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名妓柳如是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很受当时上层社会文人墨客的宠爱。著名学者陈寅格曾专门为她写了《柳如是别传》。后来,柳如是嫁给了大文学家钱谦益。说起她与钱谦益的结合,还有一段佳话。当时,钱谦益在朝廷为官,又是享誉海内的大文学家。柳如是慕其名,曾女扮男装只身前去钱家拜访。不料,钱谦益不屑见她,柳如是只好留诗一首怅惘而去。后钱谦益读了柳如是的诗,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柳如是词《咏寒柳》的具体内容,依据词作的写作时间,作者的人生际遇、思想精神方面的变化,以及与陈子龙交往的具体考证,探讨了词作中“待约个梅魂”之“梅魂”所指,认为“梅魂”之所指为陈子龙,词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及对现实的反抗.  相似文献   

3.
以往学人谈论清初钱谦益与柳如是的行踪,向有歧义。根据四位当事人的材料,可以大致理出钱、柳俩人在德州的阶段的活动情况。钱、柳两人身处南北两地。钱谦益辞职,准备还里,经过联络,柳如是得知钱谦益南下时间。预先到达德州。钱、柳两人会面于卢氏尊水园里。柳于丙戌中秋日题诗于杜亭壁,赢得德州诸诗人的和作。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士人领袖钱谦益与新安商人汪汝谦因柳如是而相识相交,但二人关系十分微妙,有待发覆。  相似文献   

5.
刘君萍 《文教资料》2013,(29):42-45,48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值得一提的人物,不仅名列“秦淮八艳”,而且是名擅一时的才女,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且有佳作传世。陈寅恪先生为其“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所打动,为其作传,使其不得埋没于历史。本文主要对柳如是流传作品中的诗词进行赏析并浅探其创作特点,及成因。柳如是性格中的两重性让她的作品也是女儿情与英雄气并存,一面缠绵委婉,一面豪气英发,具有明显的刚柔并济的关学特征。强烈的个性意识与社会参与意识充斥于女作家的作品之中。作者前后期诗作风格呈现出明显不同特征,前期是兴象情韵之关,后期是平淡思理之美。柳如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杨柳意象值得读者注意,“柳”既柔弱凄苦又高洁不屈,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柳如是诗词中显示的这些特点,自然是受到明朝追求开放自由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也与她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豪放激烈、追求独立的性格,以及受几社文人心忧天下的熏陶有关。另外,柳如是的诗学道路从早期跟随云间陈子龙等人拟古,学习汉魏盛唐之音,到嫁与虞山钱谦益后重功力重学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女作家的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石楠的传记小说《一代名妓柳如是》为研究对象,对作品中柳如是形象塑造的修辞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作以雄化、道德化、神化手法将柳如是从“一代名妓”塑造成了一个“女英雄”和“女神”,但同时也使柳如是出现了性格上的矛盾,体现了作者修辞方式上的矛盾,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近日闲翻《古典文学知识》(1998·3)见卞孝萱先生的文章《陈寅恪先生与〈柳如是别传〉》中说:“正因为出于对柳如是的敬佩,寅恪先生才在失明膑足的晚年,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参阅千余种书籍,写成80万言的《柳如是别传》。”“膑足”一词,在陆健东先生的著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亦曾使  相似文献   

8.
焦铭  姜馗 《教育》2010,(12)
元末明初的才子罗贯中以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裴松之注为蓝本,采正史之实,取民间之虚,写成了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自此,三国故事便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小说、戏曲、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三国的影子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家喻户晓、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国学大师陈寅恪对“寒柳”情有独钟。论文集名为《寒柳堂集》,诗文集为《寒柳堂诗稿》,自撰家史为《寒柳堂记梦》。然对于“寒柳”典故,以及“寒柳”与陈寅恪的关系,历来缺乏研究。笔者多方考证,认为当从《柳如是别传》,确切而言,从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谈起。《...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与柳如是在清初行踪诡秘,丁亥岁被捕北行事,有诸多交待不清楚地方,致使一些学者歧说纷出,背离事实.考证此事件的背景、被捕时间地点、关押地、解救释放原因等细节,有助于了解事件原委,并有助于准确评价钱谦益清初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明末诗人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甲申以后,事福王于南都。南都亡,陈子龙积极从事抗清斗争,终被俘,途中赴水殉国,实践了“岂惜余生终蹈海”的诺言。他是一个有气节有风骨的诗人,较之同时的钱谦益、吴梅村辈,不知高出多少倍。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七年我南客羊城中山大学,过访陈寅恪教授,问及他近时著述。恪翁笑指《柳如是遗事考》手稿诙谐地告我说:“搞女人罗!”谈起柳如是,恪翁兴致勃勃,对她秀外慧中之妙质,沉湘复楚之奇志,风流俊迈之才情,赞赏备至。至谓其《金明池·咏寒柳》之作,堪称明末最佳词作,并称通过对柳如是行实之发掘,可以觇知一代之士习与政情云。从寅恪翁的话语使我想起古代才女们之命运与地位来。在封建宗法制度统治下,妇女除了作为传宗  相似文献   

13.
冯阿信 《音乐世界》2010,(19):17-17
一直以来.万茜在话剧舞台和荧屏上带给观众的都是邻家女孩和淑女的甜美形象,但今年,对于万茜而言,是突破自我的一年。不仅有电视剧的作品,还发行了两首单曲成为排行榜上的佳作,下半年开拍的电影《柳如是》中,万茜出演一代才女柳如是,倾力刻画奇女子凄美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思乡怀人诗的虚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写“虚”和记“实”.所谓“虚”,一般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一般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前者抽象,后者具体.构思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诉诸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借助它们来叙事、抒情或说理,从而反映生活的某一方面本质,表达既定的文章中心,这种技法就是“化虚为实”.  相似文献   

16.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7.
邓婧琦 《新读写》2010,(9):35-35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个行走在明清之间的女子,因稼轩的这句诗而自号“如是”。我想,不仅是青山,恐怕世人亦会为你倾倒。那年初冬,你与钱谦益在西子湖畔相逢。你活泼可爱的神情,排走了钱谦益久积心头的悒郁;你满腹的锦绣诗情,顷刻打动了文坛宗师的心。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基于误读正史的虚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南朝宋裴松之注)为历史框架的名小说《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本),创造性地利用了正史所提供的一部分史料,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虚构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令人百读不厌。正因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实实虚虚、虚实结合的历史小说,所以清代学章学诚说它是“七实三虚”,现代学又有“六真四虚”、“半实半虚”等说法,总之,《三国演义》中到底有几分史实、几分虚构,历来是小说研究关心的课题之一。本所关注的,不是《三国演义》史实与虚构成分的比例问题,而是小说作因误读正史而虚构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这首题为《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七言律诗,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柳如是的作品。诗中首字“栽”字应是“裁”字之误。“裁红晕碧”,出自金代元好问(1190—1257)《论诗三首》二:“晕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中的文艺性课文在描述中,为了突出文章中心和抒发思想感情,有时写“实”,有时写“虚”——由“实”引起的联想,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小音乐家杨科》、《月光曲》、《小木船》等课。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可以运用“辨析法”,即辨别事物和联想的一种学习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敏锐的语感,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感染学生,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指导阅读时,引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从而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