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他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又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他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既根本不同于原有的苏联模式,又是在毛泽东探索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展开的。特别是当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继续前进的时候,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时代主题,世界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创造现代化成果,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我国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我们应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时代性和指导实践的引领性。本文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之一,即人口规模巨大特色,探讨出版人应该如何作为。本文认为,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而服务于人的现代化是出版的根本使命,出版的繁荣和阅读率的提升关乎人的现代化进程,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同时,数字出版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民知识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出版人要在深入领会我国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少年儿童受教育程度、高等教育比率等具体的人口国情基础上,找到出版工作的发力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问:历史远离现实,英国远离中国,英国史研究有何意义?答:历史是一面镜子,对现实永远起训戒的作用。现在,我们国家正经历现代化的重大变革,别国现代化的经历很值得我们借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在它现代化的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进行深度解读,旨在揭示不同国家如何根据自身利益,选择与中国的合作方式和交往路径,以及这种理念对中国、各国以及全球的影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下,本文对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如何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本文提出了需要加强构建自主叙事体系,重视传播对象国在中国式现代化传播中的作用,更要立足各国对现代化的共同追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构建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形象,这些都是我国在丰富世界现代化话语体系中的重要尝试,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场域来看,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自动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技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技术现代化是在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国家信息化政策直接加速了这个进程.在技术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学习、交流、提高,重视数据厍和标准化建设,重视市场机制作用,重视协作和共享是这个技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经验.法制化建设则是保证未来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就"中国现代化问题"向社会名家征文,进行专题讨论,以期唤起人们对现代化问题的关注。应征者各抒己见,对当时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困难与障碍、先决条件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论者对法治与工业化、人与现代化的关系、农业发展在现代化中作用的认识与主张,对当前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版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出版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为“四化”服务、以电子技术应用为中心的现代化,以及出版主体、客体、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等几个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出版人必须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从新的角度对出版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特征、出版融合的技术特征、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运行特征、社会效益优先的社会特征以及文明互鉴的国际特征等加以认识,并对出版现代化的动力机制进行系统思考,将出版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出版强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袁珠萍 《大观周刊》2012,(11):57-57
民生建设是21世纪中国建设的主题,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和社会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孙中山以“执中鉴西”的理论风格,创新传统,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提出民生思想,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本文从近代民生思想渊源开始探讨制、中山民生思想的内涵,从其民生思想中找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手机用户,因此,手机也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本文认为,中国手机发展的社会环境与西方基本不同,它是在完成"现代化"使命的同时塑造着"后现代"的社会文化.手机的文化影响是复杂的.本文力图从新技术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现代化"的理论视角来解释中国独特的电话特别是移动电话的历史现象.本文首先描述中国手机后来居上的"后发式"崛起过程,说明它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作用,然后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分别说明手机使用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西冲突的矛盾中逐渐展开的,可以说外来因素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触媒剂"。但是外来因素必须通过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由社会各方面影响所构成的"合力"推动的,其中人口因素是这一"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是激发与推动教育变革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因素对教育现代化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同样,教育也是影响中国近代人口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口变迁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1.
谭可可 《中国编辑》2023,(10):54-58
本文对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主题出版的文化超越性与分众化对外传播,以及如何发挥两者互嵌融合的优势与作用进行研究,旨在促使人们认知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的主题出版方向的文化价值和作用,为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寻求思维突破和实践变革注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林克明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他主张将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紧密结合,投入极大精力为新中国培养建筑设计人才,为中国建筑领域赶超西方、真正实现现代化起到了领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习唯物辨证法理论搞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张占江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阐述的观点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对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实践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何对待日益受到冲击的传统文化是人们正在反思的问题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它不能离开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众多的民族、举世无双的人口以及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但是,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这是民族学尚未很好解决的课题。为了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要认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分清精华与糟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与推动力量;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运用,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应对全球传播体系转型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征程上,应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让新闻传播事业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袁同礼与北京大学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袁同礼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关系的分析,探讨袁同礼先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该文认为袁同礼先生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渊源深厚,曾四度结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袁同礼先生不仅是中国图书馆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人物。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一起,经历了现代化道路上的内忧外患,为北京大学馆顺利度过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阶段而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过程中,袁先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后来的严文郁等馆长不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现代意识得到理性升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觉醒,是开启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主要标志。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现实国情,必然也应然走上一条先实现意识现代化再谋求经济现代化的独特发展之路。而开启这条独特道路的显著标志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现代意识的基本形成。时至今日,中国的现代化正经历着先经济现代化再意识现代化的似反复实质变的民族意识现代化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8.
罗岭 《中国档案》2023,(8):36-3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行的使命号召,是面向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迈宣示。档案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分领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领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后有显著的国家治理逻辑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则内在地嵌有媒体融合逻辑需求。媒体融合实现媒体与社会和国家同构助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媒体深度融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耦合,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合法性认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王珂  范文隽 《大观周刊》2011,(16):72-72,68
中国行政文化对数千年中国行政体制的形成、发展、成熟、选官制度的饵趋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行政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对行政管理现代化转型有很大阻滞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探究积极因素并合理的利用,将帮助我们构建现代化转型的合理路径,全面系统地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