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蘅芳(1833—1902)是清代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14岁时,华蘅芳结识了比他大15岁的徐寿.徐寿无意仕途.专心研讨古代科学技术的学问,善于仿造各种器具.他们志同道合,一见如故.徐寿很快就替华蘅芳借到程大位著作的数学书  相似文献   

2.
<正>1868年《字林西报》(上海英商办)报道了中国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条件下,制造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的信息。其实早在1863年徐寿、华蘅芳以及徐寿的第二个儿子徐健寅(当时只有17岁),他们一起在安庆内军械所就已经开始试制蒸汽动力船工作。当时一批进步的中国人如:魏源、郑复光等看到中西战船的巨大差距,呼吁中国人要自造蒸汽动力舰船,才能在江海上与入侵者  相似文献   

3.
刘群 《人民教育》2012,(5):15-19
1874年,上海外滩。在晚清重臣李鸿章支持下,化学家徐寿、数学家华蘅芳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麦华陀、学者傅兰雅等人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命名为"格致书院"。其时,西风东渐,枪炮挟  相似文献   

4.
抵御外侮、谋求自强,构成徐寿、华蘅芳等近代科技专家与曾国藩共同创办近代工业(首先是军事工业)的思想基础。中国近代工业从造船制炮起步,是中国第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竞争和压迫加重的形势下,引进、移植、应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富民强国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及影响,严复的思想及影响,李善兰、华蘅芳、徐寿、詹天佑、冯如的主要事迹;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与新教育制度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和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下半叶,为了富国强兵,晚清掀起了学习西方科技知识,翻译西方科技著作的热潮,在华蘅芳、徐寿、李善兰、赵元益和英格兰人博兰雅等人的努力下,先后翻译出版了一批近代科技书藉,华蘅芳是中坚人物,他先后参加译述和校审的书,有《防海新论》、《代数术》、《代数难道解法》、《微积溯源》、《三角数理》、《算式解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0,(1):F0003-F0003
徐寿,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生于江苏无锡。幼时学过经史,研究诸子百家,亦曾参加科举,但未能通过。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加之明清以来"学以致用"思想的影响,徐寿"专究格物致知之学",苦习化学、物理、机械、数学等学科,"穷源究委","皆通其奥",成为当时非常著名发明家,被清朝同治皇帝赐予"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在当代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杰出开拓者,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中国杰出国防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先驱。  相似文献   

8.
高祖父徐寿是清末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徐寿生在无锡市北门外社岗里村。他五岁丧父,母宋氏教育有方,使他从一个乡间孩子变为一个潜心探究近代科学的人。年青时代,他就厌弃科举八股文,而对研究博物、重学的所谓“格致之学”有兴趣。  相似文献   

9.
1992年刘海峰先生提出创建科举学,从而引发了关于科举学是学科还是专学的争论,可谓见仁见智。在严格意义上,科举学当前是专学而非学科,但这不否认科举学将来成为学科的可能性。学科与专学的区别不在于两者的学术水平有高低之分而在于两者的发展取向和资源获取渠道不同。科举学的学科和专学争论隐藏着利益诉求,但是在逐利同时不能忘却"学"的本真蕴义:探索知识,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黄书光 《教育研究》2012,(2):153+156
十余年来,科举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科举学"已成为新崛起的一门专学,备受瞩目。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长期从事科举研究,已出版多部著作、发表大量论文,其学术观点新见迭出、自成一派,被学界誉为"刘科举"。近日,有幸读到其新著《中国科举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相似文献   

11.
"科举学"古今含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说其古老,是因为"科举学"或"科举之学"的用法出现很早,科举时代有千百万读书人曾热中备考科举的学问,且自从科举制产生一段时间以后便有人开始进行科举制度及科举史研究,其研究历史长达千余年;说其年轻,是指以往并未有意识地将科举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研究,至1992年正式提出将"科举学"作为一门专学,或者说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研究之后,才更注意以整体的观点,以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新的高度对科举进行科学的研究,赋予了"科举学"一词以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阳渐(1871-1943),字竟无,近代佛学居士。1871年出生于江西宜黄。幼时刻苦攻读,二十岁入学,因不喜科举,转而研究经史、天文、历算及程、朱理学。肄业经训书院,称高材生。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慨然于杂学无益世用,一心专研陆、王心学,欲以补救时弊;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我国近代科学家徐寿逝世一百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学科委员会于5月16日至18日联合在无锡市举行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部分大学、科研单位以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共四十余人,徐寿的第四代后裔、八十三岁的徐鄂云先生专程从美国来无锡参加会议。会议就徐寿的生平、成就和评价,徐寿父子的译书及著作,以及在其他方面的活动进行了热烈的讨  相似文献   

14.
近读《数学双星》刊《有关华蘅芳生平的几个问题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一文 ,觉得很有意义。考证之一是“关于华蘅芳与徐寿订交年代”。华、徐是历史名人 ,我国近代科学先驱 ,交谊甚笃 ,亲密合作 ,成就卓著 ,垂范后世。故考证清楚他俩的订交年代 ,其事虽小 ,却有必要。但笔者对订交年代还有些不同看法 ,本着切磋琢磨之旨 ,特提出商榷。一、某些史料运用有误。主要是对太平天国时期无锡 (含金匮 ,下同 )地主士绅办团练“在邑”与“居乡”莫辨 ,19世纪5 0年代与 60年代未分。我们知道近代的清朝政府政治腐败 ,官吏贪鄙 ,军备废弛 ,财政拮…  相似文献   

15.
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无锡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华翼纶曾作过江西永新知县。华蘅芳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经历了两次鸡片战争,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那时,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已开始传入中国。尽管那些固步自封、盲目虚骄的顽固派官僚和士大夫,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而大加排斥,但也有不少先进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要大力宣传爱国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中国化学的先驱者──徐寿,是当之无愧的。徐寿,字生元,别号雪村,江苏无锡北乡社降里人。(今属无锡市郊区山北乡)生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光绪十年(1884年),终年六十七岁。徐寿五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鸦片战争。战火燃烧到长江下游地区,侵略军在江阴、镇江、南…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化学家徐寿曾这样写道:“考质(定性分析)求数(定量分析)之学,乃格物之大端,而为化学之极致也”。“徐寿是最早将西方现代化学引进中国的学者之一。今天在中国,化学与分析化学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分析化学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分析化学经历了一场仪器革命。分析化学家已不局限于利用化学本身的手段进行分析测试。涉及到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教授,孜孜求索数十载而铸就的力作——《科举制与“科举学”》,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发行。这是刘海峰教授继《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中国考试发展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中国科举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科举考试的规模恢弘的学术作,也是第一部提出关于“科举学”概念并围绕其进行研究的专。  相似文献   

19.
生于一八一八年的徐寿,系江苏无锡人.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的他,受了太平天国的影响,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转而研究自然科学.大约在一八五五年之后,徐寿到了上海,在一本叫《博物新编》的书里.看到了记载有氧气、氢气等方面的知识,使他学到初步的化学知识.从接触化学开始,徐寿就十分重视化学实验.他回到无锡的老家,找了一些仪器和药品,不但做了《博物新编》里所介绍的实验,还触类旁通地另做了一些化学实验.一八六二年三月,清朝皇帝要曾国藩推荐“能晓制造与格致之事者”(当时还没有科学一词,格致就是指现…  相似文献   

20.
徐然 《科技文萃》2005,(11):134-137
9月2日,科举制度废除整整100年.今天的人们,到底该怎样认识和解读科举,记者特意走访了长期从事科举研究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李国荣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