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开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开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五项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壮大依法治国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力量;有效约束公权力,彰显依法治国平等原则;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严格遵循这五项基本原则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为实现法治中国的梦想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和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个奋斗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如何处理党和政府的关系,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必将促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个奋斗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如何处理党和政府的关系,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必将促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 ,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宣言 ,提升了法治理论新境界 ,使中国正式步入法治之路 ,并坚持实践创新 ,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诸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局面 ,同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拓展了法治发展新空间 ,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上是首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依法治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而且我们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也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厘清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依法治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应坚持以党为领导和以人民为主体的统一、法治标准与法治内容的统一、政府推进行为和人民主动行为的统一及同步性与有序性的统一。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中存在的几个统一关系 ,有助于法治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宣言,提升了法治理论新境界,使中国正式步入法治之路,并坚持实践创新,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诸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局面,同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拓展了法治发展新空间,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有着深刻的内涵,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高校应从明确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方面,让大学生系统掌握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20,(1):99-10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证,是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依法治国方略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主体,加强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全面依法治国践行者和建设者,通过坚持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方式来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使其真正领会法治要义,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不仅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报告对新时代十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总结,更加突出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贯穿报告全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5.
韩文强 《中国德育》2014,(22):27-2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进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首先确立宪法权威,才能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下前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国思想可概括为:治国安邦,要实现从个人到制度、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要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执政党与法、权力与法三对关系;厉行法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实施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如何推行法治等重要理论问题。坚持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强调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可见,学校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黄进 《高校理论战线》2013,(4):119-134,158,159
本文在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以及它所展示的法治社会主义图景的基础上,专门讨论了法治与政治体制改革、法治与市场经济建设以及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富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更是法治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走法治社会主义道路,特别要坚持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