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晓丽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17-19,26
私有制和私有财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所以,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就必须首先理解这两个概念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的确切含义。文章试图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研读,来阐明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第三节讲社会主义阶段时,说国家正在衰亡,因为阶级没有了,已经没有什么阶级需要镇压了。过去有不少人对这句译文表示怀疑,认为译文的提法不符合列宁的思想,因为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明确讲到,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而那里的共产主义在一些辅导材料里大都理解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根据我的理解,译文是符合列宁的思想(的译文正确无误),因为二、五两章所说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就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在第五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思想。第五章的标题是《国家衰亡的经济基础》,在这一章里,列宁根据马克  相似文献   

3.
这本书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一年写的,主要是为了驳斥考茨基的著作“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以前,列宁就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和“国家与革命”的第六章中揭露了考茨基的反动的观点。列宁在这些著作中指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曲解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专的问题。这本书是列宁在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后的一年写成的。在这一年中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且革命巳得到巩固。如果考茨基的观点是偶然的话,那么在十月革命以后就应当改正过来。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相反,考茨基却对十月革命进行了诽谤。列宁在这一本书中指出考茨基已经完全走进了帝国主义的阵营;同时揭露了考茨基是如何堕落下去而成了无产阶级的敌人。  相似文献   

4.
怎样看待战时共产主义?一种意见给予全盘否定。他们引证了列宁的部分论述,只提战时共产主义的“错误”和“失败”,把它说得一无是处。对此,我是不以为然的。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也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战时共产主义的概念,第一次见诸列宁的《论粮食税》。在这篇著作和其它著作中,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理论的经典著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拾卷重温这一重要文献,其核心理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革命观教育、民主观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理论,其精辟论断蕴藏着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远见卓识,其现实关照、理论重点和论证方法饱含着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见于列宁的光辉著作《国家与革命》第二章第三节,是列宁在1919年12月《国家与革命》再版时增写的。 《国家与革命》是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伟大著作,是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反对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战斗纲领。  相似文献   

7.
《哥达纲领批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路线同机会主义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总结。列宁说:“在这篇出色的著作中,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论战部分可以说是遮盖了正面论述的部分,即遮盖了对共产主义发展和国家消亡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国家与革命》)它的写出与发表,彻底批判了拉萨尔主义路线,迎头痛击了当时开倒车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应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错误思潮以及满足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科学论述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辩证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关系,合理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大发展阶段,是列宁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遵循和实践指南。在当代,这一学说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价值要旨与党的百年奋斗经验高度契合,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伟大的民族问题理论家。在他众多的著作中,有许多有关民族理论的论述。他系统地、全面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实和完善了由马克思恩格斯奠基的革命的民族理论宝库。众所周知,民族是个历史范畴。如同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乃至消亡的规律一样,民族也必然不断同化,最后趋向世界民族大联合。关于这个理论,列宁在他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都有  相似文献   

10.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许许多多方面继承、坚持、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仅略谈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两个问题。 一、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①,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用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是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有通过暴力革命。”②因此,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国家政权,翻身和解放的根本道路,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而要在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上册第一课和第二课分别讲了两个重要的哲学原则——“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在本质上则是完全一致的。但笔发现,大概是这两个哲学原则在教材中出现的先后顺序间隔太远的缘故,在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上,一些学生过分看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伟大著作。在当前深入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中,重新学习列宁的这篇光辉著作,分析批判《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进一步认清宋江投降主义、修正主义的真面目,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列宁强调指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列宁的指示精辟地阐明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的国家是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然而,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总是竭力掩盖其国家的本质,抹煞其国家的阶级属性,妄图维护其反动统治。《水浒》作者正是出于这种反动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战略和策略作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作为引导实践的行动规律,历来为革命导师们所关注。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和策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说,以往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中,对这方而的内容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今天,我们应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理论的研究,从而更为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战略和策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策略”。在这里,列宁已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理论和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不同层次结构的思想。在为马克思主义所下的定义中,列宁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各文明同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就是说,在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中,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人运动的理论,二是工人运动的纲领。列宁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时,除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部门结构)之外,还专门列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不但从政治革命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而且将理论转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重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透视“卡夫丁峡谷”理论从提出到实现的全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了“起步”、“助跑”、“跳跃”、“着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基本内涵的视阈下,着眼于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科学分析"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之间同一性与斗争性、前进性与曲折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凡是认真读过这部著作的人,无不为其理论的博大精深,思想的深邃科学,论证的透彻严谨所折服。《国家与革命》这一书名展开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其中心是要阐明“国家对社会革命的态度和社会革命对国家的态度”。对于这样一个“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的命题,作者在“初  相似文献   

17.
“几国同时胜利”理论是马恩提出来,用于指导19世纪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国首先胜利”理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创造性的发展。“一国说”产生的是一般形态的社会主义.“同时说”产生的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8.
王美玲 《天中学刊》2013,28(4):40-42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经典的社会主义模式到革命的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再到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演变。社会主义模式的演变启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中国化,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它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根据当时国内的具体实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被迫采取的“退却”的政策。因此,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退却”思想密切相关,是“退却”政策的结果。同时,新经济政策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决议》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首次提出的崭新论断。 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的六千零五十多万字的著作中,还没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着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方面也曾作过设想。比如社会主义要与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将充分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将得到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等等,但没有把它概括为精神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