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丘陵地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巨大,研究丘陵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的主观意愿是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丘陵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主要受到区位因素、家庭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制约。规范引导丘陵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前提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提升农民对政策制度的信心,关键在于加快形成丘陵区域产业优势以消除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农民退出宅基地决策的不利影响,重点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满足农民的利益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2.
选择湖南省永州市进城落户农户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展开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5.45%的进城落户农户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农户的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农村住房面积、老家居住满意度、家庭城镇住房情况、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是否拥有产权、宅基地制度熟悉度等因素影响进城落户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推进永州市进城落户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四川省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的现状展开研究,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障碍及退出机制的缺失入手,总结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针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宏观制度建设与微观农户退出意愿相融合,以激励机制为核心、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相辅助的系统性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温江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掌握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真实意愿,并致力于分析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导因素,为政府制定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构建变量体系,进行田野调查掌握民意,基于调查数据进行交叉表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超过9成的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房屋建设年限、对退出宅基地政策的满意度、对承包地退出补偿方式的了解程度、对退出承包地政策的满意度、退出承包地家庭原因和农户对落户城镇的期许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也有一定影响.温江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围绕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退出政策、分类指导落实政策是激励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关键.同时,不能忽视重要的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皖北平原远郊区阜阳、亳州两市636户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皖北远郊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受农户个体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家庭非农业收入水平、宅基地数量和面积以及住宅建筑时间的影响,但影响方向有差异。远郊区大部分农户愿意居住在当地的县城或地级市,对于闲置宅基地的处理主要倾向于等面积农地承包权置换。宅基地退出要尊重农户意愿,逐步推进,同时防止出现新型空心化现象;应加强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提升;宏观上需要解决土地指标不能异地流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形势变化,宅基地使用权囿于现行法律制度无法实现农民的财产权。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时提出,旨在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由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现实的法律困境,包括集体所有权权能不完整、农户资格权表述缺乏法律依据、宅基地使用权权能残缺和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单一等,通过分析和借鉴安徽金寨模式、云南大理模式和贵州六盘水模式,提出宅基地出租、有限市场化使用、抵押和入股等可行性实施路径,并以宅基地登记、有偿使用及退出、收益分享和建立风险保障等配套政策,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资源利用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其中宅基地使用权继承主体不明确是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宅基地继承机制。宅基地使用权继承主体的明确能够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继承主体按照是否有继承主体资格进行分类方式,不符合继承主体条件的,可以有偿获得;符合继承主体条件的,可以有偿退出,以达到权责清晰,可以使宅基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城郊地区和发达地区乡村城镇,传统农区因自然资源缺乏、地理位置偏远、人口负担大、城镇化滞后、经济机会稀缺,大量劳动力流出,加之当地农户占地思想严重、基层管理不善,致使一户多宅、面积超标、宅基地荒弃等宅基地闲置问题突出。金寨、泸县、余江三处传统农区试点在宅基地改革中采取了增减挂钩、三权分置、有偿退出、有偿使用等方案,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传统农区宅基地的制度改革,应进一步统筹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土地管理能力、淡化传统家业产权观念、完善三权分置下产权再造治理模式、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团体建设、改善民生配套设施、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的配套机制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IAD延展决策模型,通过对常熟市20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宅基地退出的意愿会受到农民的家庭和土地情况、农民对于宅基地退出的认知变革属性、农民所在地政策实施环境和市场要素以及宅基地退出的规则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户拥有农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公益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未利用地。资本和劳动力同等条件下,只有家庭经营方式创造的土地剩余价值不会外流,但没有外部输入的家庭经营导致承包地剩余不足。目前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收益已经分化,且土地用途管制等制度又加剧了这一分化。引导离农户退出土地、兼业户出租土地、纯农户经营土地的流转,不仅能促进土地持续生产力培育,而且能增加纯农户土地收益,促进良性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Probit二元选择模型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闲置低效利用宅基地退出既是全面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关键环节,又是"保资源、保权益、保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采集的979个有效样本数据,借助probit二元选择模型,从微观视角研究了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务工地点、承包地面积、家庭抚养系数等均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强化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高效再利用,关键在于削弱宅基地退出决策的负面影响,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住房、就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为退地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及国家有关规定,农村房屋买卖基本上找不到出路,禁止农村房屋买卖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护耕地的紧迫需要,直接原因是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缺乏交易的法律依据,形式原因是农村房屋买卖没有统一的公示方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解禁农村房屋买卖的出路:严格编制和执行农村土地规划,禁止将非宅基地转化为宅基地;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无偿取得为有偿取得,强化宅基地的物权性质;适用城乡统一的房屋买卖登记、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3.
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挑战、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包括集体所有权底线、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还权赋能”、“财产价值显化”驱动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突破底线的多重风险:一是宅基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背后隐藏集体所有权实现危机;二是竞价使用、有偿退出等试点方案弱化宅基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使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面临挑战;三是宅基地过度支持非农产业用地需求对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形成潜在威胁。面对系列风险问题,需进一步夯实宅基地集体治理权,守住集体所有权底线;协调宅基地的多重功能价值,守住农民利益底线;明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监管职责边界,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有效实现面临着土地确权、流转和宅基地退出等政策推进中的难题,尚需政府从充实土地确权政策、转移土地流转重心、健全市场化机制、有序推广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台更为细化的政策措施,以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土地产权权能配置不合理和能效不高的问题,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发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适用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极大地阻碍了宅基地自由流转,导致农村宅基地浪费严重,时代呼唤高效合理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针对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缺失,应建构以身份分配为主、按需分配为辅,有确定的存续期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由流转的有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条件成熟时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应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浙江省湖州市三县两区178份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土地退出和土地流转证券化农户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州市农村家庭人口数和男性人口数的正负相关影响正是现在农村的真实体现,文化水平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理解程度对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支持更趋于正相关。非农业收入越高,对于农户趋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愿也就越强烈,此外,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证券化的意向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实质是多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四大主体的差异性制度诉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究各主体在落实基地“三权分置”过程中的复杂博弈过程,厘清多主体间的博弈困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有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宅基地退出后指标的用途;地方政府与农户实际是一个先后博弈过程,农户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且具有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策略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异化为地方政府代理人,其存在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行为和谋利倾向.研究结论:建立弹性制度、改善干群关系、强化信息对称机制、加强监管机制能有效化解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中多主体博弈困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除了加强宅基地制度本身建设,还需要推进乡村治理升级和持续优化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农民宅基地退出是新一轮土地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立足于皖北地区的实际调研,总结出皖北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政府与农民趋于理性和偏离理性并存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宏观的政府角色定位、中观的宅基地自有属性、微观的农民个体和家庭特征等相关因素,从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多措并举,加强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制度创新、注重民生,让农民在城镇“沉淀”下来,更有“尊严”的生活等三个方面探索了一条适合皖北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