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奠定了实践基础。“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表述被首次提出。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明晰3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考中明确“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呈现形式,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深刻回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方向;二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中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在“为什么行”的思考中明确“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奥秘,是永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历史性成就表明,唯有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创新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研判前进趋向、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立足“两个行”的必然要求、“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六个坚持”的思想方法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对科学把握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持续推动党的理论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自觉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铸魂、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基,是党在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要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深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秉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基本方针;以中国实际为基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7.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百年历史交汇点首次明确提出的具有重大原创性价值的新命题,是党的二十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的新定位。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命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内涵。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两个结合”命题的理论要义和话语逻辑,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逻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原则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把握历史主动的智慧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大历史出发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基础上坚持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深刻诠释与典型示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典型示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深远变革。守正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品格,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首提的“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铸就光辉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了从第一次结合到“两个结合”的百年演进,其内涵不断丰富、逻辑愈加深刻。这一理论显露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把握、对人民至上价值遵循的矢志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与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自觉贡献。深入学习“两个结合”重要思想,首先,从内在学理上探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其次,细致剖析每一个“相结合”及“两个结合”的丰富意蕴;最后,从整体角度辩证地把握“两个结合”不同的内涵侧重与紧密的内在联系。要坚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过去之所以能够成功,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党;是因为党坚持“两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等一切优秀品质,又获得了中国人民实践经验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得到极大发展,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扎根在中国大地,转化成了物质力量。党今后要能继续成功,归根到底要靠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历史主动精神是主动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由其社会阶级地位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主动推动历史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大目标前进的精神,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精神的统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入探究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两个“行”的重要论断,从理论层面把对“三个为什么”的理解引向深入,为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完整准确把握“四个为什么”及其内在关联指明方向。基于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确有必要。文本指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大有用武之地;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了中国化;因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时代化;还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坚定信奉者和忠诚实践者。全面分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原因,需从以上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科学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具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提,科学反映时代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根据,实现“两个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其反映出来的精神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中国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的现实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长的文化土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接续了实事求是的文化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就是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结论。“五个必由之路”坚持战略思维,在把握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中系统思考和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辩证思维,在抓住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系统思考和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坚持系统思维,在明晰内在逻辑中系统思考和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套设备”;坚持历史思维,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系统思考和谋划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历史自觉。“五个必由之路”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重大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教育领域,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就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总结。考察《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以发现,“两个结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坚持斗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新的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以史为鉴,为“两个结合”寻求动力源,探寻着力点,优化出场路径,提供现实支撑,从而实现理论创新的自我主张。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坚持辩证的思想方法,实现“四个结合”:一是把伟人思想研究和平民思想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平民思想新成果研究;二是把理论发展研究同实践创新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创新实践的理论提炼研究;三是把理论成果研究同成果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理论成果的实践应用研究;四是把理论成果内容研究同理论成果体系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清晰的逻辑依据以及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应该从理论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精神发展三个维度把握“时代精华”的深刻内涵,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明其逻辑依据,从中华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三个方位阐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位重要的立党立国问题,其中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必须从科学思想体系、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的“一体”,以及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两面”定位两者的关系;必须充分阐明两者“一体性”的客观依据和理论论证,澄清把马克思主义单纯作为“外来文化”的迷思;必须科学区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层面,即意识形态指导层面和文化元素层面,坚持“结合”的正确方向;必须深刻把握这一“结合”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不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亦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