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作为一种自为的存在,具有未完成性和超越性特点。人在不断超越生物性本能,探寻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过程中,不断扬弃自身,表现出生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终身教育使人的本质在完整生命历程的持续性学习中彰显和展开。生存论视野中的终身教育使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潜能性得以发挥,给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自觉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越性是人的根本特性。生命就是在“应然”与“实然”的不断地转化之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发展着自身。超越性说明发展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因此,以发展受教育者为己任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受教育者,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培养他们的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是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人是具有文化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某种文化而存在。人的文化性决定了人与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联接,人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也即人对文化的参与过程。因此,我们在理解学前教育时必须要立足人与文化的这种关系,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儿童、教师以及幼儿园课程本身。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本体功能在于以一定的知识来培育人。从各个方面了解人,尤其是从哲学角度思考人的存在形态,对知识教育的目的、途径及方式等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人的文化性、完整性、不确定性和超越性的存在形态,相应地提出了知识教育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本主义管理,简单地讲,就是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基本内涵,就是要确立人在管理中的核心、主导地位,把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能力和水平,作为搞好管理的根本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20,(21):25-26
小学学校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促进小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需要获得人、物及环境的支撑,这三者也是小学学校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是小学学校管理的主体。小学校园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凸显人本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学校管理的目的。教师应针对小学学校管理中凸显人本性原则的必要性进行探究与分析,找到小学学校管理中凸显人本性原则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小学学校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们行为的利他性深深地植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之中。现代市场经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市场主体利他本性的养成,社会主义高层变利他本性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沃土,人们的利他行为突破了资本主义的局限,集中表现耿个人对民族、国家、集体的高度忠诚懈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产扩大利他行为物质基础和弘扬利全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性是隐性的却又是最真实的,人只有审视内心,归依淳朴,才能清楚杂念,获得平静。  相似文献   

9.
黄榆晰 《学周刊C版》2020,(12):183-184
为了坚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教师要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将其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区分;要把握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具体主题来制定适当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要完善教学方式,以语言活动为中心,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机会;要注重其实质和结果,细化评价维度,根据语文素养设计相应的要素作为评价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们思量教育的同时应该留意到相关的原初背景或隐含的脉络。在体系化和现实性的教育区间背后,广义的教育并没有完全与人类的存在分开,教育和人类存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涵涉。非原初的教育学所设置的"终极目标"、"线性发展"以及"操控式的介入"等想法都不是第一位的东西。教育的本性是具体化的、有实质内容的、经逆转而返回的、自由的自我寻找。在这里,自由是被激活的,它是"原初性"或者"自身之自我的精确性",在自由的教育之中,人类整体以某种方式内在于个体之中,内在于具体化的活动之中。人与"教育"的"相遇"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或者兼具二者身份的人自如地领受教益、深化教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学习从实践角度分为学习经验、学习科学、学习智慧。经对比,学习智慧优势不断彰显。学习智慧是指学生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身价值取向,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规范,通过接受和认同学习规范,转化为学习情感、意志,从而实现学习的合理抉择。养成学习智慧的自求之路包括积极悟"道"、养"气"、施"体";学习智慧养成需要的外部诱因有:满足需要的自助式课程、互惠关怀的课堂教学、积极的学习环境、充满期待和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自控式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活动的动因看,自控式学习是自动与推动的协同;从活动的机制看,自控式学习是反馈与前馈的统一;从活动的过程看,自控式学习是内化与外化的交融;从活动的结果看,自控式学习是外显与内隐的兼容。因此,自控式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主体自身不断调控、不断发展的一种活动。它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和有效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把一般人不愿看也看不懂的史书《三国志》通俗化为易懂的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在让读者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让人认识了人性。这里通过几位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了《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性恶、人性善以及善恶的交战,总结论证其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人性论与教育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性论与教育观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在逻辑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很早就自觉地将人性与教育关联在一起,可以说,人性论是他们确立教育观的理论基础。根据古代思想家们对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的阐述,论证中国古代人性论与教育观的关系,试图去寻找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人际交往、两性交往和情绪情感中人性的特点 ,并从人性特点出发论述了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性质影响和制约着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学习、感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代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境域性、默会性、复杂性、批判性等多维性质的逻辑演绎。确立知识性质的多维视角,有利于当前新课程教学实践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的伦理关系。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是自然界总体最先进的部分,代表着自然界总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其他物质群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是积极能动的,自然也以对文化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的制约,规范着人类发展的方向。维护自然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实现,人类应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从“天人合一”的法则,为科技注入伦理精神。这样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经学原典的基础上,在融会三教、复兴儒学的时代呼唤下,北宋儒家学者吸收佛、道之说,深述性命义理,逐渐建构起形而上的新儒学。与此同时,以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为代表,对性命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他们的非性命学基于排斥佛老、重振纲常,崇实黜虚、提倡实学,批判王安石变法而立论,先见性地揭示了性命学空谈不实之弊。随着性命学成为时代风尚,他们又向性命学方向转变,以自己独特的性命之学来批判现有性命学的不足,显示出学术发展的多元化,更折射出学术发展的曲折与必然。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马克思独辟蹊径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通过实践不断拓展、完善、提升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根本规定,解开了人的本质之迷,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20.
儒学除了其系统的宇宙观之外,其独特的人性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先秦诸子谈论人性,都比较简单。到了汉代,学者们研究人性开始复杂,通过对人性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研究,进而研究“古今之变,”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研究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到了魏晋玄学时,人性论却为之一变,但是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玄学与儒学的人性论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自春秋、战国以后的秦汉四百多年间的儒家思想原创力不足,但其人性论在整个思想史上的历史意义却很大,它不仅承前而且还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