的解读,可以彰显中国哲学演化的上述线索。  相似文献   

17.
情绪智力是在近20多年才出现,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情绪智力到底是什么智力,它与传统智力是否有区别。这个问题涉及到什么是传统智力以及与情绪智力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两个方面,认为情绪智力是传统智力的一个补充,传统智力侧重于语言,逻辑等认知加工,而情绪智力侧重于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都包含有认知的...  相似文献   

18.
“逻辑在先”来源于哲学,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它具有(哲学的)专业性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普遍性意义。当涉及到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时,它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因为“逻辑在先”的意义属性是关注并寻找最根本的问题以及最原始的观念。若将“逻辑在先”运用到文学批评,批评的原则、方法、理论等都会因为不断地追求并不断地集中于“根本属性”这一特点而使批评走向模式化、概念化,极“左”文学批评由此产生。极“左”文学批评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强调并体现了“逻辑在先”思维方式本身的重要性,而且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学批评这一学科所应当有的学科意义以及由此而来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哲学没有能理解存在,把存在者当作了存在,因而提出了他的现代存在论;海德格尔还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观,以及分析哲学的语言观,认为它们都把语言当作了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他则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并把这种与存在相关的语言称作为"本质的语言";而诗与思的语言就是这样的显示存在的"本质的语言",因为诗歌给存在以命名,因而它是"存在之家",伽达默尔则进一步把它称作为"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李可  于辉  张莉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91-192
一、指导写作教学的语言哲学意义理论基础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它主要涉及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包括语句所表达的意思。与语言学的研究不尽相同的是语言哲学侧重于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词、词组或语句与其所指对象或所表示的意思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对意义的研究与对真理性、确定性等问题的研究联系起来。从更为笼统的层次上研究语言意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语词和语句具有意义,语言中具有意义的最小单位是什么,语词或语句是否独立地具有意义,还是要在一定语境中才有意义,以及话语是否真实、在逻辑上是否一致等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