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界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简·奥斯丁以其作品中轻松诙谐的喜剧艺术、细致入微的讽刺风格而备受世人喜爱。《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讽刺艺术使用最完美、最富有幽默性语言的经典作品,以它为代表解读作者的作品风格。简·奥斯丁的作品作为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在带给我们幽默的喜剧世界的同时,其中蕴涵的讽刺更值得我们现在乃至将来的人们深思,引人发醒、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2.
岳跃金 《考试周刊》2010,(22):24-25
本文论述了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方式的喜剧性。狄更斯运用幽默、夸张的喜剧手法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人情冷暖.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辛酸的泪花。本文就其带有浪漫喜剧气息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重温经典《阿甘正传》,我们发现了一种存在的喜剧性。阿甘由于其无瑕的原质性而以一种陌生的真实直接呈露于芸芸众生之中,从而具有了一种对世俗的遮蔽进行土崩瓦解般的去蔽的喜剧性。故事的叙述动作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游戏性,在实现阿甘这个人物形象的历史性超越时表现出了一种"同在"的喜庆色彩。这种喜剧是一种超越人生悲剧后的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体学家,陈彦的小说不仅借助戏剧戏曲元素,更以戏剧的时空结构、人物塑造、言语表现等舞台技艺深入叙事艺术内部,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戏剧化小说模式。《喜剧》尤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其场景化、脸谱化、舞台化的文学建构和审美实现,不仅标识了陈彦小说创作本身的开放性、跨界力和融通性,也显露了作家立足媒体新时代的新型文学理念与传播取向,为时代文学发展路径的开拓做了范式性探索和成功引领。  相似文献   

5.
吴义勤 《东吴学术》2022,(1):5-14+2+161
陈彦的小说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基因,《喜剧》和《主角》汲取、化用戏曲、戏剧等民族传统艺术资源,实现了“现代”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和创造。戏曲和戏剧在显形和隐性层面上共同塑造了陈彦小说的叙事美学肌质。戏曲性与戏剧性,抒情性、写意性与叙事性、动作性的差异,也形成了其多元的叙事美学风格。陈彦小说与中国传统喜剧和中国现代小说在文体、形式的渊源和区分,有着时代和历史的深刻动因,这一动因在根本上塑造了陈彦小说的精神结构和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6.
王钒宇 《文教资料》2010,(12):15-17
鲁迅先生的《呐喊》有很浓厚的"寂寞"意识,在这部小说集中《鸭的喜剧》给人的"寂寞"感最强。本文剖析了爱罗先珂的寂寞源泉,同时也分析了鲁迅先生的寂寞之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人"的普遍寂寞感的源泉——"缺少爱和诚"、"人与人的不相干性"。  相似文献   

7.
但丁在他的名作《神曲》中对喜剧这样解释道:喜剧于悲(地狱)中开始.在喜(天堂)中结束,悲和喜是整个事件进程中人物必须经历的两种情感过程。这也是文艺评论家们对喜剧这一文学形式所持的共同看法。然而.喜剧既有共同的东西一而不同的作家的不同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喜剧风格的多样化则更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金理的著作《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构建了从章太炎、鲁迅到胡风的现代名教批判谱系,探讨后发国家知识分子的现代困境。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反现代的现代性”的第三世界视野进行补充思考,如陈映真发表于1967年的《唐倩的喜剧》,可见其深刻的现代名教批判:辛辣讽刺中国台湾地区作为“转向者”的“伪士”及其文本性态度所体现的殖民性,批判西潮甚嚣尘上的“现代名教”,从而超克“文化冷战”时期单一的资产阶级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9.
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研究契诃夫的《樱桃园》,讨论《樱桃园》中悲剧和喜剧因素的融合方式,可以发现它在喜剧创作中借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情节、人物和感情净化的构建模式,而以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喜剧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动作表情能引人发笑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语言的幽默风趣、富有哲理、表达到位等。莎士比亚除了悲剧写得蜚声世界之外,其喜剧也是独领风骚。《仲夏夜之梦》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喜剧作品之一。文章将以《仲夏夜之梦》为例,解读莎士比亚的喜剧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1.
经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整体考虑,看经济,析背景,观性格,需要认识、了解才可以评价一个人。作者主要谈克拉丽丝性格的多样化,谈谈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有关汤姆人生悲剧的整体叙事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死亡事件展开的。斯托夫人采用死亡预设、死亡追叙、死亡干预、死亡补叙等手法成功完成了小说文本围绕汤姆的主体叙事。死亡不仅仅是斯托夫人用以控诉蓄奴制罪恶的文本主题,更是其用以构建小说主体叙事的重要策略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爱罗先珂私交甚笃,《鸭的喜剧》即是受爱罗先珂《小鸡的悲剧》启发而写成的。在该小说中鲁迅对爱罗氏的思想作了善意的批评,并抒发了一贯的"呐喊"情绪。  相似文献   

14.
<皮匠驸马>故事的叙事语言诙谐、幽默而又关扣重生.故事传承人合理利用了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手势语言以及在特有的语境中生成的意义系统的比照,再现了民间喜剧传统的独特魅力,传达出民间喜剧传统的强大力量.<皮匠驸马>故事的语言暗含着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和乡民鲜明的传统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王中 《天中学刊》2014,(4):90-92
作为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品,《怂恿》开创了一种具有喜剧精神的乡土写作模式。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彭家煌对小说语言和文体的“有意”和有益的探索,昭示着一种新的写作方向与风格的诞生,即对“方言入文”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江冬 《初中生》2010,(6):42-45
【导言】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出生于破产商人家庭。学生时代即开始写作诙谐小品文和幽默短篇小说,如《一个小官员之死》、《变色龙》等。1886年后,他思想剧变,锐意反映人生、描摹世态,创作风格日趋成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如《万卡》、《第六病室》、《草原》、《带小狗的女人》等。契诃夫的戏剧名作有《三姐妹》、《樱桃园》等。  相似文献   

17.
18.
陈彦的长篇小说《喜剧》借由民族传统的回归,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中国经验书写范式。陈彦的中国经验书写是对文学中“经验”匮乏状态的反驳。小说以中国戏剧作为叙事装置,借助其中隐含的经验与知识,传达了中国的历史—美学经验和时代现实经验。小说通过多重对照关系的设置,表述传统/现代这一中国现代性的内在经验,显示出以传统经验为资源重建共同体想象的总体性文化诉求。《喜剧》在突出其历史性和叙事性品格时,又运用“相对化”策略,为当代小说的中国经验书写提供了新的质素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猫城记》是老舍的喜剧作品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作品。它不同于老舍的其他幽默作品,它的特色是引人发笑,但是给人沉重,简而概之,即“悲郁的幽默”。它以散乱的笔法,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将要灭亡的国家及其生活在其中的国民们;以低沉的表达方式组织了全篇的文字,形成了一个灰色的文本;以“毁灭的手指”为灵魂统领全文。  相似文献   

20.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极具特色的剧作家。彼时的话剧,多以悲剧为主体,他却热衷于喜剧;旁人的名作均为多幕剧,他却以独幕剧见长,比如《三块钱国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