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口电网调度经济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制的改革,电力行业越来越重视节能工作,降损增效已经成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电网的经济运行是电力企业降损增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度部门的重要职责。从降损节能的角度出发,论述河口电网调度部门对电网经济运行所能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管理、技术、保证"三大体系在当前配网降损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降损节能是供电企业内部挖潜、提高效益的良好途径,它集中体现了供电企业电网经营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降低农村电网损耗是提高农电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农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技术降损的要点,并根据农村电网的实际提出了管理降损的措施和实施原则,为改善农村电网的运行水平,减少电力损耗,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力工业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高职教育能否与时俱进进行课程重构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基于低碳社区电网智能终端的教学整体设计,探讨了基于低碳社区电网智能终端的教学实施过程,分析了基于低碳社区电网智能终端的学生学习效果,为职业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绿色低碳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任务。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中由于绿色低碳理念渗透不足、绿色属性体现不够、绿色考核机制缺乏导致的学生绿色低碳意识薄弱、绿色低碳技能匮乏等问题,文章围绕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考核评价方法优化等内容,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理念融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途径,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助于促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地理学科的跨学科特性决定其与“双碳”目标实施具有很强的知识关联性,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湘教版教材为例,梳理教材与“双碳”目标契合的知识点,围绕“双碳”目标确立系列教学主题,并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主题为例开展主题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设计“低碳出行”“低碳能源”“低碳种植”三个探究项目,引导学生在解决目标项目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深度探索,在真实案例中理解低碳原理并提出降碳举措,培养学生树立低碳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降损实施要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能源转型、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从国内层面看,“双碳”目标对我国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层面看,“双碳”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形势。如何统筹两个大局并把握“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理念上时代化、目标上合理化、体系上科学化以及方法上智能化。基于此,应从内涵把握、制度建构、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等角度出发,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碳”路径,并在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和能源安全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提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国家战略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双碳”教育是从人类所面临的气候问题出发,从地球气温升高带来的环境危机入手,到探究地球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再到减排降碳的知识普及,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推动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强调“双碳”教育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重要价值,提出“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双碳”问题解决能力的设计思路,包括组建教学共同体、整合学科知识、结合良构与劣构问题等。在具体案例中,以“天气与气候”为主题,将“双碳”教育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研学活动设计、研学资源整合、学科融合等策略,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网连锁跳闸引起的停电事故以及降低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损耗,提出了一种计及网损的电网连锁故障预防方法。 该方法提出了网损指标和衡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指标,综合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 该模型的优化目的在于确保均衡权重下安全裕度尽可能大,同时使网损尽可能小。 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在IEEE-39 节点系统上进行了算例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不仅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的界限,也实现了降损节能。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双碳”战略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通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大概念理念下,以问题整合地理学科相关内容的教学方式,借助“双碳”大概念的构建和迁移,可共同实现“双碳”教育目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载体,探索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的大概念整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需结合国家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燃气轮机燃烧室”作为能源动力相关专业重要课程,目前的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国家低碳发展战略需求。通过研究“双碳”及“低排放”背景下的国内外行业现状、现有基础配置、国家政策方向及课程改革效益,发现“燃气轮机燃烧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强,对低碳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先修课程掌握不足、教学内容缺少动态调整机制及实践教学薄弱是阻碍本门课程对接“双碳”战略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前沿研究调研、以往教学经验及现有基础设施,提出了“燃气轮机燃烧室”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法,“燃气轮机燃烧室”课程的改革将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无功补偿对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和节能降损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指出在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应大力应用无功补偿技术,并重点对目前使用的电网电压无功控制系统(AVQC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电力行业多方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电力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电力发展的研究将“双碳”目标融入在其中,以此全面促进绿色电力体系构建,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从“双碳”目标以及绿色电力着手分析,对绿色电厂和绿色电网进行节能减排的探究,旨在为日后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功率因素的高低关系到输配电线路、设备的供电能力,也影响到其功率损耗。分析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原因,论述无功补偿的合理配置原则及低压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说明采用无功补偿技术能提高低压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可达到节能降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而且是一项面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社会契约。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国家技能体系形成的重要方式,既是“双碳”社会契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又是影响其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通过促进绿色法治行动、提供绿色公共服务、参与绿色民主决策、开展绿色教育实践等,在“双碳”社会契约建构过程中能够发挥保护、供给、参与、权力生产等宏观角色。建构赋能“双碳”社会契约的育人路径,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聚焦“双碳”契约诉求,建立纵向一贯衔接、横向多元辐射的绿色低碳专业群;倡导“双碳”契约精神,建构包含绿色责任担当和绿色实践创新的绿色低碳素养框架;培养“双碳”契约素养,开发搭载融合、跨课程、跨学科的多元绿色低碳课程体系;践行“双碳”契约行动,创设反思性的人文环境和绿色环保的物理环境,创新绿色低碳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浅探农村低压电网线损的成因及降损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农村低压电网线损的成因作了大量的分析,阐述了解决线损问题的两种降损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期为农村低压电网的设计、改造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娃 《科教导刊》2023,(2):34-36
“双碳”目标的提出凸显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与魄力,并将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目标给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大量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人才,推动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本研究从聚焦“双碳”材料和技术研究前沿,丰富和优化研究生课程内容;增加相关实践课程;践行多元化“双碳”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对“双碳”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而“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在高中地理有关章节贯彻“双碳”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学科指向,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文章基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的课程设计,把握课程教学中的“双碳”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国家安全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等价值取向,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地理是渗透“双碳”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双碳”教育是发挥地理课程综合育人价值,丰富“双碳”教育实践经验的有效探索。文章解读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双碳”教育内容的内涵,并以“何以为家”主题为例,以理解我国的“双碳”目标和参与“双碳”行动为教学内容,进行了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双碳”教育的尝试和探索,最后提出了高中地理课程渗透“双碳”教育的建议:拓展渗透“双碳”教育的空间,使课程活动落到实处;丰富渗透“双碳”教育的“影响源”,使课程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提升渗透“双碳”教育的视野,使课程情境完整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