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东 《甘肃教育》2007,(12X):55-55
一、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 (一)情感型思维障碍情感是由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良好的情感可起到激发、维持学习动机,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引发人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以下一些因素会使学生产生情感型障碍。  相似文献   

2.
教师不能无视情感教学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打开学生情感大门,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思维。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延迟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多元思维空间”等角度,探讨提升学生情感思维的有效策略,落实提升学生情感思维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洁秀 《教师》2014,(24):39-39
情感是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出现了念课本等无感情教学的现象,影响了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小学是学生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基于情感的教育,将情感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思维方法各异,所以难免会产生偏差和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改正外,还要努力挖掘“错误”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巧用这些错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后,学生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启动、促进和延伸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把情感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和学生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在需要、动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下.当思维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种思维流。在思维流的作用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学习中信心十足、记忆力增强、联想丰富,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思维是与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认知周围世界的过程时会产生奇妙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土壤。所以,在教学《三亚落日》等写景抒情散文时,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构建快乐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教学《石壕吏》为例,探讨思维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阐述运用质疑、对比、想象、比较、判断等思维方法,生成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实现读者情感与作者情感、文本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在思维训练中丰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思维是与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认知周围世界的过程时会产生奇妙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土壤。所以,在教学《三亚落日》等写景抒情散文时,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构建快乐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意”寓于“情”,“情”生于“意”。语文教学对文本中情感内容的理解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孤立化。情感相互纠葛、冲突、制约,产生对立、因果、相关等关系,形成独特的文学张力和审美,就是“情感制衡”。研析文本中情感之内涵、联系、逻辑等“制衡关系”,带领学生感受文本因“情”的不同关联而产生的文学魅力和美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影响。教师积极的情感容易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自由,精神振奋,思维也会异常活跃。相反地,教师消极的情感,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压抑感,使课堂气氛沉闷,扼杀学生探究、讨论问题的欲望,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说,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发挥和利用情感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认知冲突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纳入或解释新学习的内容时,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它能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思维不断演进的积极生态场,以实现学生情感、思维的高投入。教师应采取按需设置认知冲突、互动突破认知冲突、巧妙延续认知中突等实践性对策来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维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由此让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在教学中我们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非智力因素不可或缺。情感是思维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情感教育”点燃学生思维之花。在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情感美可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情感教育”使数学课堂充满探究的氛围,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声乐情感教学旨在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把握发声机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进行正确地歌唱。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等整个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因为情感因素可以从时空上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用学生能理解体会的情感因素作为媒介,催化出他们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  相似文献   

18.
龙翠翠 《现代语文》2014,(11):55-56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感情更为复杂,描绘的社会图景更为广阔,是融审美、推理、悬念与情感等为一体的文学形式,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可以有不同的心理体验,不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而且通过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语文思维。但是在小说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把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或评论家的鉴赏定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背那些知识点,这种缺少思维参与的小说阅读。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激发人性思维、行动,促进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更专注,通过情感教育渗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热情,拓展思维创新,在吸收数学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情(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知(感知、想象、思维、记忆)辩证统一、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