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目前国内对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关于"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政策解读,关于增加财产性收入的研究以及与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关的实证研究;国外关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论述了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委组织部"333工程"课题组的<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北(以徐州为例)、苏中(以扬州为例)、苏南(以常州为例)地区的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差距,并通过对比,研究了多个因素对三个地区的科技人员对所在企事业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观评价的差异,得到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2009-2010年调查数据对中国18个省48个县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样本考察了教育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农收入的影响,通过OLS法估计的教育回报率为3.9%,考虑了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后佑计结果为5.06%,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依然较低.通过分位回归发现教育可能扩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差距.政府要在农村地区推动教育扩张和平等才能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回报率,减小教育所产生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泰尔指数是利用信息熵概念来计算收入不平等的指标.本文基于江苏省12个地市科技人员收入的调查数据,利用泰尔T指数,从总体、不同区域和不同组织三个角度分析了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的差异.研究发现,从区域和组织的角度来看,江苏省科技人员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组内的差距,其贡献率均超过了90%,组间差异对泰尔指数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5.
朱永甜  余劲 《资源科学》2021,43(10):2013-2025
在2020年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相对贫困问题成为未来扶贫工作重心的现实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其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亟待研究。本文采用2017年陕南3市1680份农户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Field分解法,探究了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①基于反事实假设,未搬迁农户如果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其家庭总收入将增长2.56%。即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提高了农户家庭总收入,且收入增长呈现明显的非农驱动特征。②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对降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1.56%,其中低收入群体生计策略非农转型程度更高、收入增长幅度更大。③相比于扩大农业收入差距,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对缩小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更大,是降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作用路径。未来需结合新时代背景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盘活迁出地的土地资源和稳就业作为搬迁后续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以2006-2007年7个城市农民工调查问卷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深层次原因.结论是:城市低端劳动力市场的自发选择性和性别歧视导致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性别差异:以体力为主要资本的非正规就业性质形成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率在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工作性质和求职方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如何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严重性,探讨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历史性原因,然后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最后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8.
收入问题是一个影响着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科研创造性的关键问题。在影响科技人员收入满意度的诸多因素中,我们选取了科技人员收入分配依据作为研究视角,以江苏省南通市科技人员为调查对象,对目前科技人员收入分配的依据、收入分配依据的合理性以及科技人员认为最合理的收入分配依据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并就如何确定科技人员收入分配的合理依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欣  孔荣 《软科学》2014,(1):110-114
基于2012年545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提出农民工收入质量概念,并在构建农民工收入效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和农民、城镇居民的收入数量、收入质量和幸福感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农民工自我感知结果显示:农民、农民工、城镇居民的工作环境、收入公平感、生活幸福感、收入数量和收入质量分别呈依次递增状态;农民工的收入质量满意度低于收入数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李廉水  崔维军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0-1364
 在分析科技人员收入满意度与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12个地市科技人员收入的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不明显,其中企业科技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合理,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比较平均;从地区、组织和职称的角度看,造成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职称,其次是地区,组织对科技人员收入差异贡献度不大。  相似文献   

11.
王萌 《中国科技信息》2011,(15):218-218
收入分配不公是引起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那些拥有特权可以依靠体制漏洞和不平等机会获得高收入的群体迅速积累了财富,而那些受到政策影响失去公平机会的群体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成果,这就导致了收入的分配不公,进而带来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CLHLS)2005年的数据在控制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之后,考察了地区收入不平等、健康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首先,收入不平等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间接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其次,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它对农村老年人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城市的老年人,而且在控制了健康变量之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依旧在10%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城市老年人不再显著;最后,收入不平等对有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水平更高,收入不平等对他们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3.
米德儒 《科教文汇》2008,(4):131-131
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中,有一对突出的,影响全局的矛盾,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扩大到什么程度?其现状是怎么出现的?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娥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103-104
现代西方收入分配理论都明显表现出两大鲜明的特征:一是对劳动者的关注,二是对社会最底层成员的关注。这些理论推动着西方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其中重要的变革是剩余所有权的演变——劳动者参与分享企业剩余收益,体现形式主要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等。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3,(22):45-46
明星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出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人前光鲜亮丽,青春永驻。在普通人的观念里,他们就是高收入、高消费、高享受、高幸福感。然而这些明星,却是疾病高发的人群。明星工作繁忙,饮食睡眠更是不规律,很容易诱发疾病。在全国16家主流媒体展开的“幸福指数调查”活动中,很多明星参与了这次调查,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明星是不是真的有“高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突出问题是数额大、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规范性差,带来严重负面效应,黑龙江省的非税收入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非税收入管理还存在非税收入理论缺失、非税收入管理政出多门、非税收入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等诸多问题。必须深化经济、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法律制度,加强政府监管,从根本上解决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祝县南泥沟等四个行政村的100户牧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针对牧区城镇化与新牧区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对近年来天祝县牧民的收入状况及其影响牧民收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天祝县牧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首先比较2001—2011年经合组织(OECD)34个国家中的21个高收入国家与我国的年度直接融资占比数据,其次分析了2014—2017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季度直接融资占比的相关数据,发现我国与高收入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区域之间均存在差异性。最后构建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直接融资占比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直接融资占比的合理区间。研究表明:95%的高收入国家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直接融资占比始终维持在40%~65%,而我国始终维持在20%以下,东、中、西部亦是如此;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缓慢,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小,对实体经济的增长具有负效应,且负效应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扩大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到19.9%这一临界值时负效应接近于0,并有望在超过临界值后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等收入陷阱"是颇具争议的概念。它是对一些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家面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粗略归纳,更准确地称之为"中等收入现象"。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揭示了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公平,将可能陷入经济长期低迷和停滞不前的泥潭。因此从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等三个层面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往往存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在进入新世纪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收入差距出现新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有金融危机的爆发、煤炭资源的整合、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促进资源经济的转型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以及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