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德育功能这一视角审视当前创业教育,对于改善创业教育模式、丰富创业教育内涵、提升高校德育成效,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在进一步厘清创业教育和德育功能认知的基础上,就创业教育与德育的辩证关系以及创业教育德育功能的内涵作进一步探讨,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旋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高校德育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特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育理念,从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环境等多方面构建和谐的德育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渗透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哲学与心理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进行分析,以德育与美育学科相互借鉴发展的目光审视高校德育的教育模式,使高校德育在内容和方法上更具科学性,在继承传统德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生态德育有别于传统的人际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目标、范畴、模式、内容和方法,从德育范式、内容、方法和目标等维度,探讨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新思路,以期促进德育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高校德育改革的新特点是:突出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突出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更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强调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重视依法治国教育;特别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7.
杜庆华 《文教资料》2009,(3):195-196
本文在对近年来几种影响较大的德育新模式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它们从不同的教育思路和观察视角对德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存在着对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过分夸大和对生活实践的过分美化等不足,指出高校德育模式研究还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高校现行德育模式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国家的政治需求;而大学生需求的德育模式则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公民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大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需求。本文将现行模式下,因忽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需求,而出现的使德育内容构成比例向国家的政治需求走偏的态势,称为高校德育模式的结构失衡。这是高校德育低效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现行模式的构成和特点,并对提高德育效果的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冯仰生 《江苏高教》2017,(11):104-10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校无不高度重视德育。其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其德育模式和方法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展校内外的多种实践活动、注重"无意识"的隐性教育等。借鉴国外高校德育经验,我国高校应加强德育内容的层次性、适切性与递进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同伴教育德育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已普遍认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活动的开展较为普及,但开展的方式比较单一、开展的形式也仍需改进。除此之外,高校德育工作在实践性、内容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以及反馈系统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对同伴教育德育模式虽然感兴趣但却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树立现代德育理念,积极创新现有的德育模式,积极实践同伴教育德育模式;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同伴教育德育活动之中;重视德育教师在同伴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校无不高度重视德育。其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其德育模式和方法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展校内外的多种实践活动、注重"无意识"的隐性教育等。借鉴国外高校德育经验,我国高校应加强德育内容的层次性、适切性与递进性。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高校德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德育困境的症结在于目前高校德育停留在道德认知教育阶段,不能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内化为道德情感,并提出高校德育的出路是从道德认知教育转变为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新时期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我们要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从网络的特点入手,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讨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发展的模式,提出了与传统高校德育模式相比,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模式应由注重强制灌输式向强调引导建构式转变,由侧重静态、抽象式向重视动态、情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理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主体性德育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来的,它是以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德育。构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改革传统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主体性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概念、实践依据、基本目标、基本特征、基本原则、构建策略等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回答,旨在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动高校德育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沈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6,(32):115-117
改革和创新已成为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效益概念,从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着手,从教育价值、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剖析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论述优化高校德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投入机制和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探寻实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韩玮 《文教资料》2010,(24):167-169
形势与政策教育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并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德育的空间。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重新认识新时期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为此,本文对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窦川  乔颖 《华章》2013,(31)
美育与德育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两种主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以美育促德育的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被重视并采纳。研究并发现审美教育与高校德育的契合点,可以为深化高校德育实效性提供一定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对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结构、人才的培养模式必将对高校德育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德育自身要顺应时代发展,更新德育观念,拓展德育内容,确立德育新格局,改革现行的考试模式,以使高校德育更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更新德育观念 高校德育在向21世纪迈进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德育观念。 1.素质教育观。高校德育(尤其是“两课”教学)应向素质教育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