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上海、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影视文化、流行文化、都市空间、上海文化、文学中的上海与首尔等方面展开研讨,对于梳理上海与首尔文化交流的历史,关注两个都市文化交往的现实,总结都市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与汲取优秀文化传统与经验,发展中韩两国、上海与首尔学者之间的友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建设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上海和纽约两个城市在中国和美国有着相似的经济文化地位,两地政府均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研究者对上海与纽约的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教育理念、适用对象、内容要素、文本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它对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我国学前教育指导纲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城市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不仅是小说事件发生的场所,也是读者在阅读故事时感知和体验文化的重要审美对象。本文结合人类学及叙事学理论,从城市书写的视角分析了赛珍珠作品《分家》中上海与纽约两个主要城市的书写方式与意象呈现。上海与纽约分别是中国与美国的港口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往来与交流。赛珍珠从主人公王源的视角客观呈现出当时上海与纽约的发展状况,她对这两座城市的描述各有侧重,突出了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上海现代都市文化新形态的发育、建设与成长,与上海城市特殊的城市早期经验以及在综合各种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深层文化结构有更直接与密切的关系。与有2000多年以上城建史的杭州、苏州等江南大都市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原创与创新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传统相比,上海主要是通过学习、模仿与交流来弥补自身在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与缺陷的。西方实用主义、北方实践理性与江南诗性文化,在它们日后的相互对立与相互融合中,为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复制、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5.
都市文化既是都市内涵之凝聚,又是其特色的表征,也是都市个性的体现。上海出版业在都市化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必然体现着这种文化。同时,出版业对于上海这种独特的都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都市商业发展的需要呼唤出版业、近代上海出版业中具有的普遍性的商业化市场运作方式以及商业化的出版物竞相迭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近代上海出版业这一特定侧面,对都市的商业性文化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版业与都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园女士的《北京:城与人》从京味小说、北京文化、风俗、语言等各方面来阐释北京的乡土性,而海外汉学家李欧梵先生的《上海摩登》乃是一部从文学作品解读上海文化符号的著作,作者从都市文化着手,在考察中国现代性进程的框架中提出了都市文化与现代性这一命题.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座城市正好代表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两极——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浦江镇文化资源与发展战略理应纳入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浦江镇文化战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必须在都市化进程的总体语境下,重新建构作为大都市郊区乡镇的浦江镇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当代性关系;二是在浦江镇文化发展和软实力战略的层面上.则要与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正在紧张筹办中的2010年世博会,是浦江镇发展在当下所面临的黄金机遇。浦江镇的文化资源从构成上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上海与江南文化板块:二是由于华侨城、航天城、高新技术加工区等当代力量的强力介入.在其原本属于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大都市与国际文化板块,目标是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以江南文化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为两翼的都市文化副中心。  相似文献   

8.
上海与纽约文化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与纽约分别为中、美首位性大城市,尽管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不同,但两市都具有共性的发展轨迹。通过比较发现,上海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创新以及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均不及纽约。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较低、文化地位被矮化以及管理体制陈旧、“守好阵地”的保守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上海与纽约移民的来源与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宇晨 《文教资料》2006,(15):210-211
上海自开埠到新中国的建立,纽约从1820年到1920年之间,两个城市在各自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口快速增长,吸收大量的外来移民。虽然有相似的因素存在,但是由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两个城市移民的来源不同,上海以周边地区为主,纽约以欧洲地区为主;移民到达两座城市后,聚集和流动的情况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为中国文坛引进了观察城市和城市生活的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及时写出了“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使新文学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新感觉派三位主要作家由于各人的经历、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不同,个人观察都市表现都市的角度、方法、深度也就不同。本文简单分析了他们都市感觉的不同特点,并在与茅盾张爱玲两位都市作家的粗略比较中揭示新感觉派在都市文学发展中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双城记:上海纽约城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和纽约是世界两大都市和经济中心。两座城市各具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特色,也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均以港兴市,是所在国家的首位城市和具有世界主义导向的大都市。然而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而目前的上海仍只是区域性国际都市。与纽约相似,上海也正在经历由制造业为核心的港口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的创意之城的转化。纽约与上海一样,面临拥堵、污染、教育之忧、医疗费用增长等类似的问题。纽约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不同的意见都能得到尊重,即所谓宽容和多元化的社会,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进发。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正以其摩天大楼、蓬勃的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追赶纽约等全球城市。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的真正发展之路在于城市复兴,必须将城市的生产率置于思考的核心,保持和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全球城市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在中国大国崛起背景下的上海,可与纽约一道互相学习,从而构建一场可以共赢的竞赛。  相似文献   

12.
