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语文》报第29期罗文同志说:《诗经·匏有苦叶》“济盈不济轨”句中后一个“济”字应为“濡”字。余冠英《诗经选译·匏有苦叶》一诗,原句是“济盈不濡轨”。  相似文献   

2.
[两盈]《汉将王陵变》:“见有三十六人斫营,捉得三十四人,更少二人,更须捉得两人,便请同行。两盈不知,赚下落马。”项楚曰:“两盈,指丁腰、雍氏。‘盈’应是指人,俟考。” 按,“盈”字即是“人”字之误。致误原因有二:一是由“人”之音转而讹,今北方口语方言“人”字或读为yin。二是由“盈”字的俗写体与“人”字混淆。《敦煌资料》第一辑附表1《别  相似文献   

3.
“再接再厉”是一个使用出错率较高的成语。在各行各业颁发的奖状中,有不少就错写成“再接再励”,之所以这么出错,是因为对“厉”字的本义不了解。《说文》:“厉,旱石也。”段玉裁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玉篇》:“旱石,磨石也。”《广雅》:“厉,磨也。”《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相似文献   

4.
厝《汉语大词典》1·926(1册926页之省称,余同)下释为“磨刀石”,本无不可。大徐本《说文·厂部》:“厝,厉(砺)石也。从厂昔声。《诗》曰:‘他山之石,可以为厝’。”王筠《说文句读》在“厝,厉石也”下注:“《字林》同。”又注:“此字当与氐(砥)、厉、(厂佥)三字为伍。”《一切经音义》卷九引《说文》亦与大徐本同。诸家均砺石之义。但也有不同意见。段玉裁明确指出(1)“厉石”为厝(错)石”之讹,厝石为治玉之石,如金钢钻之类。(2)从许多体例看,义近词相次,但“厝”并没有和表示磨刀石的“(厂氐)、厉”为伍,说明为别一义。其文如下:“各本作‘厉石’,今正。《小雅·鹤鸣》曰:‘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传曰:错,错石也。今本少一错字……下章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传曰:‘攻,错也’。错,古作厝。厝石,谓石之可以攻玉者。  相似文献   

5.
潘嘉静同志在《汉语修辞常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一书中,谈到“注意成语的写法”这一问题的时候指出:“成语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但因为它的某些字,常常有同音字或义近字,容易写错,所以为了写得正确无误,就必须下苦功夫记牢.如:再接再励——不能把‘励’马成‘厉’.按部就班——不能把‘部’写成‘步’.”(以下例略——引者)(见原书第40页)这里,“再接再励——不能把‘励’写成‘厉’”的提法果真是“正确无误”的吗?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中的三个词语:“检厉”、“貉子”、“娑”,可作进一步考证。“检厉”一词,诸家释义不够准确,且字义不落实,应从字义上作探求,特别是对“检”字的解析。“貉子”、“娑”两词,则可以方言为证,增添新的印证材料。此外,由“检厉”而涉及“行检”、“检节”、“检括”等词,由“娑”推及“数”,等等。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梆梆的,装的是什么东西呢?”这句话中的“梆”字应该用“梆”还是用“邦”? 在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1996年11月山东第1次印刷)第八册本课中用的是“梆”字。在以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1997年9月山东第2次印刷,1998年9月山东第3次印刷)第八册本课中均用了“邦”字,到底该用哪个字呢? “邦”字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国,友邦,盟邦。还有…  相似文献   

8.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0):35-36
庄子创作寓言,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奢侈地用两个字。往往是三言两语,几笔勾勒就是一则寓言。几十个字的寓言,在《庄子》中比比皆是,而其超短寓言连标点在一起才二十余字,如“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逍遥游》);“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天地》);“朱浮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相似文献   

9.
最近连续收到如皋市新堰小学的冒继承、马正军,新沂市新安小学的朱吉强,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的马清勇等同志的来信,询问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课《卧薪尝胆》一文中“会”字和第九册第四课《嫦娥奔月》一文中“逢”字的注音问题。我们约请省语委办公室孟小军副主任作如下答复。  相似文献   

