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代表著作<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颜氏家训>家庭伦理思想中的以德为本、父母树立榜样、婚姻自主、家和等思想对我国建设现代家庭美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影响深远,而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道德教育。自古以来,许多思想教育家研究家庭道德教育思想,《颜氏家训》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家庭教育论著。本文概述《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内容,即"德艺周厚"的教育目标、"人伦为重"的情感教育、"仁义为节文"的品德教育,继而评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由此获得《颜氏家训》中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认知。  相似文献   

3.
夏榆凌 《时代教育》2012,(19):122-123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系统的家庭早期教育理论。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明确地提出父母要使自己的子女成材,就必须从婴孩时的教育抓起,并指出了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颜氏家训》中家庭早期教育思想是我国历史上家庭教育的典范,对当代家庭早期教育仍有普遍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中国家训的开山之祖。其中不仅蕴含了对后世子孙告诫教诲,在家庭伦理方面建树卓然,还提出了作者对于社会和现世的思想价值。"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看法。本文突破传统的从家庭伦理方面研究《颜氏家训》的角度,立足于《颜氏家训》的社会价值,对于颜氏家训中的社会思想进行剖析,对于当今的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作为我国第一本家训体专著,其修身、为学、治家、处事、家国同构等精髓历经千年依旧传承。家国同构思想一直是国家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在新时代,重点从“家庭、家教、家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辩证地吸收《颜氏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涵,努力在新时代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无论在个人的成长层面,还是在社会的安定和谐方面,德育都有着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而家庭又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进行德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家训(家书)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其德育思想通过父母写给子孙的文字来体现并传递。《颜氏家训》的作者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颜之推,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体验,著《颜氏家训》以教育后代继承家业、扬名于世。《颜氏家训》是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历代士大夫奉为安身立命、治家处世的篇言。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傅雷为教育其子所写的《傅雷家书》,反映了傅雷夫妇的苦心孤诣,感染和启迪了天下的父母子女。  相似文献   

7.
古代私学与家训的发展对《颜氏家训》影响很大,《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与私学和家训的发展密不可分。《颜氏家训》是此前私学教育和家训集大成的标志,从《颜氏家训》之中,可以看出我国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大致特征。同时,从私学的发展特征也可以看出《颜氏家训》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与过渡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43-46,50
《颜氏家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颜氏家训》的语气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在详细的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历时的比较,以反映《颜氏家训》语气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9.
陈秀锦 《文教资料》2006,(34):74-75
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史学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颜氏家训》里,是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对家庭道德教育思想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在各代目录著作中归类不一,除《隋志》不载,两唐书和宋志均归其入子部儒家,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提要》)却将其退入子部杂家中。细究《颜氏家训》的内容和目录学归类的原则范例,我们认为《颜氏家训》归于子部杂家不当,应仍旧归类于子部儒家为是。  相似文献   

11.
家族具有传承与延续生命、感情寄托、供养等功能。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为一种家族契约,家族契约的优势在于利他性和责任。家族企业的本质就是家族契约的优势对企业中的要素契约劣势的部分替代,它决定了家族企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要实现家族企业永续经营就要在家族层面和企业层面上充分发挥家族契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Using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eory, this study tested the degree to which perceptions of joint family storytelling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e., conversation and conformity orientations) and family strengths. Participants included 267 young adults from first-marriage famil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nversation orientation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ctional sense-making (ISM) behaviors that characterize jointly told family stories (i.e., engagement, polite turn-taking, perspective-taking and coherence) and family strengths, while conformity orientation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ISM behaviors and family strengths. Indirect effects emerged for conversation and conformity orientations on family strengths through perceptions of ISM behaviors. Specifically, perceptions of storytelling engagement and polite turn-taking mediated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versation orientation and family strength, while engagement, perspective-taking, and polite turn-taking mediated the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formity orientation and family strength.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二孩家庭教育问题也随之显现,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间的相处方式等诸多问题让二孩家庭感到措手不及。文章分析二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以解决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难题,帮助家长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提高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琅邪诸葛氏家族的家风以忠正尚廉,勤勉谨慎,躬履笃行,淡泊宁静,志存高远为主要内容。琅邪诸葛氏家族优良的家风,既是中华民族精神浸润的结果,又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是诸葛氏家族英才辈出的主要原因,又是诸葛氏后裔家族文化形成的基础,还对中国家教文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家庭     
《海外求学》2011,(7):F0003-F0003,52
  相似文献   

16.
家庭     
  相似文献   

17.
So-called family values and their part in education are considered. ‘Traditional’‘modern’ and ‘deviant’ patterns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are discussed and the moral superiority of the first is questioned. The single life without family involvement is also proposed as a possibly fulfilling mode of existence in its own right.  相似文献   

18.
Family     
  相似文献   

19.
家庭     
  相似文献   

20.
历代家训与古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古代家训,产生于西周,成熟于隋唐,完善于明清。纵观历代家训,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予以肯定的积极方面有:修身、齐家与治国相结合,重爱国主义教育。其消极方面有:第一,灌输愚忠愚孝、男遵女卑等封建思想;第二,灌输学优而仕、兴祖耀宗的名位思想;第三,灌输免祸、保身的处世哲学;第四,实行棍棒主义,与灌输宗法专制思想相适应。中国历代家训自始至终都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的,这种价值取向又表现在:第一,重义轻利的非功利主义价值观;第二,重家长权威和社会价值而轻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第三,重教育的政治作用而轻经济作用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