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翻译美学与语用学结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跨学科、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可以和不同的学科进行结合,借用其它学科的成果来充实自己。中、西译论从一开始就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代翻译学发生文化转向后,人们开始探讨翻译美学。语用学对语言的使用作动态的研究,它介入翻译关学可以为翻译美学提供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重点选取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研究它们如何帮助翻译审美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作的美。  相似文献   

2.
黄敏 《文教资料》2010,(30):23-26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语用学和翻译学的密切关系引发了空前的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研究热情。本文通过《红楼梦》诗歌译例的分析,旨在发现翻译过程中语用预设对等效翻译的影响,以期拓展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的研究视角,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吴丽莉 《文教资料》2008,(29):41-43
本文首先仔细梳理了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两位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这一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着重解释了关联理论框架中的语境观,然后从翻译学角度探讨了该理论对翻译学的启示和帮助.文章中利用图表和实例说明了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研究的启示以及在翻译结果评价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是把翻译学同语用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翻译理论构建的切入点.笔者认为一个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学理论框架能够将认知语用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为该学科打开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拟立足广西宣传材料,在语用学框架内对翻译原则进行探究.本项目的预期目的是结合调查材料,运用译用学的理论和知识,提出对翻译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宣传材料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翻译原则.本项目研究可能会丰富语用学和翻译学理论,并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它对构建"文化广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研究文本语境,可以指导翻译教学。翻译过程包含理解、表达和重组阶段。文章叙述了语用学的基本内涵、翻译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并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语用学与翻译学有机结合形成的语用翻译,最后总结出语用学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商标翻译是一种涉及翻译学、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营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复杂综合过程。简单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甚至较为流行的功能对等翻译都无法满足商标翻译的综合需求。本文中,笔者试从"巴西食人主义"的渊源、翻译内涵的角度探索该理论对商标翻译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宁玲 《英语辅导》2008,(1):132-133
作为一本从语用学角度对翻译研究的著作,曾文雄教授的《语用学翻译研究》从语言哲学、语用学和译学相结合的视角对翻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该书视角新颖,是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构建跨学科翻译研究的一次新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金安  张珊 《海外英语》2014,(5):173-175
"翻译美学"以"翻译"为"体","美学"为"用",将审美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是建成翻译学的一门分支。该文拟对中国翻译美学的起始界定,学科定位和理论应用三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翻译美学运用的层级问题,将翻译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以美学方法和标准对翻译进行系统阐释,拓宽了翻译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翻译与语用学的融合为翻译学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文章运用诸多实例,从三个方面即言语行为理论、含意理论以及语用综观下的翻译策略研究阐述了语用学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与解释力。在此基础上认为,文学翻译的语用学方法应注重实证性与动态翻译过程的研究,透视语用翻译的本质,构建文学翻译策略的语用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玮 《文教资料》2007,(1):132-13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大致经历了语文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即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三个阶段的研究。鉴于翻译研究的混乱局面,我们试图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普遍语用学引入翻译研究,作为翻译学建构的哲学基础,以期为翻译学建构提供合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在名牌意识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要让一个品牌享誉世界,除了产品本身的硬件以外,一个好的商标名无疑会让其如虎添翼。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提出在对泉州本土商标进行翻译时须从法律、认知、审美、语言、文化等方面对消费者进行关照。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结合翻译实践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与和谐性进行探讨,从而希望有助于文学翻译工作者进一步认清文学翻译的本质,增强文学翻译的技巧,实现译作的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感受美和理性美,语言美使翻译过程成为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使翻译更准确,更符合美学标准,达到“化境”“传神”。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的研究和翻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而诗歌的翻译又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活动,应更多考虑其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的体现应从翻译要素及相互关系、诗歌语言的比较与使用、不同文化的比较与转换等诸多方面入手,方可保持诗歌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译者地位,原作与译作关系,翻译标准等方面对传统译论提出质疑,并且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叛逆”争取女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切入浅析翻译"形合"与"意合"这一永恒命题。翻译的经验科学性质决定翻译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必将重视译者翻译实践及读者反馈,目标读者不同,译文倾向也不同。同时结合严复《天演论》开场白翻译,分析严复如何结合汉语言特点,根据目标读者来调整和定位自己的译文,在"信达雅"三点论中贯彻接受美学思想。从而看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译者通过译文向读者传达思想、施加影响的过程。最后,文章还陈述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通活动。传统的翻译因受传统美学文论的影响,注重原作与译作的等同,忽略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研完中心,通过考察文学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美学理论。将它运用到翻译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翻译的不足,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翻译质量,完成美的接受与传递。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电影字幕译者来说,怎样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能更好地接受通过字幕传达的信息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此,电影字幕译者有必要将接受美学运用于字幕翻译研究之中,以揭示电影字幕的交流本质和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双重身份,并遵循"观众期待视域下的功能对等"及"跟随潜在读者"的翻译准则,针对影响观众接受电影的心理和文化因素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translation.We translators should meet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e subtitle.This study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Big Bang Theory" from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ree main perspectives: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the aesthetics effect and the emotional transmission.I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e study will put emphasis on the limited circumstance.In the aesthetics effect the study will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sense of beauty.In the emotional transmission this study will study the use of rhetoric to express different emotions.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是读者中心论范式。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各种层次的差异,译者在古诗词英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创造性处理——即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实现的是对原文更高层次的忠实,目的是使译语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