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一平的长篇小说《顶牛爷百岁史》借顶牛爷百岁史为上岭村男人作精神、性格、命运的传记。在一个既写实又虚构的人物身上,小说讲述着身份错位的尴尬的历史命运,揭示了顶牛爷作为民间边缘人物进入社会历史进程的精神性格内涵,从混乱和变动不已的历史境遇里,揭示顶牛爷的宿命。尤其是从少数民族乡土民间角度,作家在顶牛爷的生命意识、感情道德方面,探索着上岭村百年民族心理、性格、命运史,表达了其对民族地区乡土社会的精神原乡的渴望,显示了其乡土题材小说艺术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上岭村是凡一平的故乡。在多年的创作中,他有意赋予上岭村人物一种“非凡的气质和品格”,将上岭村转化为其文学意义上的故乡,以此获得对历史的跨域想象,实现文学对心灵的救赎。通过研究《顶牛爷百岁史》这部长篇小说中主人公顶牛爷的人物塑造方法,剖析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忠义、守节、果敢、正直的品格,探讨凡一平如何通过塑造人物来构建上岭村,上岭村这个地域空间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凡一平的创作,进而揭示作者的叙事策略及其“套路”介入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从作品被接受和认可角度来说,凡一平无疑是个成功的作家,其作品屡次“触电”,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后引发广泛热议。小说《上岭村的谋杀》《天等山》等更是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出版。这与凡一平小说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分不开,其悬念的设置、推理的应用、传奇的叙事等让小说作品爆发出极为强大的吸引力。分析凡一平小说“讲故事”的艺术,可为小说写作“后来者”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西作家凡一平的新作《上岭村的谋杀》,是他回归到乡土小说创作的一部力作。在小说里,作者以他一贯擅长镜头似的语言描述,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手法,把一场村子里的谋杀案为读者精心编制出来。  相似文献   

5.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节小说类文本专题复习研讨课上,为了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举了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的例子。在对鲁四老爷的书房布置进行分析,得出鲁四老爷顽固、守旧。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之后,又出现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教师追问:“还能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约两分钟后。一学生回答:“鲁四老爷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呢?”教师再问。“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6.
<正>快板儿歌《说长平夸家乡》说历史,夸家乡,高平是个好地方;长平之战发生地,很多地方有关系。大粮山,黄沙细,赵国廉颇在此地;用黄沙,顶小米,以沙代粮骗敌军。老马岭,空仓岭,秦国白起在此地;学廉颇,建粮仓,一夜大风全吹光。秦王奸,赵王笨,廉颇被迫换下阵;赵括上,廉颇回,来来回回徘徊村。  相似文献   

7.
凡一平《上岭村的谋杀》故事叙事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发人深思。小说深刻地揭示人性与道德、本能与文明矛盾、冲突和妥协的复杂性,展现了当代农村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图景。尤其是,凡一平用文学形象地把传统文化中遮遮掩掩的性文化、性心理、性道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下,阐明在制度文化的视野下,性放纵与性压抑都同样是不可取的,不回避文明的坚守、道德的规范与人性的张扬、本能的需求的残酷搏奕;他在鞭挞性放纵的同时,对性压抑透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性与道德的复杂性,乃至对人类"性存在"的终极本质有较真切的体验和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前,凡一平在《诗刊》上发表处女作《一个小学教师之死》的时候,看得出,他正如一个山里孩子,肩挂一袋煮红薯夜间县城看飞机(凡一平创作谈《城市与我》),池望着充满理想的天空,算得上披星戴月,脚丫踏在雪地上,身躯打着寒颤,那是他孜孜追求理想的冬天。他没有见过飞机,飞机是长四个脚还是八条腿,怎么能一跃就升上天呢?他要寻找这架飞机,要看个够,要把它装到自己的心底里。为什么呢?不为什么,只因为他当时心里已开始装着美丽的春天。后来,凡一平的《我是教师的儿子》、《山里的故事》等作品问世。逐渐显示他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的短篇小说《寻枪记》经导演陆川改编成电影《寻枪!》,从小说文本改编成影视文本,其中展现不多的民族性出现缺失,其根源在于作者在重构自己文化身份的时候,抛弃了抒写壮民族风情的边缘文化身份写作.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语境下,凡一平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应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壮民族文化身份并为之发声.  相似文献   

