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而对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问题,如践行模式及模式践行等,却很少涉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即"以育人为中心",以"以技能立身"和"靠素质发展"为两个基本点,构成了自己的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践行模式。其中,主要抓了形成全院以育人为中心格局、对学生进行树立产业报国理想教育、对新生进行以"思想四对照"为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和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等4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在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我们尝试构建德育"心"模式,以期达到"以德育心、以心育德"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论述了德育"心"模式的涵义、目标、实施原则和实施途径,以期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服务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结合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本文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基于地矿行业标准"项目引领、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地质找矿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此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中"全胜"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发展趋势,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3S"(soldier,student,staff)创新教育模式正体现了这一战略思维。"必以全争于天下"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最高目标思维,"知己知彼"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根本战略思维,"上下同欲"是"3S"创新教育模式"全胜"的必要条件思维,"以患为利"、"能因敌变化"是"3S"创新教育模式持久"全胜"的保障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观照视角,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做智性的建构尝试,以期还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人本主义内化为逻辑基点,以职业核心能力为问题轴心,对首要旨归"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途径"在真实的情景中学"、核心内容"有意义的学习"、关键环节"师生关系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五个向度进行考察,构建合乎教育本然面貌的价值维度以及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创生迁延的解析范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主体教育"、"个性教育"、"个体教育"、"自主学习"、"自学"等教育模式被突出高扬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层面,之后产生的问题是这些教育模式无论是塑造"主体"还是养成"个性",都没有在学生身上鲜活地找到一个准确、具体的心理载体,而显得笼统、抽象。实质上,无论是"主体教育"还是"个性教育"都是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由此,塑造、养成某种"自我"应该是这些教育模式追求的核心,这样以主动、自觉塑造自我的自我教育就必然成为了"主体教育"等教育模式的枢轴,从而就在自我教育与这些教育模式之间生出了层次不一、复杂多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食品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嵌入式"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和评价进行了探讨。以三阶段培养目标核心,以"嵌入式"教育平台和专业技能提升平台为关键,以培养具有工程意识、设计水平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理论教学、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三个阶段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柔性"嵌入",形成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嵌入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应用,应用的"三度",即广度、深度、效度构成了衡量信息化对教育发展服务效益的关键。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率先提出并建成"综合服务大平台",以此为支撑,构建了6类人群的个人网络空间,在"三度"上作了开创性的探索。本文重点从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的设计理念、体系架构、建设与服务模式以及发展设想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探讨了"校企合作、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根据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双证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教育部批准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通过改革,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条件下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结合内蒙古地区实际、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以目标为本、规格为限、学生为中心,提出了"目标引导四维互动五学共促模式",即内蒙古电大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2.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的新创举。实行按需招生、分段培养、定向就业、强化学生核心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是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该模式构建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五大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基础、突出师范特色,提升综合素质、实施分向培养,关注基础教育、着眼持续发展是该课程体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作是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和趋势。双语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工作,本文论述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并以"技术编程"课程为例,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强化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会计专业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追求。基于人本理念的学理基础,新教育实验是"新"的教育,"心"的教育,"行"的教育,"幸"的教育,"星"的教育,"信"的教育;新教育实验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努力建设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教育课程,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新教育实验通过"六大"行动及新教育每月一事,实现"四个"改变,即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高职院校同样有可以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宋丽 《广西教育》2012,(5):19-20
柳州市潭中路第二小学参与项目实验以来,确定了"生命教育"为办学特色,以"为每个孩子生命精彩而奠基"为办学目标,初步形成了"尊重、温暖、宽容、和谐、勤奋、卓越"的学校新文化。"生命教育"以"真实善美"为核心,以"七彩生命课堂"为阵地,通过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学校现已形成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3+3校本教研模式",同时打造出学校德育特色亮点。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学校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  相似文献   

17.
高校就业指导理想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在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核心任务,着重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六个要素——理念、策略、机构、人员、内容和方式,构建了一个高校就业指导理想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核心,以全程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为主要内容,形成"三层四阶"指导策略,创设"两级管理+专家辅助"领导体制,构建"校—院—系—专业"四级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民族师范院校"援教顶岗"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援教顶岗"教育实习模式的内涵、创新性和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民族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质量、推进民族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改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遵循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与制约的规律,在经济与教育的双重视野下,积极探索以"目标引领、技艺引领、就业引领"为核心的"三引领、三结合、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金城 《考试周刊》2012,(3):180-180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而提高城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针对我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我提出了以"区域互动教研"为手段构建开放式教研模式的思路,并提出"分片互动,城乡联动,名师、名校引领"的教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