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诚 《青年教师》2008,(6):58-60
金庸,生于1924年,原名查良镛,江西省婺源县人,出生于浙江海宁,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相似文献   

2.
人生第一招:对付考试 金庸(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的大族,祖辈多出大诗人,有过陪皇帝读书的先辈。 金庸说,中学时代是他最快乐的时期。他天生记忆力超强,应付考试得心应手。金庸觉得考试是一件乐事,而他的同学却多有“恐考症”。于是,侠义心肠的金庸便想拔刀相助。他与两个同学一番策划,就鼓捣出了那本叫做《献给投考初中者》的书来.细细道出应付考试的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书迷读书录书迷名片:金学军口浙江金华一中98届高三(2)班因为本人姓金,所以很早就“认识”了金庸。且说金庸。金庸不姓金,姓查zha,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入。我想,很多读者大概都已知道金庸之名是来自“镛”字的一分为。历史上,“海宁查家”无疑是一个声势煊赫的大放,历代人才辈出。如清代的著名诗人查慎行便是金庸的高祖。“一门七进土,叔侄五翰林”,可以想见其科第之盛。至于金康自己——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真命天子”,许多报纸。媒体如是说。再说其小说。金庸写的小说不多,共匕部,他曾用一副对联将其小说的书名串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身于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他在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其间创办《明报月刊》等。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和当今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同是浙江海宁人,早为人知。然而,他俩是一对表兄弟这件事,却鲜为人知。其实,海宁袁花查家(金庸本名查良镛)和硖石徐家,同是名门望族。由于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仅十四公里,因此两家祖辈素有来往,早结姻亲。徐志摩五岁时在家启蒙读书,塾师便是查家的查桐轸。后来,查桐轸的儿子查猛济也到徐家,当徐志摩的独子徐积锴的塾师。1915年前后,查家的查枢卿娶徐志摩的堂姑徐乐为妻。徐乐嫁到查家后,先后生下良铿、良镛、良钰、良镐四子和良琢、良璇二女。金庸年幼时,常随父母到舅家做客,并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弟徐志摩做伴。抗战胜利后,金庸任《东南日报》记者。期间他读了徐志摩写的《西湖记》和一些新诗,深为表兄的才华所吸引。若干年后他所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书中人物陈家洛的身上,即隐约可见徐志摩的书生形象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6.
【名家档案】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浙江海宁人,出身望族。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相似文献   

7.
《小读者》2003,(10)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副对联道尽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的传世大作。可以这样说,在地球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的小说,可见其无人可以比肩的影响力。然而,世人皆知以武林至尊著称的那个“金庸”,却不太熟悉其还有一个以报业家“查良镛”而同样响亮的本名。在六十多年的激荡岁月中,以这两个面孔出现的他,经历了人生无数的风风雨雨。1927年2月,他生于浙江海宁县富有家庭。八九岁时,他无意中读到一本《荒江女侠》的小说,惊叹“想不到世上还有那么好看的书”。从此成了武侠小说迷。中学时代的金庸已显露出文学才华,但他内…  相似文献   

8.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自五十年代起,用五十年的时间,从《书剑恩仇录》始,至《鹿鼎记》止,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把其中十四部书的句首字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联中所引的这十四部书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剑》。(辑)金庸的一副对联@丽君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浙江嘉兴烟雨楼下,华山论剑归来的金庸泛舟夜游南湖。金庸,原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其家学渊源,祖上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荣耀。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已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舟行水上,在悠扬的古曲《梅花三弄》中,先生陷入了沉思。如烟往事不断涌上心头,他用心感受江南的夜景,追忆自己曾经年少春衫薄的似水流年。看得出此时此刻的先生想要静静地沉思,不希望被人打扰;但是,他并没…  相似文献   

10.
金庸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因创作武侠小说而闻是名于世。查良镛是他的真姓名,而金庸只是他的笔名。金庸先生尽管已年逾古稀了,  相似文献   

11.
少年金庸是被开除的高材生1924年2月,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县袁花镇一个富有的家庭。浙江是块人杰地灵的地方,浙江的文人多不胜数。海宁查家也不简单,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世家望族。在查家的宗祠,有一副对联,系清康熙帝亲笔所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金庸的祖父名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进士,曾在江苏丹阳任知县。查文清是个爱国爱民人士,对金庸成长的影响极大。金庸后来说:祖父查文清对他有两个最大影响,一是使他知道外国人欺压中国人;二是要多读书。金庸称小学时代“得益最多,记忆很深”的是父亲、兄长购置的邹韬奋所著《萍踪寄语》、《萍…  相似文献   

12.
明红 《职业技术》2005,(1):22-25
当个外交官曾是他的理想 金庸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袁花镇,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专攻国际法.重庆当时系国民党首都,复杂的政治风云磨砺了金庸的意志.后来,他因对横行校园的国民党不满而得罪了校方,被勒令退学.  相似文献   

13.
读金庸的小说,最吸引我们的是他的博学广闻:天南地北的景物,天差地别的民风民俗,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佛经、道教、五行、八卦、历史、地理……无不入书中,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部部小说都充满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那么,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宁海人,1923年出生于江南世家。查慎行、查伊璜、查良铮(穆旦)都是查家的名人。1936年,少年金庸考入嘉兴中学。1938年,他进了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初中部。当时的他完全靠“战区学生救济金”维持生活、学业。穿的衣服都是训练团留下来的,就算天寒地冻也只是穿两…  相似文献   

14.
记忆力     
蔡澜 《学习之友》2014,(9):48-48
查先生(查良镛,即金庸先生)的记忆力是惊人的。 他记得那么多读过的书和历史细节,在小说中描述的许多地方,读者以为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其实他写时并没有去过。  相似文献   

15.
(一)同学少年金庸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武侠小说家。他1924年出生于的浙江海宁,1941年,在战火中,他就读于衢州中学(今衢州一中),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历程。“那时学习条件很艰苦,读书使我有苦中作乐的感觉。”“中学阶段度过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也最快乐无忧的岁月。”说起少年时期离家求学的经历,金庸先生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7,(7C):42-42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1955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封笔。20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穆旦文集     
《学苑教育》2012,(17):F0002-F0002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论《书剑恩仇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书剑恩仇录》冯其庸一《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创作这部小说时,还只有30岁,恰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年纪。《书剑恩仇录》的题材是采用他家乡海宁最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雍正使用调包计把自己的女儿换了陈阁...  相似文献   

19.
丁勇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6):130-130
2011年11月8—10日,我校人文学部王立教授应邀参加了澳门大学与香港国际金庸研究会、海宁金庸研究会合办的“金庸与汉语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在大会宣读。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韩国等学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后,王立教授还应邀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给中文系师生做了“金庸小说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20.
从个人生活经历上看,金庸明显具有双重身份:作为成功报人、政论家的查良镛与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这也决定了金庸不仅仅把武侠小说当做历史和文学故事来写,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其小说创作中宣泄他作为政论家的政治热情,表现其内心的政治思考和抱负。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正是其前者身份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政治情结,对其武侠小说创作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