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华文媒体“峰会”的首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9月16日至18日在南京举行。五大洲约30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百余家华文媒体与会,就“面对新世纪的海外华文媒体”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据介绍,首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探索其生存发展并促进华文媒体之间及其与中国大陆传媒界的联系沟通及协  相似文献   

2.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经过200多年的艰苦努力,今天,华文媒体已遍布全球五大洲,数量达到400多家。他们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华人融合的主要力量,还是华人与祖国联系、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世界出现新一轮“中国热”时,海外华文媒体更显出作用与价值:掌握话语权,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3.
9月16日至18日,为期3天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海外和港澳、台湾地区华文媒体及中国大陆新闻界的200多位同仁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看望了与会代表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海外华文媒体诞生以来在我国内地首次举办的“峰会”,它吸引了五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华文  相似文献   

4.
“狼”真的来了今年9月,在南京、深圳相继举行了“全国百强报刊社长总编高层论坛”,“世界华文传媒年会”和“世界华文报纸年会”,10月中国报业创新奖颁奖大会和中国传媒年会又分别在北京召开;与此同时,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北京有关方面负责人宣布:琉璃厂旁边将兴起包括国际新闻中心、国际传媒展示中心、中国报业大厦等一批以传媒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建筑。奥运会召开之  相似文献   

5.
9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上海举办。 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上海市政府和中国新闻社主办,共吸引了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50家媒体代表及中国国内150多位嘉宾参会。在探讨金融危机下的华文媒体如何迎接挑战与机遇的同时,以新闻的眼光“凝视上海、聚焦世博”。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15,23(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2015年5月22日在京会见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 刘奇葆说,海外华文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希望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宣介中国发展变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7.
黄瑚 《新闻记者》2001,(10):60-61
8月下旬的兰州 ,天高气爽 ,已有几分秋意。20日~21日 ,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体等37个单位的80多位新闻传播学专家聚首兰州大学 ,参加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承办的“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海内外华文媒体和华夏文明的传播 ,具体研讨内容涉及网络传播、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事业史、海外华文媒体、欠发达地区新闻传播事业、华文地区新闻传播教育乃至海内外有关中美撞机事件的报道。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8.
姜燕 《新闻记者》2005,(12):14-16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彰显,使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热”带来的“汉语热”方兴未艾。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中文报业出现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获得最大的发展,成为摆在世界华文报业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海外华文媒体及国家形象的概念进行阐释,从客观的角度说明了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历程及在世界传媒领域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海外华文媒体在跨视觉下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2022年11月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地区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百年未有大变局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高峰学术论坛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地区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顺利召开。近百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与国际传播”“海外华文媒体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等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为加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叶造 《东南传播》2023,(3):68-70
联合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国际传播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组织“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成立丝路华媒协作网,举办“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暨华媒福建行”活动等对外传播实践,就协同海外华文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内容的创新性、传播渠道的融合性等具有实操性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海外华文传媒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 2 1世纪 ,随着国际关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有必要立足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战略性高度 ,重新审视海外华文传媒的性质、特征及其作用。海外华文传媒是国内传媒在海外的延伸 ;它可能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推动力量 ;它让中国了解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及海外华人经济的进一步扩展 ,未来海外华文传媒呈现集团化发展、多种媒体共存共依、向全球拓展、海内外媒体及受众相互融合等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菲律宾华文报刊的百年历史。它们在异国异族和异文化的包围乃至歧视中艰难谋生,但其一脉相承的浓郁的乡情族念以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是华文媒体始终不渝的办报理念和宗旨。他们在维护居住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为争取华族权益,促进居住国与祖籍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面对全球"中文热"的大好形势,菲律宾的华文媒体将打好基础,提升品位,走出国界,更为深入地展开与中国及世界华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新闻传播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书写华文媒体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华人华侨为主流服务对象的华文媒体积极加入到媒体融合和创新传播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与世界情感联结的重要桥梁纽带,这些华文媒体坚持以原创内容真实呈现和宣介中国、以新技术促进传播形态的转型升级、与国内主流媒体"共融"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通过积极打造全媒体生态圈,在全球化浪潮中提升了集体话语权,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传媒格局中,华文媒体日益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发挥了独特作用.可以说,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传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旺儒 《传媒》2018,(9):61-63
自1854年《金山日新录》在美国旧金山创刊发行以来,作为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力量,海外华文媒体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海外华文媒体一向是华人华侨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以美国为例,近八成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而25%左右的华裔偏好华语电视节目胜过英语节目.近年来,随着我国构建新型对外传播格局不断深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扮演了"先锋军"的角色.从整体上看,华文媒体遍布世界五大洲,只要有华人社区的地方,就能看到华文报刊、华语电视和广播.但就个体而言,由于人力、资金、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有限,一些华文报刊发行量仅有百余份,出了几期便草草停刊.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向华人华侨传播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责,并在宣导"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透过有效手段改善其生存状况、提升其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欧洲时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本研究将总结其运营经验,为其他华文媒体提供《欧洲时报》在发展中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7.
苏彦韬 《中国广播》2011,(10):14-17
美国是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早在1854年就诞生了全球最早的一份中文报纸《金山日新录》。华文媒体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美国出现过的华文媒体种类和数量都在海外华文媒体中名列前茅。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华文媒体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8.
澎潮 《新闻前哨》2005,(10):75-76
9月13日《湖北日报》千字通讯《掌握话语权传递中国声音》,是记者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现场经过认真采访、深入思考、明辨是非,再“跳出论坛”,放眼全球华语传媒现状,写得很有政治、文化品位,很有“主心骨”,很有逻辑性,颇具新闻学功底的一篇时评。特别是在“论坛”期间,弘扬正气,侧面抨击了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展的严重误读,立意高,有政论性和正确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15日,全国中文新闻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新标委”)正式成立,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是我国新闻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对中国媒体界乃至世界华文媒体界将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本刊特别邀请本届新标委副主任委员,新华社通信技术局局长吕锐同志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就新标委的相关情况以及媒体界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刘娟 《新闻世界》2009,(3):11-13
2008年全国两会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侨报》发表文章称,“两会”的召开,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参政议政的重要日子;对世界舆论来说,则是关注北京、评说中国的时机。所以,笔者从对CCTV-4 2008年全国两会报道进行分析入手,研究国家形象与新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