10.
<正>上鲁迅的《祝福》一课时,有学生问到《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那脱落的半幅对联是什么,这是一个读书非常细心的同学发现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鲁迅为什么对那半副对联隐去不写呢?鲁迅在《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环境的描写,特别是对书房对联的描写是大有深意的。众所周知,书房是读书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兼作待人接客之所。书房的布置集中体现了主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疤痕     
疤爷是涞阳第三小学的一名勤杂工,因为满脸疤痕,人称疤爷。疤爷的疤奇丑无比,紫红色的面皮凸凸凹凹、沟沟坎坎,那是日本鬼子给他留下的纪念。那年,疤爷七岁。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一群鬼子兵包围了疤爷他们村,以百姓隐藏八路军伤员为借口,对手无寸铁的  相似文献   

12.
《诗经》写作时限跨两千余年,以真实可靠的文本呈现了上古三代中华写作文化的真相。中国型写作文化也正是奠基于《诗经》时代。从写作活动的起源、社会环境、动机、功能、主题、语言媒介、传播与接受等环节对《诗经》文本系统地加以考察,是中国写作史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鲁四老爷是《祝福》中的重要人物,可能因为形象内涵比较清晰,一般研究论著多不大关注,最近姚锋老师有感于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著文《鲁四老爷,不学无术?》(《语文学习》2012年10期),认为不能根据《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认定鲁四老爷不学无术,然而细读文本,也许可以说那位青年教师的阐述不够充分,但是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却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而且还不止乎不学无术.  相似文献   

14.
一次考试,我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把《祝福》中两个省略号的内容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答案五花入门。一个地方是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后被婆家捆回去,鲁四老爷知道后说了一句话:“可恶!然而……”四叔说。一个地方是卫老婆子准备再一次给鲁家推荐一个佣人,鲁四老爷又发话了:“然而……”四叔说。联系前后内容,对以上两句作以下分析:对于祥林嫂的婆家又是抢,又是拖,还用什么东西堵住祥林嫂,把她捆回去的这种粗暴的行为,鲁四老爷是不满的;同时,对卫老婆子给他家找了个不干不净的女人也感到不满,所以鲁四老爷认为他们可恶。然而,你祥林…  相似文献   

15.
《诗经》写作时限跨两千余年,以真实可靠的文本呈现了上古三代中华写作文化的真相。中国型写作文化也正是奠基于《诗经》时代。从写作活动的起源、社会环境、动机、功能、主题、语言媒介、传播与接受等环节对《诗经》文本系统地加以考察,是中国写作史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祝福》不仅是一篇思想意义深刻的小说,也是一篇在人物刻画上独具魅力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甚至可以和《红楼梦》相媲美。往往能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眼前。让读读后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终身难忘。《祝福》中,除主要人物祥林嫂外,刻画得最生动、最形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鲁四老爷”了。  相似文献   

17.
文本在内容和表达上的特质,是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只有文本特质得到了尊重,文本教学才有意义。以《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充分发挥文本教学价值的问题:一是避免对不同文本的同质化理解,二是准确把握文本的个性化和丰富性表达,三是在大单元视域下科学定位好文本教学的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论定的“经典文本”,是指“经典生成期传播”阶段的柳州彩调剧“第三方案”文本,由郑天健执导改编的歌舞剧《刘三姐》文本及电影《刘三姐》文本.由这些经典文本探讨文本呈现的传播语境,认定刘三姐经典文本的生成与雅俗文化的转向、北大歌谣学及中大民俗学运动、周恩来等领导人对地方曲艺之重视等文化动因有关;并关注抗战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剧展”与广西“刘三姐大会演”之“自我呈现”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牛角山授记》、《于阗教法史》、《于阗国授记》是具有典型性的于阗起源神话文本。以不同于以往历史文献考据的方法,利用西方现当代符号学、神话学、解释学、后现代哲学等前沿理论,从元神话文本、神话事件、差异性文本、总体神话文本,多个角度展开哲学意义上的分析和阐释:单个神话文本结构、符号、逻辑以及整体于阗神话文本特征及功能化阐述。  相似文献   

20.
将《茉莉香片》回归文学现场,在互文指涉与映射下发现文本在现场的文本意义与文本价值。《杂志》以中立化姿态,建构了一个能够刊载描绘平凡性及世俗化作品的文本环境。在此平台上,《茉莉香片》与同期及近期文本建立起一个互相联系的文学场。在场域中,《茉莉香片》以远离政治的方式,用讲故事的传统说书形式开场,使用多种技巧,呈现了一个民族形式与西方现代派表现技巧相结合,融合新旧、中西、现代传统各因素风格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