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它缘起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衍生于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思政试点改革探索,推广于教育部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方案,深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已形成不少专业课探索性成果。尽快破解占高职院校总课时近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难题,是补齐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短板,助推大思政协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完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是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打造高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现如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不健全、校企课程思政共同体意识浑然不觉、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奋力开创高职院校“三全”思政育人新局面、基于学科专业全力打造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和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会思政的教师队伍以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既是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孤军奋战”问题解决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身心并修”个体之人与“德才兼备”社会之人的战略举措。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力军”羸弱、“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战场”分裂以及“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主渠道”阻滞等多重问题,严重消解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效,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应以实然问题为逻辑起点,以圈层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三师聚力主体圈”“三元融合课程圈”以及“三轮驱动课堂圈”,探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达成立德树人战略并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孤岛”与“两张皮”等问题的一种策略,实施好这一策略首先要从专业、课程及课程单元等三个层面准确定位其德育目标。在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特别是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而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可视化等多种方式系统梳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学界对“课程思政”概念内涵、关键难点及路径的研究日益清晰。现阶段“课程思政”研究还存在实证研究少、特色化体系建设薄弱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强化“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保障和落实机制,关注高职院校与研究型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职业院校亟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为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课程思政”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共识的背景下,作为主导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更应该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强化思政课程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和核心地位,助推“课程思政”实施。为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掌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实施条件,课题组以重庆市5所高职院校为样本,对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政教育形式,可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推进,进而达成高校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道德素养高尚、专业技术精湛的建设者的重任,因此,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是题中应有之意。目前全国各高职校为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做了诸多有实践意义的尝试,也在某种程度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文章围绕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途径展开相关的论述[1]。  相似文献   

9.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以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存在的问题出发,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主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学协同、健全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探析高职院校课程育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常瑶 《成才之路》2021,(15):10-11
“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文章分析“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探讨“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工程质量控制课程中的运用策略,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朱秀华 《成才之路》2024,(11):33-36
高职院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打造优质“高职品牌”的重要途径,是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现实需要。但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大思政”格局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课程思政落实不到位、思政第二课堂发展不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不广泛、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薄弱环节,须从育人体制、育人队伍、育人空间、育人手段、育人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既是一个崭新课题,也是今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及育人的必然趋势。深化且显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的红色元素,一是能够凸显高职院校育人的政治价值,二是能够提升高职院校育人的内涵,三是能够强化高职院校育人的使命担当,极具价值意蕴。对此,基于红色资源素材和不同大类课程的教学特性,从构建课程思政空间架构、开设“四史”思政课程、推进红色网络教育教学以及加强红色教育社会实践这几方面入手,深入探讨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补充了“技能化”的教育模式,完善了崇美向善的职业诉求。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感和教学水准有待提升,教师在授课中对思政教育素材开发深度不够,课程思政缺乏课堂授课与课下实习沉浸式联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到位,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体系不够科学系统。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完善课上课下双向联动育人机制,在顶岗实习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福林 《广西教育》2022,(12):29-33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原则,从价值理念、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考核评价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俊 《现代职业教育》2024,(14):104-107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形势下,为了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创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浅析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教学特色,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措施。重点围绕“四位一体”(模块化教学、交互式教学、沉浸式教育、多元化评价)和“深化改革”(教师、教材)展开课程研究,从而为高职院校科学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高职院校切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四史”认同感,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通过实际调研,针对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内在契合点的基础上,分别从课堂运行流程、课堂类型、课程科目、课程类别等方面,多维度地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国家对高等院校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有待加强,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不难发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英语课程思政的兴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为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正在加强建设课程思政,而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丰富资源。探讨国学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困境和具体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师乐  胡平 《职教通讯》2023,(5):65-71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既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推进高职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更是指导高职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通过厘清“大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耦合,剖析“大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统一性,构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师资保障体系,以期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高质量创新发展,从而助推构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上更倾向于利用红色资源拓展思政载体,提升知识灌输和感情培养并重的新时代课堂教学质量。“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红色资源。首先从理论方面探讨“两弹一星”精神和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航空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路径。接着提出“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方法,并给出详细的设计案例。最后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