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博览篇     
中华大地何日春 从日历上看,每年都是二月三日或四日、五日立春,全国统一,没有区别。其实,辽阔的中华大地,气候万千,各地立春之日,大有差异。按气候学划定,任意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十摄氏度以上的始日,才算立春。 江南三月始立春:三月前后,春风又绿江南岸。南昌、长沙、武汉,三月八日至十二日先后入春,芳草嫩绿,柳枝青翠。四川盆地因为崇山峻岭围护,北方冷空气不易侵入,入春较早,二月下旬就春光明媚,遍野皆绿。上海一带受海洋气候影响,气温回升较慢,入春较迟,三月二十八日,春姑娘才来到繁华的大上海。  相似文献   

2.
正立冬的由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当太阳位于黄经225°时即为立冬,今年是在11月7日。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我国古代均是重要节日。立冬既为冬季伊始,也预示年终临近。"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故中医主张立冬应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令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3.
春来啦     
<正>立春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响,春之序幕拉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启啦!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天总是赞美不尽,而我对春风情有独钟。春风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风吹又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和春立,万物萌发,一派鲜活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始见于金文的"NP之NP"结构可以被分析为"NP+[之NP]",也可以为"NP+之+NP"。该结构的歧义性促使孩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通过溯因推理,重新设置"Poss-to-Dtop移位"的参数值,把该结构重新分析为定中结构。文章证实了定中标记"之"源于指示词"之"。  相似文献   

5.
正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公历的2月3、4或5日。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节气过后,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每个节气又分成了三候。因为通常是五天一候,所以一年有七十二候,每候又有一个对应的物候现象。物候现象反映了动植物和自然界的变化。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每年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时候的实际情况和古人总结的物候现象不一致,这时,我们就应该科学、灵活地去看待了。  相似文献   

6.
正立春的由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即为立春,一般在公历的2月4日或5日。"春打五九尽,春打六九头"说的是立春这个节气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立春之后,气温逐渐上升,万物复苏,生机蓬勃。古籍《群芳谱》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立春开始,气温、日照、降雨均逐渐上升、增多,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天气仍较为寒冷。  相似文献   

7.
胡瑗继承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视天地合作为物之本始,强调天人统一的关系,并从"天人感应"出发,主张视"天"而行。同时,胡瑗强调了天道的自然特性,主张一切行为顺其自然,并在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为君者治天下之"自然"的道理。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胡瑗把天道之律与大易之道有机结合起来,强调顺应天道的同时,注意因时而变,尤其要注意事物的正反变化。胡瑗的这些思想是充满辩证的成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龙之性德的意义在于承载乾道之变化,彰显"万物资始"乾元之伟大。作为个体,成"龙"的本质在于"具备龙德",而"龙"之性德在承载乾道变化中均不离"至诚之心,忠信之意",因此,成"龙"之路在于"修炼至诚之德"。而修炼至诚之德,非"扩大心胸,长养宏志"不能入圣境。  相似文献   

9.
Sunday即sun’s day(日神之日)。Sunday还是耶稣复活日,因此西方人把这天看作最神圣的日子,称为"主日"。信奉耶稣的人在这天放下手里的所有工作,到教堂去做礼拜。世界上大多地方也都把Sunday作为法定假日,并视为一周之始。Monday即moon’s day(月神之日)。在古罗马神话中,月亮神是太阳神的妻子,因此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作为人类始原性的存在方式,深刻地关联到个体生命存在的样武和社会历史的展开.生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主导旋律,被无批判地视为是当今之生产真理.而生产主义据以建基的虚妄而天真的形而上学前设及其内在的"资本逻辑"、"贪婪攫取性"和"去道德化"的生产性质把当代人引入到一个殖民化的生活世界.因此,超越生产主义,需要生产正义的哲学介入和价值牵引.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12,(2):32-32
立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首个节气。由于它是春天的开始,中国民间将立春作为节日,称为立春节,以多种传统习俗迎接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行是知之始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  相似文献   

13.
诗说节气     
<正>立春立春亦称为"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进冰出。雨水雨水时节,春风遍吹,冰雪融化,雨水增多。春夜喜雨唐杜甫  相似文献   

14.
终身学习思潮与教师角色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终身学习就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即从生命之始到生命之终的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终身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因而教师的角色应该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一位气象专家说,所谓鸡年"无春"是指当年(阴历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比如阳历2005年2月4日就是立春,而2005年2月9日(鸡年春节)才进入鸡年;到阳历2006年1月28日鸡年过完,下一年的立春却还未到.这样,整个阴历2005年就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俗称"无春".  相似文献   

16.
"始"字考辨     
一 "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首条解释说:"始,开始;开端.与‘终'相对.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而"女之初"又当何解?  相似文献   

17.
《立春》是一面有裂痕的镜子。"缺陷"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影响了故事的风貌。胡金泉是《立春》的"六指",编导的刻意求"缺"。刻意求缺而制造意义,正如镜子的裂痕,本身即是缺陷。  相似文献   

18.
獭祭鱼 獭祭鱼,原本是个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属七十二候中的一个候应。历法上称:每五天为一个“候应”。《礼记·月令》上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大意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相似文献   

19.
健康留言板     
正本月提醒阳气升发,芽菜春饼佩香囊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起始,我国的大部分地方开始进入到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春季。初春时节,阳气初升,万物随阳而生,但力有不足。中国民间有立春吃春饼、春卷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芽苗类的食物最具有升发之性,立春之后吃这些食物,有助于阳气勃发、生机旺盛,加强升发的力量,爸爸妈妈可适当选择一些芽苗类的蔬菜给宝宝吃,如豆芽、香椿芽、荠菜、春笋等,促进阳气升发。此外,古人还有"造五辛盘、以五香沐浴"的习俗,我们  相似文献   

20.
<正>学讲课堂以推行"学讲方式"为导向,以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为主旨,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以改变"学与教的方式"为策略,通过课堂上的"学讲",推进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新突破。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