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九节的必修内容.以往在讲述这样的内容时,都是围绕教材,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主宰.然而收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学生本已知道的内容,教师还在机械地重复,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教师却没能涉及,一节课下来尽管课堂上的教与学是天衣无缝、顺理成章的,但学生却渐渐失去了求真的兴趣、意识和本领.  相似文献   

2.
赵焱 《地理教育》2002,(5):19-20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和危害;②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③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酸雨分布区和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全球变暖和臭氧层遭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了解我国主要酸雨区的分布以及防治酸雨的措施;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调查贵阳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德育目标: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培育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知识点击】1.全球变暖(1)原因:人类活动排人大气巾的二氧化碳增加(燃烧矿物燃料、毁林)。(2)影响:工农业、人类健康、海平面和海岸带、生态系统。(3)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张慧 《地理教育》2003,(5):21-2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全球变暖和臭氧层遭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了解我国主要酸雨区的分布以及防治酸雨的措施;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调查贵阳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德育目标: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培育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6.
问题2.9     
设m是一个小于2006的四位数,已知存在正整数n,使得m-n为质数,且mn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求满足条件的所有四位数m.问题2.9$南京大学!博士@满涛  相似文献   

7.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精讲】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C层中有若干层,爆发时,会引时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为12km(2)地面辐射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O(3臭氧)臭氧(4)电离层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短波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长江三角洲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石油型为辅,以烟尘和酸雨为害最大,污染程度随着经济增长而加重,使区域发展的成本增大,指出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应确定目标和重点,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工业布局,推行科技进步,加强生态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保护"讲述的内容主要是目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三大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  相似文献   

10.
【精讲精练】 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 【精讲】 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__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②___  相似文献   

11.
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酸雨危害等问题。尽管这些内容在前面的有关章节或有关学科中已提及,本课只是进一步引伸和加深。但“大气环境保护”内容毕竟是来源于实际,是通过前人或他人进行长期观察、实践、研究、分析得出的一种纯理论性结论,且这些结论本身带有片面、争议和可变性的特点。如何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和记录现象,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来参与实践,使之得到科学的结论。无疑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更易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我大胆采用网络教学来进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科目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本及相关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能力目标:(1)使学生获得搜集和处理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2)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得到研究成果。(3)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与创新精神。本课重点、难点分析综合课高考的立意是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梳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引…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石旭胎刘辰宇孔庆业内蒙古苑玉泽孙涛重庆市 欧浩彭家正詹卓福建省郑璐天津市潘荣强南京市夏云 戎晨磊薛琦宇飞穆圣玮任天一朱形孙李佼颜显锦高溢汤凌子张林晓戴尔楠叶蔚林纪炳南刘恋慈李军孙茜李亚伦王社梁心悦郁晾丁薇范昔李田忠马奥祝晨辰刘晓琼杨沛曹纷玲肖辰龙程曦倪雁涵王蓓王晖张翰钦孙迎辰米千星胡秦然吴紫剑李扬孙一先徐州市鹿振宇保君戴里束航刘锐周瑾季拓陶源李袅张绮李砷石起磷庄万园张越周荃徐可泰州市彭聪周岳唐建峰成金红 张俊华邹维辰孙荣潘劲松盛龚金晓晖陆惠深朱睛镇江市刘逍达焦阳赵晨王吉叶浩楠陈一超陈亦周左…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南京市陈永祥刘金杭方铭书盐城市卞汉杰唐修棣房点吴杰陈进杨涛陆轶霖蔡晟秦文静陈宇唐玉清李亚南王浩升顾天宇李典张士臣茆中尉淮安市周律张岩范朦朦张志强刘超孙国岩范君鹏胡国威严畅常州市吴青昀镇江市孔令正费凡陈静芬张欧朱杰朱健王辰奇陈魏严叶赵鹏陈靖戴欣连云港吴志斌刘衍衍苏州市陆宇晨周志豪顾虞刘益张子安缪恺王子烨瞿晓佳方游胡楚清余霄雁王李祺南通市江非凡无锡市孙柯拜昕潘中达扬州市蒋文琪宿迁市许冰清武怡君浙江省王扬杰安徽省张祥辽宁省孟阿恺重庆市项欣廖超何耀王正曦黄雪珂问题2.9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大气环境保护"一节,应该是一个较好的网络教学题材.该课是学生在完成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学习后的一个应用,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在性质上又和以后要学的人文地理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因为环境保护的知识在中学许多学科中均有涉及,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学生已不满足教材中已经较为陈旧的知识而渴望获得新知.如在本课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网络学习,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丹 《考试周刊》2009,(8):147-148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Internet或校园局域网为依托.构建地理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将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向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本文试从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地理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特点、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地理网络课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地理网络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的成因以及危害 ,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培养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三、教学设计 :全球变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 ,但课本由于课时所限 ,教学素材少 ,为了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 ,笔者设计了本课教案。学生可以借助internet网络工具 ,学会查找资料 ,并运用已有知识 ,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总结 ,同时利用网络工具相互交流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     
《生物学教学》2007,32(6):73-73
中国国家海洋局报告2006年受监测入海排污口中约有84.4%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海洋酸化威胁珊瑚的生存和繁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     
英国《自然》杂志文章认为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的近地层臭氧会严重影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据2007年9月8日《新民晚报》报导,近地层臭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很大。臭氧会使人类产生呼吸道疾病,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臭氧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减少,全球变暖加剧。近地层臭氧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这种尾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蓝色的化学烟雾,其中便含有臭氧。化学污染使俄罗斯北极地区和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婴儿性别失衡据2007年9月13日《参考消息》和《…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一)知识要求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对策。(二)智能训练与思想教育要求联系实际,调查当地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拟定教法:利用漫画,启发式教学教  具:投影仪教学程序:(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多可能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