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种层面来说,沉浸其实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概念和古老的美学问题,无论是我国古典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境界”,还是西方酒神文化中的“狂迷”、悲剧文化中的“净化”等都是沉浸感的重要美学特性。通过对“沉浸”概念的追溯、数字时代审美感官问题的分析、数字沉浸式艺术审美发生机制的探讨,结合传统美学范畴与命题中的“意境”“审美经验”“审美距离”“移情作用”,从美学的视角考察沉浸式体验,有助于为数字艺术领域深层次情感的共鸣、知识的传递、趣味性的设计等审美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占琦 《东南传播》2023,(6):107-110
社交媒介视觉文化转向使脸成为权力运作密码,颜值成为资本施展空间,资本和权力以脸为维度建构起合理性,通过颜值审美的符号话语逻辑生产编织资本与权力的神话体系。社交媒介选择性呈现颜值,遮蔽颜值原生态,建构颜值范式,使脸从单纯的“身体—情感”符号异化为“身体—资本”符号。媒介、资本与技术的完美谎言下,个体沉迷于滤镜重塑的颜值高光,沉溺于符号自我与虚体自恋的社交狂欢,颜值消费消解了大众审美文化。边缘群体的颜值审美抗争也以收编而告终,引发群体容貌焦虑,现实身体式微。  相似文献   

3.
2023年,电视剧继续保持提质增效良好势头,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统筹推进“四个重大”总体创作布局,主题电视剧标注时代精神高度;二是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成为创作主流,以温暖的基调底色反映火热现实生活;三是选题视野更加开阔,风格类型百花齐放,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四是新的技术手段激发电视剧创意灵感,“艺术+技术”开辟新的创作境界;五是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角度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这一概念,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将当代人的生活设定为作品的大背景、主要内容为反映当代社会现状与感情状态的电视剧。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一直处于旺盛势头,成为荧屏上一道别具风味的艺术大餐。在此,笔者作为一名导演,就"中国式"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等相关问题谈一些肤浅之见,求教于方家。一、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  相似文献   

5.
王昕 《现代传播》2006,1(1):81-84
电视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电视剧艺术审美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样式。从文化诗学角度看,中国电视历史剧包括了以再现策略(侧重历史客观真实)和表现策略(侧重作者主观真实)创作的艺术作品。电视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纯”虚构性电视剧的审美创造,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根据,要受到历史事实和历史原型的规约;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艺术虚构与审美构型,同样不成其为优秀的电视历史剧。所以,电视历史剧既要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历史真实性;也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加工,使电视剧具有高度的审美感染力。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在于历史真实与电视剧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大最典型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观众对这些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有着浓厚的精神诉求和心理诉求,这些电视剧关注当下、直面社会的热点、难点,这就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观众内心的一种情感寄托和慰藉。  相似文献   

