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提高口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做题特别慢,通常是别的学生做完以后他们还在"埋头苦干",做题的效率很低。我认为再复杂的题也是由很多口算题组成的,要是口算过了关,那计算也就不成问题。经过观察,我发现做题慢的这部分同学主要是口算能力不过关,这样就影响了做题效率。比如:12×4、8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非常浪费时间。因  相似文献   

2.
陈静 《山东教育》2011,(6):41-41
1.提高口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做题特别慢。通常是别的学生做完以后他们还在“埋头苦干”,做题的效率很低。我认为再复杂的题也是由很多口算题组成的。要是口算过了关,那计算也就不成问题。经过观察,我发现做题慢的这部分同学主要是口算能力不过关,这样就影响了做题效率。比如:12×4、8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非常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3.
课堂回放 课始我先创设情境: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老师拿了一条8.55米长的绳子.如果需要剪成0.95米长的短绳.可以剪几条?学生列出算式:8.55÷0.95.并尝试计算.  相似文献   

4.
案例: (教学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4/5÷2该怎样计算) 生1:4/5÷2=4÷2/5÷2. 师:你能算下去吗? 生1:4/5÷2=4÷2/5÷2=2/2.5=20/25=4/5. 师:怎么样? 生2:不对,怎么又变成4/5了. 师:虽然不对,但这位同学能大胆尝试,说明他有勇气,新的发现往往都是在前人失败的基础上产生的.还有其他设想吗? 生3:4/5÷2=4÷2/5=2/5. 师: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3:我受分数乘整数方法的启发,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这位同学的设想有道理,是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进行猜想,了不起!还有其他想法吗?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觉百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大家玩过套圈游戏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答略) 师:看来,套圈游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明天下午我们班将举行一次套圈比赛,下面是第一小组三名同学以往的游戏记录.  相似文献   

6.
做题时不免要出现各种错误,如何处理这些错误很关键。"做题目--对答案--再做题目--再……"很多同学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只满足"我做了多少"题,而不在意"我会做"多少题,更不屑于  相似文献   

7.
在刚学等腰三角形时,老师总是强调等艘三角开的性质与判定非常重要,开始你可能还不以为然,当你拿起笔来做题时,就公发现你的解题速度慢了许多.陈聪同学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可是,他在老师的"只要肯动脑,及进总结,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语言的鼓舞下,在同学们和互交流中,他渐渐地发现了一些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小窍门",一试还挺管用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8.
四年级第2试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90分)1.31÷5 32÷5 33÷5 34÷5=______。2,最新的科学探测表明:火星表面的最高温度约为5℃,最低温底约为零下15℃,则火星表面的温差(最高与最低温度的差)约为______C。3.下列算式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其中第六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_____。  相似文献   

9.
在刚学等腰三角形时,老师总是强调等艘三角开的性质与判定非常重要,开始你可能还不以为然,当你拿起笔来做题时,就公发现你的解题速度慢了许多.陈聪同学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可是,他在老师的"只要肯动脑,及进总结,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语言的鼓舞下,在同学们和互交流中,他渐渐地发现了一些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小窍门",一试还挺管用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0.
"老师,求您别再拖堂了,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好!" "拜托大家注意一下班里的卫生保洁,值日生很不容易的!""每天这么多的作业,我还能活到中考的那一天吗?" "某同学,你做题的时候能不能不念叨,真的太烦了!" "妈妈您不要总说我笨,我有那么笨吗?"  相似文献   

11.
案例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 案例描述 1.制造冲突.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计算题目.进行计算比赛.题目是:14 6.15-6.3×2.36÷3.152×35.1354×367. 师:请选择最佳方法在30秒内计算出得数.  相似文献   

12.
在大型公开教学活动现场,面对学生差错,你会怎么做?是选择回避,还是直接面对?请看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中,是如何直面学生差错的. 师:有错的同学请站起来. (有七八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 师:有错不要紧,弄清楚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就行了.谁来说说 自己刚才做题时哪里错了? 生1:90÷29,我试商时把29看成30,在商与除数相乘时也算成了乘30.  相似文献   

13.
一、激趣质疑师:今天,咱们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在10秒内完成。屏幕出示题目:①3郾5÷3摇②3郾48÷3摇③3÷10摇④10÷3摇⑤6郾73÷1郾1。10秒后宣布比赛结果,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比赛的看法。生:我们每个小组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样,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师:交换题目进行比赛。生做题。师:通过不同的题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生甲:有的能除尽,有的除不尽。生乙:除不尽的不好用商表示。生乙:除不尽的怎样表示商?师:除不尽的商怎样用小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往往对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  相似文献   

14.
拳击比赛,优胜者满分以20分计,而失败者的得分则需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失败者得分=20-(优胜者实际得分÷3).例如,优胜者实际得分18分,失败者的得分就是:20-(18÷3)=20-6=14(分).计算失败者得分时,不使用小数.因此,如果优胜者的得分不是3的倍数,计算时先要把它的得分适当进行增减,  相似文献   

15.
许多同学做题时根本不进行选择,一拿到题就做.其实这样无选择性地做题效果并不好,原因如下:一是有的题“换汤不换药”,一味地做同类的题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二是有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已经掌握了,重复再做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事实上,那些数学学得不错的同学做题时都是有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16.
好多学习比较刻苦的同学,埋头做了大量习题.但解题时仍破绽百出.其主要原因是: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注重做题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因此,要提高解题效率,就必须在“反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揪辫子"指的是嘲笑、指责别人的缺点.在日常生活中,"揪辫子"的事估计谁都干过. 在学校里,大家人前背后说说别人的缺点,或认定一两个被"公认"有某方面缺陷的人,比如哪位同学比较胖啦,哪位同学口齿不清啦等等,下课时其他同学就经常围住这一两个同学,取笑取乐. 这看来再普遍不过的"揪辫子"行为,其实危害不小!被取笑的同学当然痛苦不堪,一开始跟老师说说,老师最多批评一下那些同学,但法不责众,被批的同学根本不当回事,一回头又被盯上了;跟家长说吧,又怕家长去学校跟老师说,不仅没什么用,还会扩大影响,多一项给同学取笑的由头.所以被取笑的同学往往只好表面上认了、忍了,但内心的压抑却与日俱增.这让我想起鲁迅的那旬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的同学在被同学嘲笑中变得自我否定、内向、自闭;有的却相反,攻击性在压抑不住的一刹那一触即发,马加爵就是一个极端而又很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案例:学习了小数除法之后,老师出示这样一道题,2.5千克油菜子可榨油0.95千克,每千克油菜子可榨多少千克油?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油菜子?学生做完后,教者进行统计,发现班上有95%的同学知道用除法计算,但有40%的同学第一问列式为2.5÷0.95。第二问列式为0.95÷2.5。这时教者相机出示:买3千克苹果用去15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学生做完后统计正确率为100%,没有一位同学列式为3÷15。  相似文献   

19.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是同学们(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们)在考试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题目,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常会把“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等同于“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类题目,事实上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今天,智慧小博士想和大家一起算算有趣的平均分。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只要用“总数量÷份数”就可求出平均数。但是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就不能简单套用公式了。一、四甲班共有学生41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3位同学因病缺考,参加考试的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后来3位同学补考分别得了100分、96分和85分,现在全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思路一:用“全班的总分数÷全班人数”就能得出全班的平均分,全班人数已知,关键是求出全班的总分数。80分是38位同学的平均分,用80×38求得38位同学的总分,再加上补考的3位同学的分数就是全班的总分。由此可以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