The increasingly transnational character of many immigrant communities necessitates changes in educational policy. We use the Dominican neighborhoods in New York City as our local case, examining the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evidence of the transnationalism of this community. Many Dominicans maintain close ties to their native country through global networks that facilitate language and cultural maintenance. In spite of discrimination, Dominic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ed to maintain their Spanish and want their children to develop fluent Spanish. Neglecting the language needs of transnational children leads to serious academic and social problems. Enriched bilingual bicultural programs would promote parallel development in both languages, providing cultural as well as linguistic instruc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succeed in either country.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居于该体系顶端的就是全球城市。跨国公司的总部和生产服务业高度地集中于全球城市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纽约市跨国公司总部的集中和生产服务业的强势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城市。纽约全球城市地位的确立,为纽约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城市地位的确立和生产服务业的独大也为纽约市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能否应对这一挑战将对纽约的发展前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quantitative stud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schools located in two Chinese cities, namely, Shanghai and Mianyang. The two citi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hile Shanghai is a directly controlled municipality in East China, Mianyang is a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west China.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ontext,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and compare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LC) practices of schools in the two cities. Findings show that schools in Mianyang had more PLCs practices than those sampled schools in Shanghai, in term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Such differenc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education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itie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development in both Shanghai and Mianyang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5.
Much research examines the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aregivers, but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delivery of extra-required services is diminished as the caregiver moves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community. Building on the classical works of sociologists Ferdinand Tonnies, Max Weber, and Emile Durkheim, this paper discusse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aregiver practices to see whether extra-required services are currently being offered in city-based care settings. Using data from a purposive sample of 21 registered nurses and nursing assistants at six long-term care centers in the cities of Toronto, Ontario; Miami, Florida; and New York, New York, this paper examines registered nurses' (RN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aregiving practices. Findings suggest that extra-required services are more richly provided in traditional communities than in urban city settings. Differences exist in both the form and extent of delivering extra caregiving services in the two types of settings.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 are discussed relative to recruitment of foreign nurses.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后,纽约市的郊区化已经形成规模,中心城区的城市问题得到了缓解,并使整个纽约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但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比如中心城区的"产业空洞化"、经济衰退现象等,这迫使纽约市中心城区启动"旧城复兴"的战略来重振经济,这是其郊区化中最大的教训所在。因此,在郊区与中心城区的博弈中,保证两者的同时快速发展是对我国一个重要的启示。我国在面对郊区化过程时,应提前做好后工业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的转型准备,针对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在聚集效应削弱后,中心城区应实施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新的聚集增长点,吸引人才与企业资源回流,利用自然、教育资源,走"知识型"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7.
香港迪斯尼因地域狭小等条件的限制令人头痛,从而引发在中国大陆兴建迪斯尼乐园的争议。若立足于迪斯尼公司的经济利益,兼顾兴建城市未来的发展,长沙成为除上海外另一个颇具文化、经济、传媒优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局势的发展,湘黔铁路潭新段拆毁,新化以西停建,从而很大程度上依靠地理屏障阻挡了日军侵犯湘西。一大批党政军机关、工业和学校迁入,湘西与四川、桂林一起成为抗战时期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因战而兴的短暂繁荣没能得到长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铁路交通支持。1972年湘黔铁路建成通车,又一次带动湘西社会大变迁。一大批工业随之迁移或投建到湘黔铁路带来的交通便利之处,湘西经济文化中心亦转移到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形成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是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奥林匹克”,是展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这次盛会也将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大量的人才。本文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其人才需要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世博会人才流动的基本情况,最后提出大量人才流入将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与上海有着密切联系.他对上海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和十分复杂的感情,总体上说,对上海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近代上海造就了陈独秀的巨大声名,陈独秀也给上海留下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的上海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教育发达的全国核心城市,而且成为全国陈独秀研究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