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树立理想,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出指引.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实践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它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的课程.文章深入挖掘凝练《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的五个模块中分别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构建协同育人课堂,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是高校育人的主体力量,为了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的工作目标,促进第一课堂教学育人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有效合作,这两支队伍必须协同育人。长期以来,这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思想观念不强,协同育人的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的激励保障机制刚性不足,致使这两支队伍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合作,影响了高校的育人效果。基于此,高校应该通过建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职责机制、健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机制、完善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扩展协同育人的领域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重视高校课程育人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大思政格局",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校的部分课程教学偏离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没有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提高课程育人实效需要:坚持"大思政"育人理念;实施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和教学创新计划;健全育人实效的考评、激励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树立典型示范课程,建立"课程育人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立体化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参与者、课程教育内容、课程开展形式进行"立体化"建设,实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大局意识和长远目光,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创新者。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特点,对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调配合进行分析.认识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意义,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分析高职思想政治及专业课程教师在协同配合中存在的问题,核心目的是通过不同专业限制问题的分析,完善协同教育方法,以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及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为高职课程教育的改革及...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的,赋予了思政教育全新的理论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物化的现实诉求.在大思政的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实践育人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是培养高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健全人格品质人才的主要措施.下文研究大思政的概念,分析高校思政教...  相似文献   

7.
在习近平总书记"三全"育人的号召下,高校各专业纷纷挖掘课程思政的要素。本文以课堂教学的两个示例具体展示了科技英语该如何基于现有教材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并在课堂上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8.
发挥组织育人作用是高校党组织提升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将党建和思政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党建+思政"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建立"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位一体的组织育人保障体系,健全"党建衔接思政"的组织育人工作机制;创新"双联双创双优"组织育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有效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共性,即强调德的重要性,将二者融合育人,不仅必要,更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稳步前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保障。该文通过梳理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精华,明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厘清二者融合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育人可行性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彰显特色的重要标志。部分高职院校过分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忽视了育人功能。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现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从多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培育机制,探索文化育人的新思路、新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校文化育人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高职校院院应以立德树人引领高职专业文化建设,遵循价值观念一致、潜移默化、兼容并包的原则,树立精准育人目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效果,促进高职思政教育水平快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立德树人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高度重视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雅树人”是新时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新途径。该文通过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实例,探索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练出“雅”文化,并将其融入高职教育,构建“五雅并举”育人体系,旨在营造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文化环境,拓展育人时空维度,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变革方向。文章系统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阐述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以及相关要求,从明确立德树人主要目标、推进三全育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为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二者在相互融合中共同促进。该文针对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零散、融入形式单一和配套保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开发特色资源,增强文化认同力;用活技术手段,提高知识转化力;优化教学体系,推进实践创新力;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育人协同力等。以期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广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护理学院在"天使点亮生命里程"育人品牌下开展的实践育人载体活动,通过几年来的创新实践,起到了稳定人心,凝心聚力的作用.成为形成大学生大局观念,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动力;成为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把控人生方向的力量.护理学院实践育人工作的特色创新可以概括为:以"育人育才"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统领,以三全育人为目...  相似文献   

16.
赣南红色精神是共产党人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以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代表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是红色文化的精神体现。该文在指出当代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为推动赣南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高校可以结合赣南红色文化中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做好大学生的“三全育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是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践能力及以康复服务为理念的职业综合素养能力,其中德育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实践模式。文章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创新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以探索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文化育人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省属本科高校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文化育人功能不健全、文化育人感染力不足、文化育人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文化育人评价体系、挖掘文化育人元素、创新文化育人新路径等对策,以期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煤炭企业要想蓬勃发展,必须要加强思政工作力度.煤炭企业思政工作至关重要.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一种思想,改变企业就是改变一种观念.煤炭企业思政工作要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变、闯、干"风气,一切以效益为中心,以效益提升和价值创造为导向,同心同向同发力,苦干实干拼命干,确保实现煤矿企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的应有之义,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坚实根基。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一要明确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引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要明确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内容,加强金色农耕文化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绿色生态文化教育。三要探索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育人的方法路径,做到保供给,充实黄河文化育人资源;抓阵地,推进黄河文化融入课程体系;重体验,创设黄河文化实践育人条件;强环境,营造黄河文化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