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庄浪徐家碾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与各粒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粘粒组分(<5μm),细粉砂组分(10-5μm)与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粗粉砂组分(50-10μm),砂粒组分(>50μm)与磁化率呈反相关关系.其次,对粒度分离后磁化率贡献的测量计算,结果指出粗粉砂(50-10μm)在全剖面对磁化率的贡献最大,其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低于黄土层;其次是粘粒组分(<5μm),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高于黄土层.粗粉砂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受到粒级含量的影响,而粘粒物质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源于其较高的粒级磁化率;粒度分离后各粒级的磁化率呈现出颗粒越细,磁化率越高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细颗粒物质中富含铁磁性矿物,而粗颗粒物质中含有碳酸钙等逆磁性矿物使其粒级磁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磁化率分析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衡阳红土剖面微量元素Rb,Sr含量特征及其与粒度组分、化学蚀变系数(CIA)值和低频磁化率的拟合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探索南方红土沉积环境替代性指标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1)微量元素Rb、Sr平均含量分别为0.92×10(-4)、2.26×10(-4)、2.26×10(-4),Rb含量与K2O含量成显著正相关性(R=0.943 4).(2)红土Rb、Sr含量与不同粒度组分相关性密切,Rb、Sr含量皆与沙粒组分成显著正相关性,与粉沙组分成显著负相关性.(3)对比分析红土剖面CIA值、Rb、Sr含量与低频磁化率的变化曲线,发现红土沉积环境湿热程度加强时,化学风化成壤作用增强,CIA值变大,Rb、Sr的淋溶迁移强度增大,低频磁化率增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
针对土壤磁学在中国近海和河口城市的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本文应用土壤磁学的方法,按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日照市东港区的表土样品进行土壤粒度和土壤磁化率的实验.通过对土壤粒度与土壤磁化率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在土壤矿物组成基本相同的背景下,粘粒、胶粒的百分比与磁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576,粘粒、胶粒含量与土壤磁化率的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呈负相关关系,砂粒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呈正相关,粉砂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呈负相关;不同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壤耕作措施对土壤质地与土壤磁性有不同的影响;由粒度分析可看出在各采样点粘粒、胶粒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少的,砂粒的含量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日照市属于正地形,在流水作用和风沙作用的影响下,使表土发育的细颗粒物质被带走,留下粗颗粒的物质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化学成分分析、磁化率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黄金(HJ)剖面、沙河(SH)剖面和田村(TC)剖面间隔20cm取样分析,研究发现,田村红土剖面常量元素Si、K、Ca、Mg和Na在整个剖面基本上表现为淋溶迁移的特征,由下部往上部表现出迁移程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微量元素V、Cr和Mn累积率多数样品位于0.2~0.5之间,属于中度累积,并且由下往上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些都说明了赣南地区红土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仍进行着明显的脱硅和富铝化作用。此外,三个剖面不同红土层低频质量磁化率大小关系为:红壤层<均质红土层<网纹红土层,第四纪红土低频质量磁化率平均值低于花岗岩红土。接近地表的样品同时出现了低频质量磁化率值反而较低,可能与赣南地区长期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有关。三个剖面硅铝系数值、铝铁系数值由底部往上总体上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而铝铁硅系数曲线值由底部往上总体上是递增的趋势,(<1μm)的粘粒百分含量曲线也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三个剖面风化程度由下往上逐渐增强,三个剖面曲线变化曲线锯齿状波动,说明风化程度也不是完全按照由底部往上正向递增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江口北支STG剖面沉积物粒度、环境磁学特征及有孔虫组合特征分析,发现该剖面沉积物以中粉砂和粗粉砂为主;磁性矿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含量较低;包含有3个有孔虫组合带。进一步分析,得出该剖面为潮滩沉积环境,并按自下而上顺序,可将其进一步划分出3个沉积层次,即层1→层3,层1为低潮滩沉积环境、层2为中潮滩沉积环境、层3为高潮滩沉积环境。反应潮流作用强弱的Epis-tominella naraensis与Ammonia convexidorsa含量百分比,自层1→层3依次变小,反映该剖面潮流作用自层1→层3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系统分析了嘉山县有代表性的13种水稻土耕层的粘粒与各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各土壤养分与物理性粘粒含量相关程度的顺序为: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钾>全钾>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全磷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乔3号中芦丁、槲皮素中成分的含量。采用SHIMDZU VP-ODS(4.6 mm×150 mm,5.0μm)色谱柱,甲醇-0.08%:磷酸溶液(6∶4)为流动相,流量为0.95 mL.min-1,检测波长为358 nm。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度良好(R>1.5),芦丁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32.0~288.0μg.ml-1和18.8~169.26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9.0%,相对平均偏差(n=5)分别为0.4%,0.4%。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代表性土壤进行了硅的吸附———解吸试验,并用三种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实测值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都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9198~0.9994,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简单Langmuir等温式与本实验资料最为吻合。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的最大吸硅量xm和最大缓冲容量MBC与土壤物理性粘粒和活性氧化铁、铝含量有关,能较好反映土壤供硅特性。几种供试土壤MBC大小排序为:湖泥田>马肝泥田>砖红壤>青泥田>粉砂泥田>壤质潮土。土壤吸附硅的解吸受土壤粘粒和氧化铁、铝含量影响,也与土壤吸附位硅饱和度有关,供试土壤吸附硅解吸率在26.6%~52.7%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玉米成熟期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淀粉黏度参数间关系。方法:以华皖681(HW681)等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成熟期玉米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黏度参数。结果:成熟期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数目、表面积分布分别呈双峰、单峰与双峰曲线,其中体积分布曲线峰值出现在1.5、16μm左右,低谷值出现在3μm左右。以3、16μm为界限,将玉米胚乳淀粉粒分为小型(粒径3μm)淀粉粒、中型(粒径3~16μm)淀粉粒与大型(粒径16μm)淀粉粒。玉米小型、中型与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分别为9.29%~10.35%、44.47%~8.05%和31.8%~46.25%;小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99.5%以上,中、大型淀粉粒仅占0.5%。可见虽然小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较小,但玉米胚乳淀粉粒绝大多数是由粒径3μm小淀粉粒组成。不同品种淀粉黏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淀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淀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与中、小型淀粉粒相比,玉米成熟期籽粒胚乳中大型淀粉粒峰值黏度、稀懈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对鲁中山地风尘堆积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考察,并以平阴龙桥黄土剖面为例并进行了粒度分析。研究表明,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度等参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存在正相关性;而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偏度、峰度具有负相关。该剖面记录了末次冰期以来该区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历史。黄土剖面粒度特征反映了末次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本文揭示了距今最近存在的两次气候变冷和三次气候变暖。黄土的粒度中包含了丰富的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