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取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证之以前人注疏和文字构形规律,揭示了“仁”字与“仁”词在孔子之前就已出现,孔子“仁”的思想来源于前人,其“述而不作”符合实际情况,于中国思想史研究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2.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仔细地梳理了佛教的有关“牛喻” :在佛陀原始说法和部派三藏里 ,有极其丰富的“牛喻” ,这是佛陀和部派学者为了更好地教化大众而在说法时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方便之一 ;其后的大乘佛教 ,虽然竭力抬高自己而贬斥原始和部派佛学为小乘 ,但是 ,大乘的“牛喻”大部分却来自小乘 ,实际上是对小乘“牛喻”的批判性继承 ;中国的禅宗 ,一向自称“教外别传” ,但是 ,其“牧牛喻”不仅来自大乘 ,而且与小乘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后来佛教学者把禅宗的“牧牛喻”的渊源指定在大乘 ,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诸家关于“篁墩”的由来存在不同看法,明代学者程敏政以“篁”易“黄”,虽获时代认同并载人官方史册,然此说始终存疑,清代学者更认为其凭空臆测,程敏政之“篁墩”说实存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灿金 《小读者》2010,(10):49-49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相似文献   

6.
"■"和"燀"均见于《说文解字·火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字系"■"字的讹误,从火"■"声,属侵部,与属谈部的"惔"旁转。本文从甲骨文字形入手,认为"■"在造字之初其实与"燀"同为一字,从火单声,而"单"与"惔"在上古的读音非常相近,这样就对"■"的字音字形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温习古代典籍,在《孟子·万章》篇中看到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按照湖南师大张以文教授的注解,其意思即为“孔子曾经做过管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读到这句话,首先让笔者感到尴尬的是这里的“会”字读什么音,是“kuài”还“是huì”。为此笔者专门打电话请教一些专家,也查阅了大量资料,一致的结论是读“kuài”。进而使我萌发了探究“会计”一词起源的兴趣。在查阅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会计”一词在我国起源极早,并与一件历史性大事有关。相传夏朝时,各地方官员在大禹的率领下,治水工…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出言吐语自当求其适当,使对方闻而愉悦舒适。”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口头为“语”,还是书面为“文”,语言都要准确得体,也就是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9.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10.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酒食请客.常称为“作东”“做东道”。那么,“作东”一词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1.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12.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13.
《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分析哲学的重要文献,其中提出并拒斥了"所与"神活。文章通过解析"所与"神话、消除"所与"一词的歧义、明晰"所与"来正确理解塞拉斯对拒斥所与神话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11,(11):54-54
“经济”一词最初在《周易》一书中分别出现。“经”解释为“径”,即指阡陌。“济”字从水旁,解释为“渡”,即指渡水。“经济”两字的连用,始见于隋人王通的《中说》(又名《中文子》)“礼乐”篇里的“经济之道”,原意是指经邦济世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的意思。古时有副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夸奖司马迁的文章写得好,赞赏诸葛亮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可知古人所讲的“经济”一词,意在治国平天下。这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财政经济完全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5.
“关系”一词被普遍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负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其汉译英过程中,却有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该文将对“关系”一词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的几个英文翻译版本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诸如“关系”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如在译入语中不能找到相应对等的词汇表达,最好的翻译方法还是音译。  相似文献   

16.
17.
李晓建 《老年教育》2010,(11):48-48
感冒也叫伤风,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医学专用名词。可你也许没想到,“感冒”这个现代流行词最早却出自官场。  相似文献   

18.
《普曜经》中的“大秦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普曜经》,主要讲述释迦牟尼降生、成长到成佛的事迹,又称《方等本起经》,梵名Lalitavistarasutra,共八卷,为大乘之佛传,收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册。西晋永嘉二年(308)正式传入中国,译者为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因为译者熟悉西域多种文字,又了解中国对中亚和西方国家的习惯用语,其译名对解开许多历史之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曜经》有净饭王太子与其教师的一段对话。太子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想让人知的事,尤其是那些弄巧成拙的事一旦败露,人们就会说是露了“马脚”。何谓“马脚”?“马脚”者,马氏之脚也,这里有个典故。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 师:(指读“通晓”)你根据哪个字能快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晓”的意思是知道、明白。 师:“通”这个字作何解释呢?请查字典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