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这个以某种病为个性标签的时代,人人都喜欢说自己有病,似乎没个拉风的心理毛病,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于是,我们的视野中,就大有一副"全民拖延"之势。那么怎么来判断自己是不是拖延症,程度有多严重呢?现在让我们来严肃地了解一下拖延症。  相似文献   

2.
正拖延症候群无疑是庞大的,以至于"拖延症"成为跨越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群体最有共鸣感的词汇。我们被这一顽疾折磨,拖沓、焦虑,被负罪感、挫败感围绕,但如果你认为高高在上的名人肯定是效率奇高,不会如我等凡夫俗子一样拖拖拉拉,那就错了,其实有为数不少的名人也同样罹患拖延症。我们从小就熟悉的画鸡蛋的达芬奇,因为自己的严重拖延症,给这个世界留下的草稿比艺术成品要多得多。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为了克服拖延,  相似文献   

3.
科学选题绿色出版——谈"选题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与出版》杂志2008年第6期文章——《专业选题的立体式策划和系列化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选题立体式策划和系列化开发"理论与模式的"树形"模型结构图——"选题树","选题树"形象、生动、具体地告诉专业编辑如何提高选题质量,减少选题雷同,科学选题,绿色出版。  相似文献   

4.
陆嘉琦 《出版科学》2011,19(5):11-13
2011年版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在2007年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都有调整、更新、增删,内容变化较大。文章从新增部分内容、更新部分内容、删除或简化部分内容三个方面对《出版专业基础·中级》以及《出版专业实务·中级》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如果你对2011年青春畅销小说《质数的孤独》印象不坏的话,我们要告诉你的是,2012年春季,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将推出一部重磅打造的畅销书《美丽的恶意》。这一次,作者不再是意大利80后物理学帅哥博士,而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厨房设计师丽贝卡.詹姆斯。三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你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怀疑和诧异!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打开天窗》却使之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梁冬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听到这句话之前,我曾经读到过另外一段话:"其实,这一生不管遇到谁,遇到的都是自己的碎片,不同片段,不同侧面、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不同心境的自己 我们从未遇到过他人. 在恋人身上寻找错失的爱;在偶像身上寄托自己不能成就的梦想;在不喜欢的人身上重温昔日的创伤.直到有一天,把自己所有的部分都认祖归宗,全然接纳,就遇到了完整的自己." 《梁冬·遇见》这是一次寻找自我碎片的旅程,不止是我,还有你和他. 我们要庆幸自己能够遇到善良的人,遇到一位能够告诉你该如何认真生活,正确找寻自己精神灵魂的老师. 梁冬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的一小部分碎片去引领我们遇到更多的人,找到更多的自己 上海,是我们找寻自己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8.
孙德宏:《工人日报》社长、总编辑;美学专业博士.作为一张主流大报的社长、总编辑,他不又重新回到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而且出版了一本学术价值颇大的专著.对这本由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出版、名为《新闻的审美传播》的专著,其实,业界不少人都很好奇:作为一线的实践者和管理者,为什么要去做看上去有点儿不着边际的"美学研究"?"新闻"与"审美"扭在一起,是不是"乱点鸳鸯谱"?理论研究究竟给这位业界老总的"本职工作"怎样的指导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2005年语录     
这本书分:"时事·政治"、"文化·生活"、"娱乐·体育"三个部分,收录了在2005年度部分人物对各种社会生活的观感和评述。这些声音曾经深度撞击和搅动着人们的生活这里摘选的是书中部分"语录"。(摘自文汇出版社出版的《2005语录》)  相似文献   

10.
劳模书架     
《新闻三昧》2013,(3):76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澳)詹姆斯·奥沃斯著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3-1-1[成功]"在过去20年里,我做了有关创新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了一套理论,专门讲解市场销售和产品开发的方法,我们把这个理论称为"需要完成的工作"。我们发现,生活中有些任务会定期出现,需要我们去完成。于是,  相似文献   

11.
《别告诉我你懂PPT》是这两年受人关注的一本畅销书,自该书成为图书销售的一匹黑马后,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别告诉我××××"的热潮。笔者专访了《别告诉我你懂PPT》的作者李治和编辑韩卫东,得到了这本畅销书幕后的出版故事。对这本书所做的个案研究,可以为出版人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李昕 《中国出版》2012,(5):48-50
如何做一个好编辑?相信这是所有编辑都关注的一个话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总编辑李昕告诉大家:"真正做一个好编辑,是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成功。"从本期起,本刊将在《媒介文化》栏目陆续刊发他的3篇文章——《编辑的基本功:专业训练和人文修养》、《编辑的悟性:书感》和《职业敏感:编辑的见识和眼光》,愿此系列文章对业内同仁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拖延症作为一种时代病症,很多人都主动"对号入座"成为病人这不仅仅是人们的自嘲,拖延症更像是一种对于当下精神状态的精准描述,它的背后则是这个时代所有人无法抵抗的巨大的焦虑在高速往前奔跑的中国社会面前,人们的心理未必能坚强得跟得上它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刘杲同志于195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和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对出版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各类题材出版物的出版、人才培养、外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强调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其主要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领导、资深编辑家、出版人及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等,在研讨会上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认知、感悟及对他的敬重之情。本刊将陆续选登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为广大编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未来简史》是继《人类简史》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瓦尔·赫拉利主要通过该书告诉读者未来极有可能是什么情况,以及我们如何做好迎接与应变的准备.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漫长发展历史的部分总结,同时又是对人类未来的宏观研究与探讨.一出版便引发了知识界、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辞海》是我国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的百科辞书,是广大读者经常查考的工具书.1965年出版的《辞海·未定稿》和1979年出版的《辞海》三卷本都收有"新闻"、"报纸""新闻学"这三条词目,两个版本的释文大体相同.1981年4月出版的《辞海·文化体育分册》也收有这三条词目.这本《辞海》分册经过修订,其中这三条词目的释文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应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要求,由王中教授主持下和有关教师反复讨论修订的,和1965年版、1979年版的释文相比均有所改动.《辞海》的释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05,(5):16-17
经常听一些孩子家长说:"这孩子天生就笨!"这样的话,我们偶尔也可以从老师的嘴里听到类似的评价,可是<改变你的商业头脑>的作者唐娜莉·马库斯和琳得赛·培治·马库斯就是要改变这些人的看法,并告诉读者们:智力并非天生.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了一年的"名家名译典藏书系"第一辑终于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伴随这套丛书策划、编辑、出版过程的,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喜悦,也有失落,但是最终的心情却是欣慰,因为我们做到了"以敬畏之心,还原经典,把最美的书送给孩子"。希望《虎啸鸟》《风先生和雨太太》《乌拉·波拉故事集》《小哥儿俩探险记》《唉呀疼医生》《小王子》《伊索寓言》和《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每一本都可以成为永不落架的书。  相似文献   

19.
透视三大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中国图书商报》创始人、原总编辑程三国先生发表了《理解现代出版业》长文,借鉴欧美书业的发展模式,将现代出版业归纳为三部分:一般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并对三大出版的功能作了概括,这一框架也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分析出版业结构特征的基本工具。在数字化时代,三大出版的功能并未发生改变,但载体形式、呈现方  相似文献   

20.
《蒙牛内幕》出版后,受到企业界和文化界的广泛欢迎。特别是其中的"蒙牛模式·成就领袖企业的25个法则",被誉为"精华中的精华"。但由于篇幅所限,原著中的"蒙牛模式"较为简约,也不能完全阐释蒙牛制胜之道。于是,便有了现在这本专论企业通用法则的新书——《蒙牛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