7.
郑晴 《今传媒》2022,30(1):89-92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严谨求实的基本创作底色,再加上激情昂扬的情节,成功引发了青年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共识,并刮起了一阵“觉醒”风。这部电视剧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风格,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8.
苏长虹 《新闻战线》2022,(11):14-15
<正>近期,人民日报文艺部策划组织“聚焦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系列评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畅谈党的十八大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成就与经验,为推动涌现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建言献策。文章推出后,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在首页位置第一时间连续推荐该系列文章,单平台单篇最高阅读量超百万。央视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节目对该系列文章给予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官网、《广电时评》等多家行业媒体重点转发推荐文章。截至5月24日,该系列5期7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李琦  王静 《传媒观察》2022,(3):34-40
在社会转型期的多元语境下,单纯造神或渎神的英雄叙事文本都不再为受众所青睐。近年热播的新主流电视剧绘就多元色域的英雄光谱,实现了政治诉求、艺术表达和商业逻辑的整合与共赢,完成了对英雄形象的合理重塑,满足了当代观众的认知逻辑与审美取向。遵循英雄原型的历时性特征,新主流电视剧复刻了受众深埋于潜意识的英雄情结,并借助影像建构的集体记忆将受众整合成“想象的共同体”,强化了其对主流价值观和国族身份的认知。新主流电视剧在类型化创作上开辟出新的叙事范式和传播模式,英雄叙事的影像传播在当下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主旋律电视剧审美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 ,入世后中国电视剧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西方影视作品“大片”的冲击 ,二是国内不成熟的影视剧市场环境。因此 ,只有按艺术规律进行创作 ,努力提高电视剧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 ,并开展积极、健康的影视批评 ,才能主动迎接挑战 ,促进创作繁荣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作为当代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众艺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电视剧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但电视剧创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视剧中艺术价值的重要性,以及观众对于电视剧叙事、人物塑造超越庸常生活的审美要求。目前,由于电视剧创作过度贴近生活,电视剧人物塑造出现"极度日常化"现象,人物自身吸引力不足,导致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下降,电视剧创作严重缺乏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大众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中国电视剧领域的某些理论问题被混淆 ,造成具体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读 ,并直接关系到电视剧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曾庆瑞、尹鸿两位教授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当下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有意义的论争。本文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被虚设的语境 ,大众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大众”是不同权力话语集团争相亲和的对象 ,反映在电视剧领域 ,大众对作品的多元的合理的需求被它们按各自的意图曲解。电视剧作为当代主要文化艺术形态 ,天然地承载着提升人们精神素养、文化品位、审美能力的使命。商业因素对电视剧制作的介入并没有改变电视剧作为艺术的品格 ,当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电视剧“美”的建构 ,而不是电视剧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日益引发现实关注,中国电视剧亦主动以生态意识关注社会和谐发展,对自然环境贴近观照,对人性人情重新思考。虽然中国电视剧在创作和批评上仍处于生态意识的"童年期",但无论从文化维度抑或审美维度上看,近年热播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在现实叙事的同时,通过对空间、地方和风景的想象性实践,在不同层面上展现了渐显的生态意识。生态批评与当代题材电视剧艺术之间建立联系已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同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形象雏形),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说是一个体系,其中包括“赋比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出现“意象”这个概念,“象”和“意”’被结合成一个词语,“意象”中的“象”,特指审美形象,“意象”中的“意”,特指审美情感.特定的审美形象能激发观众特定的审美情感,而特定的审美情感决定创作中所采用的特定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15.
情景喜剧,是电视文艺的“大众产品”。情景喜剧有投资少、周转快、风险小、利润大、创作周期短等优势。当前,它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生产势头中猛增。那么情景喜剧有着什么特点,怎样来进行市场化的操作?这是需要我们从观众审美心理需求和多年的艺术实践来进行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杨青 《新闻爱好者》2010,(9):142-143
中国电视剧的现状、创作与运作并非一片繁荣,认清电视剧的本体无疑对电视剧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视剧的传播角度、艺术角度和商业角度来探寻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本体,试图为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本体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22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电视剧行业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主线,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抓好重点主题电视剧项目,满腔热情投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正确方向。必须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选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内涵底蕴,以中华美学塑造国剧风范,秉持工匠精神提高作品质量;必须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聚行业之力、集行业之智,高质高效保障精品创作生产,努力开创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媒介作为当代审美观念嬗变或转型的重要元素,正对传统审美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媒介信息物化后以审美方式进入大众感知范畴并通过议程设置机制引导审美观念;媒介的资本逻辑将艺术作为商品植入新的审美意义;媒介技术为审美想象和无止尽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媒介在与受众审美需求博弈的过程中推进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纪实性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走过了一条很有特色的道路。经过40多年的变化、改革,在世纪之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纪实电视剧在美学品格上到底有哪些优势和特征呢?首先,就技术层面而言,“电视摄像机(特别是数字化摄像机)具有记录现实生活中物像的功能,能在电视屏幕上逼真地展现物像的形、空间位置和运动物的运动形态及色彩,这些使观众能在屏幕上感悟它的真实性。同期声的声音构成所表现出声画并茂的‘生活场景’,强化了观众对画面真实感的审美情感”。①因此,电视剧呈现的艺术符号世界与现实达到了最大…  相似文献   

20.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