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的复调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兰德娄的代表作品《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是现代派戏剧的杰出之作。其巧妙的复调叙事结构使戏剧题材和形式变得耐人寻味,严肃深刻,塑造了完美的戏剧艺术境界。通过分析该剧复调叙事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复调叙事结构如何使该剧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戏剧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了解《唱山歌》是壮族民歌以及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2.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唱山歌》。3.通过学习、欣赏《刘三姐》插曲,编唱《对歌》,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对唱山歌。教具准备1.电影彩调剧《刘三姐》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从再现民族反抗精神、再塑机智人物形象及定位歌圩偶像展现善歌民族三方面继承并创新了壮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以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的巧用及塑造生动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继承并升华了传统民歌的表现艺术;又荟萃多种喜剧手法及众家传统戏剧艺术实现了以喜剧抒情形式表现严酷阶级斗争的艺术创新。《刘三姐》的艺术与创作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与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论定的“经典文本”,是指“经典生成期传播”阶段的柳州彩调剧“第三方案”文本,由郑天健执导改编的歌舞剧《刘三姐》文本及电影《刘三姐》文本.由这些经典文本探讨文本呈现的传播语境,认定刘三姐经典文本的生成与雅俗文化的转向、北大歌谣学及中大民俗学运动、周恩来等领导人对地方曲艺之重视等文化动因有关;并关注抗战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剧展”与广西“刘三姐大会演”之“自我呈现”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自发表以来曾获多种奖项,是当代壮剧的经典剧目。该剧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对少数民族传统题材的大胆开掘,二是对少数民族戏剧传统叙事架构和肌理的创新。文章借用叙事学的理论和视角,从虚实交叠的叙事手法、内外交互的叙事视角、跌宕起伏的叙事情境、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在故事讲述、人物塑造、情节冲突、民俗展示等方面,分析《瓦氏夫人》的叙事策略,探讨由此所产生的审美特性和舞台效果,为提高少数民族戏剧创作的文学性、戏剧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以回忆为主题。从该剧的叙述结构、叙述者以及叙述角色模式的分析从中不难发现田纳西·威廉斯独特的戏剧叙事策略。整个戏剧的叙述策略与本剧“记忆”主题紧密相连,突出了剧中人物现实与虚幻记忆无法调和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戏剧的代表巨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象征与叙事结构的巧妙运用。因此本文从该剧的象征叙事结构的叙事手段、结构方法和意象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情节冲突、整体结构以及象征叙事结构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50代末,彩调剧《刘三姐》从民间骤起,迅速遍及广西,半年间创造了演员近6万人、观众1200万人的会演壮举,接着震撼北京,波及全国。改编成电影后,跨出国门,走进港、澳、台、日本,风靡东南亚。不久,一场政治风暴将它打倒。8年后它重新奋起,再上北京,又跨出国门。大起、大落、再起,缘于《刘三姐》所积淀的中华民族艺术精华,以及所依附的不同时代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奥斯卡·王尔德在戏剧《民意党人维拉》中构建的人物双声部及多声部对话的复调特点,认为在这部剧中作者采用政治叙事、性别叙事及情感叙事等方式呈现了戏剧冲突,通过描绘世俗人生的政治与爱情悲剧来成就艺术美的殿堂,展示了他戏剧创作的现代性和早期叙事的唯美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0.
《边城》的叙事在张扬民族伦理的基础上塑造了中国形象,民族伦理的叙事以文本的性别叙事为主,主要写了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性别文化逻辑,作者以诗性的叙事构成了特殊民族社会性别形象,也展现了民族文化命运的表里互衬结构。在通过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各种事件纠葛的叙事,既展示了独特的乡土风俗,又表现了诗性的田园画面,寄托了作者美好的向往。下面就《边城》中的民族伦理叙事和性别符号两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进一步解读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1.
戏剧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十堰地方戏剧结合其文化渊源及移民城市特点,近些年来创作出的戏剧作品也越来越多。戏剧作为以歌舞说故事的表现形式,其叙事特点不同于其他文本作品,本文将从叙事学视角对十堰剧种山二黄中《村官拜师》进行分析,试图探析这种特殊的叙事形式中叙述者及情节是如何编排来传递其戏剧内涵的。  相似文献   

12.
校园音乐短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将非遗彩调剧、非遗木偶戏元素融入校园戏剧的创作中,其"编、导、排、演"的全过程为广西大学彩调戏剧的创作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广西大学肩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重视校园戏剧的发展,这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尝试,缓解了当代观众对传统彩调剧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比兴思维是诗性思维,它兼有隐喻性与转喻性,其在作品中的建构机制,赋予作品一个诗性结构。《红楼梦》的“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寓言性叙事结构,正体现了比兴思维“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诗性建构机制;《红楼梦》通过“以象运事”、“预叙”控制和比兴思维多种表现手法的交融,呈现出叙事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莉莲·海尔曼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儿童时光》在创作之初便获得了商业成功,评论界普遍将该剧的成就归功于其离奇的"情节剧"剧情和敏感的"女同性恋"禁忌题材,该剧叙事价值则颇具非议,以致海尔曼本人多次受访时都竭力撕掉该剧"情节剧"和"女同性恋"题材的标签。本文从《儿童时光》对19世纪初苏格兰诉讼案的历史叙事改写和对莎士比亚经典叙事的戏仿两方面入手,探究该剧对同性恋题材的叙事策略,以及对《威尼斯商人》情节格局与人物关系的拟摹,考证该剧对正义、仁慈与复仇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志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戏剧创作以彩调剧为主,他把戏剧创作定位为为农民写戏,把农民放在戏剧创作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为农民写戏的戏剧观。王志梧把农民看作彩调剧的表现对象和欣赏者,致力于满足农民欣赏戏剧艺术的渴望,创作出了适合老百姓欣赏习惯的戏剧作品,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农村农民生活的表面,他对新时期农村存在的矛盾冲突是有所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曹婉婷 《考试周刊》2010,(17):43-46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孟京辉以先锋戏剧闻名,《像鸡毛一样飞》是其将戏剧电影化,以银幕为舞台,呈现的是当下诗人和理想主义者的困惑。从电影叙事的动力、电影叙事的基调以及其极具表现主义特征的摄影手法和用光等三方面来分析,透视极具孟京辉话剧风格的处女作《像鸡毛一样飞》。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叙事既是写实的,也是诗意和象征的。《红楼梦》荒诞叙事,寓示着作者对生命荒诞感的诗性体验,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意味层面。探析《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具有文化意义、哲学价值和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