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岁月悠悠,不觉间我已年过八旬,是古人称之为耄耋之年矣。我是在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参加革命的老兵,一生中,历经众多的人和事,有的成为过眼烟云,瞬间即逝,而有的则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现记述数则,赋予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2.
共和国记忆     
文宗 《新闻世界》2005,(10):6-10
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到21世纪的第五个年头,共和国已经走过了56年的征程。  相似文献   

3.
沈涛 《四川档案》2009,(3):53-54
在不经意间。我离开自己钟爱的岗位已经两年多了,和别人说起以前的工作时,经常都是说“我们档案局……”.因为在我骨子里就已经把自己认定为是档案局的人了。其实,在曾经的十八年里。在我曾经工作的档案局,十八年的时间里我只换了两个岗位,几乎是一个岗位就干了九年。这两个岗位一个是管理建国前档案,一个是研究档案(姑且称为研究吧),  相似文献   

4.
许学芳 《青年记者》2006,(15):94-94
我是1979年初和徐熙玉一起从编辑部调到潍坊记站去做记的。记站原有两个“老”记,加上我们两个新去的,一共4个人,徐熙玉当站长。  相似文献   

5.
春节记忆     
《档案与史学》2011,(2):F0003-F0004
用一个“主题词”来形容过春节,人们很自然地会用上诸如“团圆”“喜庆”“欢乐”之类的形容词。本刊选取了一组上世纪50到80年代拍摄的“春节活动”的照片以飨读者。除了上述不变的主题词之外,我们在细细品味这些历史老照片的同时,或许还能“咀嚼”出不同过节场景蕴含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6.
晚月 《青年记者》2023,(18):41-43
媒介服务和承载着人类对生活与历史的记忆。“生活流”短视频在新时代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集体共同记录日常生活的影像,分别从三个维度形塑出集体记忆的新形态。“生活流”短视频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记录与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也深刻影响着正向价值观与审美取向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雨飞  文杰 《北京档案》2005,(4):12-13
在岁月长河里逐渐消逝的一切,许多已被人遗忘.而当我们偶然看到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时,仍然会被这静止的画面所打动,画面中听不到喧嚣的都市是那样的沧桑而美丽.收藏家刘鹏就是一个被老北京照片深深打动的人.采访刘鹏是编辑部很早的计划.去年,他为本刊"京都旧影"栏目投稿,其丰富精美的系列老照片颇引人注目.从个人收藏的角度看,如此大量独特的来稿不多见.他是如何收集了这么多质量好的老照片的?在一个初春的上午,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8.
6月16日,山西省档案馆、山西华宇购物中心共同举办的《龙城记忆——太原老城图片展》在省城繁华的商业闹市开展,展览图并茂地再现了古城太原的发展迁变,展示了龙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  相似文献   

9.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在资源建设层面围绕口述文献、影像文献的采集展开,对于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和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记忆资源具有可建设性、动态性、再生性、重复性、价值的潜在性等特点。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开展20余个专题的特色文献采集,积累了大量原始影像资源和照片、实物、非正式出版物等相关资料。初期资源采集以自建为主,合作共建为辅,随着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作共建的深入开展,将逐渐形成共建为主、自建为辅的局面。资源组织计划按原始素材级、粗剪后的素材片、经过剪辑创作的成片三个层级进行整理保存。条件成熟时,中国记忆将与全国各地机构合作,整合地方记忆,建设国民记忆分享平台。  相似文献   

10.
偶翻影集,一些老照片映入眼帘.那是尘封已久的记忆,一直躲在老式的影集里,很少被翻看了.这些陈年留影当初可不是这种"待遇"啊!那时,家家户户都把照片装进玻璃相框,然后挂到屋内正墙上,占尽风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记忆一词慢慢变得瞩目。面对城市“同质化”这样的困惑,学术界将档案是“辅佐记忆”这样的共识延展开来,探寻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的功能,“档案记忆观”慢慢地成为档案学界的共识。本文探讨民生档案构建社会记忆的独特性,阐析民生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对社会记忆的构建,提出在社会记忆视角下如何进一步开发民生档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在法国乡间的一个地窖里,人们发现了一批反映百年前中国西南部的旧照。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保存之完好,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架上绘画对电视事件的画面还原,陈曦的组画《中国记忆》表明电视是人们生活空间的视觉重心,也是一种在观看空间和观看过程中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意义的生活实践和重要景观.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运行方式,电视使受众本身成为可以观察、测量、控制和挪用的对象.电视事件的仪式化呈现在展示着社会发展的连续轨迹时,重新定义社会界线,成为集体记忆的凭证和宏大叙事的节点.  相似文献   

15.
李永新 《档案》2011,(4):36-37
近日,笔者在整理馆藏资料时,发现了一张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反映的是当时灵台县农村大集体时期的劳动场面。根据照片上人们的穿着分析,应为深秋时节耕地或者种麦子的场景:一望无边的塬面上,几十犋牲口一字排开,男人们穿着蓝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华民族面临"集体失忆"的危险,传承中国记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档案局牵头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档案为主、用各种形式记录和反映华人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供全民免费便捷利用的国家级、综合性的数字资源库——"中国记忆"。提出了"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工程的内涵和使命、价值理念、建设原则、基本内容和资源架构等。  相似文献   

17.
记忆与超越——《党员生活》如何策划辛亥革命百年专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一 《新闻前哨》2011,(11):63-65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此,海内外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各类媒介也竞相出招,精心组织策划纪念报道,回望百年,与受众一起接近、还原、触摸、感受辛亥。如2011年第37期《中国新闻周刊》通过陈天华、邹容、秋瑾、林觉民、宋教仁、蔡锷、黄兴、孙中山8位辛亥人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最好还是忘记更好。但不幸的是,对于某些人,忘记却是一种梦寐以求的奢望。比如,美国加州有一位42岁的妇女AJ,她记得她从十几岁开始每天的详尽生活细节。只要提到从1980年开始的任何日期,她就能立刻描绘出当时她在哪里,在干什么,和那一天的新闻,人们称她为“活日历”。  相似文献   

19.
文献资源推广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根据专题文献资源的特点,从在线资源发布、视频作品、展览、讲座、体验活动、图书、媒体等途径进行了横向拓展,从资源呈现、资源整理和资源开发的层面进行了纵向延伸。中国记忆项目资源推广具有以专题为单位的集约化和以需求为指导的精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术界,在今后许多年,将是会被反复咀嚼和不断讨论的特别岁月。那是一个混杂着兴奋、冲动、激进、理想和荒诞的精神年代。同样也是中国前卫艺术的青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