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最主要的是学习文本(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再用它去从事生活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不同体裁、同一文体、不同写法、相同题材比较、编者意图中抓住文本特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应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实践性、整合性的特点。教学中,应从拓展延伸这一角度去思考,在学生的认知需求中拓内容;在作者的情感处拓思想;在品读词句中拓意境;在文本的美词佳句中拓写法;在整体感知时拓形式。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作出的明确定位,并着重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集中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进而表明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本身承载着各种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形式多样。那么,怎样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树立"教语文"的意识,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中,增强自己的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将语文定性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来,与时俱进的教师不甘于"穿新鞋走老路",许多新想法、新做法应运而生。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取向和教学内容因此发生了诸多变化,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强调语言形式的运用俨然成为阅读教学的新潮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曾风光一时的"语言训练"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课程的实施,渐渐少有人问津了。"把语文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把语文上成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这是在当时各级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7.
杨孙涛 《新疆教育》2012,(23):104-105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新课标内容和目标都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进~步突出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此看来,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两个重要特点。本文从四个关键词一“积累、对话、训练、表达”入手,就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项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语言文字运用"有知晓,无认识;有印象,无体验。一线教师作为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实施者与执行者,却对课程的基本定位更多地停留在认知层面,令人担忧。教师应当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经脉",将"语言文字运用"真正地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实践表明,文体是打开文本"言语秘妙"的一个关键,"文体顺应"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61):1-2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策略: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语用意识:营造学生自我表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找训练点,提高"语用"效率,从几个方面入手:品词积累,丰富语言;仿创句子,活用语言;想象补白,拓展语言;创意续写,内化语言。课外延伸,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感知,还要注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方案,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法,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基于此,简要分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课标在前言中就提到了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又提到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运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课标修订者是有他们的用意的。运用是学的终极目的。运用是本、运用是根,运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运用才能接地气。当然运用和理解不是对立的。笔者认为运用应该包含理解,它是一个很宽泛的词语,而不是过去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中的"运用"。在当前,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表达的倾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飞君 《小学语文》2012,(12):22-2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对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新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使我们再次审视我国语文学科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课程与教材专家从宏观层面思考课程形态,一线教师从微观层面思考每篇课文教学中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可是我们忽视了课程实施中很重要的中观层面的思考。这里的“中观思考”是指根据课程核心目标整体把握与观照教材优缺点,明确教材使用的方向。本文提出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三个关乎教材使用的中观思考,意在架起课程、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如温儒敏教授所谈到的,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是语占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5.
张晋婧 《考试周刊》2013,(57):50-50
<正>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既是对十年课改的坚持,又是对课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实践的期望。与2001版的课标相比,修订稿有一个亮点,就是回答了"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躲不开,绕不过,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课标没有打太极,而是直接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明显,目标和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定义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听说读写,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这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共识。这,就是当前倡导的语用和语训意识。可是,观察我们的课堂,由于对这一理念理解不  相似文献   

17.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认为,"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运用"应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  相似文献   

19.
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及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课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修改,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锁定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门工具。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说:“就小学而言,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如何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阅读课上,抓住词、句、段、篇等细节,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细品慢嚼,语言的本真韵味才会充分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