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是近年出现的新词语,其来源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借用日语词汇、韩语音译和"亲"基本语义的派生义。"亲"的新用法有两种,在分析其来源时,应循着两条线索分别考证。"X亲"是地地道道的汉语词汇,而称呼语"亲"是其基本义的派生义,它在网络中的广泛使用,是一种尚古现象。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社会称谓语是交际的先行官。近年来社会称谓语“亲”广泛地被使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可是对它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通过对它的产生、演变历史以及对其流行原因的分析,说明“亲”这一社会称谓语的出现和流行并非偶然,并对其未来的生命力持有相对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王依忆 《海外英语》2014,(8):265+282
新词语的产生是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淘宝用语"亲",起初常见于淘宝购物中,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淘宝体"亲"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一来自购物网站的称谓语已经突破了这一语言使用的局限并彰显了它非凡的生命力。该文主要分析淘宝体"亲"产生及其在社会生活领域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称呼语“亲”的语用功能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用语"亲"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张,由网络内部社区语泛化演变为社会共同语。"亲"可归入称呼语范畴,其语用功能主要包括招呼与情感表达两方面,凸显交际中言者对听者的主动示好。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积极意义是无庸质疑的。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也是会话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两者并非矛盾,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从表面上看,模糊语言似乎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但从深层角度讲,它使话语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更贴切,让对话更加精彩,含义更加丰富,制造“余音绕梁”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亲”在网络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出发,通过对照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规用法来说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亲”所增加的新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并从信息传递模式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之所以开设一门新课程<社会>,目的是为了"完整儿童",让儿童"学会关心".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未来的社会将是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这就要求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正确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具备亲社会行为,能与社会、团体、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并以良好的个性积极地影响社会,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儿期,是亲社会行为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网络称呼语“亲”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称呼用语,近年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作为人际称呼语"亲"的使用主要受到职业、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工作于较自由环境的工作者使用"亲"较为频繁,使用"亲"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年轻人也比中老年人多,其使用场合和被称呼的对象具有限制性,被称呼的对象多是与使用者关系亲密的人,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还没有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  相似文献   

9.
称呼语作为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附带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交际和具体语境下现实指称需要等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乖”作为称呼语在交际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泛化现象。称呼语“乖”的泛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扩大了其指称范围和语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目前,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却在逐步丧失,表现在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冷漠、嫉妒、不满、自私、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人们对"亲"这一网络流行词的来源和词义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经过研究发现,原来"亲"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源于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亲旧",2005年由周笔畅以及其fans再创造、发扬光大;一个是源于汉语"亲爱的"的简写,由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发扬光大。目前流行的"亲"是个双流合一的产物,其词义也因源头不同而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主体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师要明确"亲""清"师生关系的含义与核心,"亲""清"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亲""清"师生关系的实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环境,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倩蕾 《文教资料》2014,(30):158-159
本文考察网络称呼语“亲”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它作为网络交流的亲昵称呼法和称呼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和爱好的一类人的用法及其成因,认为它的流行是因为满足了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礼貌原则,并且拉近了人们在网络之中的距离,满足了交际双方求新求奇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王雪 《考试周刊》2015,(6):17-18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收集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称谓语"亲"的使用情况的性别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称谓语"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意义在于站在性别的角度,而不是称谓语"亲"本体的角度研究称谓语"亲"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亲社会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政商关系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亲""清"融合是新型政商关系构建的内在要求,厘清政府边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奠定基础;完善法律与道德双重约束,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保障;促进政商交流,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起沟通平台;讲好"亲""清"文化,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它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然而,当前作为特定群体的中学生,其亲社会行为呈现缺失趋势。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对该群体进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帮助、合作、捐赠、同情等利他行为。采用成熟量表对583名"90后"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亲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存在跨文化与代际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成长经历、年级的"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差异,而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经历以及社会实践经历等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不显著。未来高校在开展相关学生工作时要特别注重针对不同经历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辅导。  相似文献   

19.
“顾此失彼”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失误现象,它主要表现为顾及一方、忽视另方和顾及此意、忽视彼意两种类型。它在言语交际中有比较大的负面作用,我们可以根据交际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设置亲自然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与自然分隔的缺陷,亲自然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课程形态以及教育理念,凸显了幼儿成长中的自然性质,注重释放灵性、尊重生命、回归自然。以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实践应用为目标,在充分了解体验式亲自然课程实际内容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促进体验式亲自然课程有效落实的措施,希望能给相关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