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唐诗人岑参曾两次出使西域,写下了大量西域诗.其中有的记述了长安通西域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描写了西域的气候;有的生动地描写了西域少数民族的乐舞;有的真实地记述了西域战争,这些诗有"史"的认识价值和意义,具有"诗史"性质,在文学史上、尤其是西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岑参的西域诗及其诗史价值我们应予以客观评价和高...  相似文献   

2.
岑参的边塞诗歌独特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西域精魂。  相似文献   

3.
对岑参西域送别诗的研究历来很少见,试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对其西域送别诗进行探析。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描写战争、展示西域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从艺术角度考察,岑参的西域送别诗是集雄壮、新奇、俊美于一身。  相似文献   

4.
在《岑嘉州集》中描写西域风光,表现送别主题的诗作就有70多首,从三方面探讨其西域送别诗产生的原因:首先,与唐代的社会、政治、军事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与作者的个性和独特的经历相关;第三,与唐代蔚然成风的送别之风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岑参诗歌尚巧主景的特点在其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已有体现。其早期诗歌中表现出的归隐之念只是诗人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边塞诗著称的唐代诗人岑参晚年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冬至永泰二年夏曾在赴嘉州刺史任前羁留梁州半年之久,写了多首涉及秦巴山地及汉中盆地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物候的诗歌。从历史地理学角度考察,岑参的梁州诗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写实性,诗人以传神妙笔多角度生动具体记录了唐代中期山南地区的山川地理、物候生态、军事战争、佛寺僧人、官场、军营、栈道及其山民生活状态等区域社会生活画卷,弥补了正史记载的阙失,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因而一定程度上具有史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以其先后两次入幕边地的亲身经历进行"丝路"创作。留存至今的约78首"丝路"之作真实反映了西域风光,歌颂了异域人情,极大拓展丰富了边塞诗的表现内涵。在诗歌体裁上继承发扬七言歌行、绝句的音乐性,尤其在边塞诗作中对七言歌行体的探索与运用,创立"……歌/行,(奉)送……"的歌行新体式,实现了对边塞体裁的创新。同时"丝路"之作所呈现的奇丽悲壮风格体现在对优美、崇高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并力探索,进一步促成岑诗的多样风格。针对近年来文学与地域、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的研究,岑参西域行旅与"丝路"之作不失为一较好的切入点;通过其"丝路"创作的考察,亦可对"盛唐气象"下的"丝绸之路"有一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清代西域屯垦诗”引入高职“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教学中,力图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促进特色学科的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中有风土人情的描写,有边地苍凉的描述,有战士苦寒的申诉,有慷慨激昂的战歌等等,这些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西域的概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岑参诗歌的研究领域由起初的诗本位,扩展到了美学、绘画等领域,诗人之间的比较研究也有新的开拓。呈现出多领域、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态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雪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之一,也是清代西域诗歌中出现频次较高、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要完全理解西域诗,就要结合雪这一特殊的意象来解读清代西域诗歌。  相似文献   

11.
天山是清代西域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天山的高峻、险要既带给诗人强烈的震撼,也是诗人命运坎坷的象征;诗人描写天山时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深重的历史沧桑感,诗中既表达了其对天山的喜爱之情,有时也流露出至西域的愁苦之情。因此,要完全理解这些西域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然要结合天山这一特殊的意象来解读清代西域诗歌。  相似文献   

12.
对岑参在北庭期间创作的"西征诗"所涉及史实,诸家论述多有分歧。根据现有史料,西征的对象应是葛逻禄东支。西征顺利解决了由漠北进入北庭的葛逻禄东支的问题,使葛逻禄汗国、回鹘汗国及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得到协调,对盛唐以后北庭地区的安定,回鹘与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寅是清代西域诗人中唯一一位没有返回关内的戍客。其西域诗数量为历代西域诗人之冠。为其诗集作序者地位之高,在西域戍客诗人中也绝无仅有。通过陈寅的诗作,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一位可爱、可怜,还有几分可敬的"书呆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清末诗人宋伯鲁的西域诗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他的西域诗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在诗中主张安民富民,尽情描绘祖国西陲河山的壮丽,物产的丰富,把这里的花花草草都写活了;他的《胡桐行》是描写胡杨的绝唱。  相似文献   

15.
唐代西域诗是对西域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对唐代西域民俗有着比较全面的反映。这种风俗的反映,不仅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魅力,也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唐代西域诗中所反映的西域音乐、舞蹈、人群生活方式等的研究,探讨了唐代西域诗中民俗特征的丰富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于鸦片战争失败后被流放新疆三年。这期间他写了不少表现警惕英国帝国主义、建设边疆、歌咏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诗歌,表现了这位伟大爱国政治家的崇高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新疆大兴屯田,农业发展卓有成效,农事诗就是这一情况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反映。清代西域农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描绘的内容广泛,主要涉及农业生产条件、农作制度、生产过程、粮赋征收与调运、农业物产和农业贸易等方面,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清代新疆农业诗史。这些诗歌多为诗人亲见、亲历创作,写实成分较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但可以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而且补充了很多史籍所未提供的历史资料,对于清代新疆农业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音韵学在柳州方言区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区普通话教学应针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进行辨析,本文利用音韵学知识,从声、韵、调三方面探究柳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以便在柳州方言区普通话的教与学中掌握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清代西域诗蔚然大观、影响深远,成为清诗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流派,是清诗苑中独具风韵的奇花异卉.诗中描写对象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光、民族色彩、民俗风味、文化情调.清西域诗彰显了清人积极开朗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内心世界的拓展,扩展了清诗的境界.但囿于诸多困境,清西域诗研究的程度与其在清诗乃至整个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此文对清西域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爬梳,继而加以整理与归纳并对清西域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