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例教学目标:1.学会生率新词,理解词句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变化;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自学生字及同语,质疑问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课文基本内容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乘船出海的所见…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识记:学习本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理解: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峨眉山上的路是怎么铺成的。联系全文,理解“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的含义。3.技能:学习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逐步明确读书时应该怎样读和怎么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应用:在阅读中,能运用读想结合的方法,读懂词句、段落,理解文章内容。5情感:教育学生学习铺路人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及他们的劳动。教学重点:1.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峨眉山上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学习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伸;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3有表情朗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层次师:向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在登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作者的所见,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作者的所闻,第七、八自然段写作者的所思所感。(教师板书:一、所见二、所闻三、所思所感)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文章层次。谁能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生:把…  相似文献   

4.
王凤霞 《河北教育》2004,(10):34-35
要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会问,会说。即学习一篇课文,针对课文题目能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围绕中心段(或句)能提出问题。初读课文后。能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准确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等。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读完课题就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学生提出,课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法落实词句教学﹃九义﹄教材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6课︽峨眉道上︾教例评析史思之数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那些为游人带来欢乐的铺路人的优良品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训练的重声、是通过理清课文的条理,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理清课文的条理,重火了解“中国石”的样子,并透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爱,体会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如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读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课前同学们都已预习了课文,谁能简单地谈谈你解开了哪些疑问?二、整体感知全文。1.指名接读课文。未谋生字较多,要求学生要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2启发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给课…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自豪”“清澈”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4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教学录像片。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试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用“自豪”“清澈”造句。4.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中的“读读写写”。二、…  相似文献   

8.
(教例)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率组成的词语;能区别近义词“很多”和“大多”。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毛主席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3.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了解每句话之间是有联系的,知道几句话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理解“俭朴”的意思;在语境中区别“大多”和“很多”的意思;理解第4段中毛主席的话。教学时间:3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补丁则、朋友,你们见过补丁的衣服吗?什么是补丁?…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1)课文中讲...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相似文献   

11.
《看企鹅》教学设计曲靖市北关小学郭燕插图/江继业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运用讲读课中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回答课后问题。3.懂得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讲文明,有礼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理解小光脸红...  相似文献   

12.
[教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看录像(内容:天安门、长城、故宫、人民大会堂等),边看边思考:这是北京什么地方?那里的景物怎么样?2.指导运用如下句式说话:‘哦看到了的。”初步知道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从读生字词,自由读课文,用数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很美?三、指导学法,理解课文1.齐滨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用“。…··是……”句式,练说一句话。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用自豪、赞美的…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一篇精读课文在两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疏通文字,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综观目前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观摩课、评优课、研讨课,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分析教学。为什么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特别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峨眉道上》记叙了作者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赞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学本文,使学生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一句的内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可作以下设计:一、抓山道特点,体会山路的艰险,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课文开始并没有直接描写铺路人,而是准确生动、富有变化地写了作者旅途中所见的峨眉山道———“险”,可通过以下问题加以引导: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体现峨眉山道特点的词语。2.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还原画面。3.小组交流,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你眼中的峨眉山道。此问…  相似文献   

15.
【创新设计】一 教学内容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说读课。三 预习要求1.读课文 ,了解母亲的事迹 ;2 .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三 教学蓝图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 .整体理解课文 ;3 .整体赏析课文。四 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 :整体感知课文。 ( 2 0分钟 )1.同学们读课文 ,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2 .请同学们用“母亲是…  相似文献   

16.
放胆读练提高语文素质──阅读课文《电脑“管理”》教学例谈李祥声一、凭借课前“导读”提示和“预习”要求,让学生放胆读。1.弄清“导读”提示,做到读有目标。本组教材“导读”,就本组课文作了三点提示:第一,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第二,在训练...  相似文献   

17.
教例】教学目标:1重点体会人物外貌描写,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经过,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品德。2学会用“一边读,一边想”方法读懂课文。3自学生字新词,会用“赞叹、崭新”造句。4仿照课文,学写对话,突出表现人物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  相似文献   

18.
第十二册     
马踏飞燕[题旨说明]1.第一题,要求通过看图、读课文和讨论,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看图,要着重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根据要求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且一定要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读课文,要结合观察结果进行,以图画形象帮助对课文文字的理解;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进一步读懂图意。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常用形式,一定不要忽视。2.第二题,是关于词语的积累和理解方面的练习题。新学到的词语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熟字组成的新词,不能只抄写一个部分。说说词语的意思,不等同于解释词语,将几个词语…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课。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这句话的来历。简单介绍张思德。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法解决。2.引导学生说说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不容易读懂的语句,然后…  相似文献   

20.
水到才能渠成刘克《粜米》(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纪实及评析纪实者:孙素华评析者:李玉学(第二课时)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粜米》。(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了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