10.
“九”字的演化引伸是从实数的九到多数、极数乃至神秘的、种化的“九”;而神话形象发展的最高阶段正是符号型。故屈原《九歌》中的“九”并非传说定论中所认定的实数的九或是多数的九,这里的“九”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神的符号。《九歌》即“神的颂歌”。  相似文献   

11.
《九章算术》至迟在公元一世纪即已成书。由“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即九类组成,共收24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闵萃祥,字颐生,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是晚清颇有名气的古文家,著有《式古训斋文集》。作品中反映了不少爱国思想,他还曾参加过《华亭县志》、《松江府志》的编纂工作。郑振铎编选的“晚清文选”中  相似文献   

13.
读书首先要求读懂,要求正确理解书中写的是些什么,犹如听话时要听懂别人究竟说的是些什么一样。但观大意,囫囵吞枣,都是不行的。特别是阅读古籍,由于汉字形、音、义的关系错综复杂,就必须在订文字、辨声韵、明训诂、审辞气等方面下一番功夫,力求不失作者原意。深知其难,偶有所记,录出四则,以供指正。 一、释“深则厉”的“厉”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论语·宪问》亦引作“厉”。毛传释“厉”:“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  相似文献   

14.
方利明老师:您来信谈及小语九册《少年闰土》一文中“猹”字的读音,《新华字典》,中小学语文课本均音“zhā”,而《辞海》、《现代汉语辞典》则音“chā”。询问这个字究竟应该怎么读。现试复如次,供参考。《少年闰土》是由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改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易》是一部很古老的占筮用书。《周易》一书包括两部分即“经”与“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总计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次是卦辞。每条爻都先列爻题,后继爻辞。爻题是两个字,一字表示爻的顺序。次序的排列是自下往上数: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以后依次用“二、三、四、五”字,第六爻用“上”字。另一字表示爻的性别;“九”字表示阳爻,“六”字表示阴爻。一般是表示性别的数字在前,表示顺序的数字在后,唯“初”与“上”两爻写法颠倒过来,写作“初九”、“初六”与“上九”、“上六”,此外,乾与坤两卦各多一爻,则以“用九”、“用六”来  相似文献   

16.
一、《海岛算经》书名的由来《海岛算经》是算经十书之一,由三国魏时伟大数学家刘徽撰。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卷,又撰《重差》一卷附于《九章算术注》九卷之后。所谓“重差”,是测量方法,“重”字是重复的意思,读chóng;“差”是日影长  相似文献   

17.
答读者问     
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朱明银同志来信说:统编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拼音识字8》,将“土”字篆写成“(?)”形,有误。朱同志引证许慎《说文解字》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列“土”字篆写均为“(?)”。说文解字“土”字篆文的两横齐长“=”,象地之下,地之中之形;段玉裁将许慎的“地之下”校正为“地之上”。课本的篆写和“上”字的篆写相混了。  相似文献   

18.
厉li历li厉,繁体作①,《说文》:“旱石也。”就是磨刀五。例如《之战》中的“束载厉兵”,这个意思也可以写作“砺”。例如《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引申为危险、祸患。例如《病梅馆记》中的“甘受垢厉”句。又引申为严、猛、疾。例如《中山狼传》中的“乃厉声曰:‘狼,速去!”’历,繁体作②或③,前者是历史、经过、经历的“历”;后者是日历、历法的“历”,前者如《隆中对》“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和价指南录)后序》“历吴门、毗凌”等;③例如《张衡传》中的“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作为形容词的“历历”切不可写成“历厉…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字的诗曾有人以“生活”为题写诗,全诗只有一个“网”字。它真是道出了生活中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字的论文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标题是《约翰逊认输》,论文只有一个“妙”字。一个字的对联 1931年“九、一八”惨案后,有人为追悼死难同胞写过一幅挽联。上联是“死!”下联是倒写的  相似文献   

20.
张莫宙先生在《数学教学》2013年6月刊上的“教育随笔”中,引用杨振宁、陈省身和华罗庚三位大师关于熟与巧的论述,指出中国古训“熟能生巧”关键在于一个“巧”字,若将该古训与机械训练或题海战术结合起来,则无巧可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烂熟”而非“巧熟”,同时,张先生也主张将练习与理解结合起来.方为中两数学新育可补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