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离开世代相依的土地而涌入城市,或务工,或经商,被他们遗留在家中的学龄期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和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给这批学生营造一个多维度的优良的育人环境。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对其道德成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人们关注的更多是那些进城的农村儿童、少年;其实,流动人口子女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被留在了家里,即所谓的“留守子女”。据报载,一所农村学校有23个教学班,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子女”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4%。为更全面的了解父母外出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本课题选择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比较多的湖南、河南、江西三省各一个乡(镇)作了调查。本报告就是根据2001年(6~8月)暑假对湖南、江西、河南的调查资料,试着对此做了一些探讨,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彭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3):116-117,125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当今的热点问题。留守子女正处在一个受教育的关键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同心协力关心他们,使其健康成长。然而对他们的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农村留守予女教育问题,构建农村留守子女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目前,教育部门需纠正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针对“留守子女”家庭结构单薄化和家庭结构功能失调,亲情缺失而引发的心理、性格问题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留守子女”实施爱的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同时,社会、家庭及关工委等部门要通力协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缺失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的现实路径是学校教育“补位”,即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人格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功能。可尝试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人格教育的内容,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学校中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互助小组”等方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心,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采取措施。即:逐步改变现有户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从法律层面加强外出务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意识,引导农村父母认真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转变学校教育观点,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课程。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当前,应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留守子女现状分析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亿,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下千万,这些普遍却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教育界也给予了留守子女现象足够的重视,例如朱科蓉等对江西、湖南、河南三省留守子女进行了调查研究;周宗奎、孙晓军等作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研究;王东宇作了小学留守孩的研究;周全德做了“关于农村空巢学生问题的思考”的研究……笔者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利用假期走访了川东某小学,该学校位于川东一个…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的亲子教育缺失给“留守子女”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习成绩普遍比正常家庭子女差,人格缺陷令人忧,行为问题多。产生这些不良影响的原因有家庭监督失控,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日常生活环境和学校及社会环境的不良等。最后呼吁并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使“留守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贾梅  刘雪娟 《文教资料》2012,(29):115-11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上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而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同时政府、学校等又无法关爱到所有的这些孩子而导致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保证,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道德、心理、学习、人生观、世界观等出现了严重的偏向和错误的认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因无法支付城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加之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歧视问题,往往会选择让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幼儿。本文立足于现实,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0-6岁)及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分别对留守幼儿家庭、学校、社会提出建议,以改善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问题,使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考察与分析了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的由来及“留守子女”的成长现状,指出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留守子女”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随着农民工流的扩大而不断恶化。其影响不仅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人口素质提高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外来民工子女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被称之为“留守儿童”。近年来,在某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悲剧引起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长期分离对部分孩子。尤其是处于学前期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而目前学校和社会对此问题并未引起重视,几乎没有任何应对举措。我认为,我国长期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及“户籍管学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的体制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并延续至今的第二次民工潮,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部分农民工在流向大城市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部分子女被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与关怀,在生活、学业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不少困难。要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工作,需要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社会传媒的消极作用对农村留守子女的思想观念、心理健康和道德行为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必须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式,解决留守子女的德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A3):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发展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学校教育不能被动等待或无所作为,而应不断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的代理监护功能,强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处于快速发展轨道,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步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的生力军。受多种因素制约,他们大多数中的子女,只能留守家中,成为“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享受不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逐渐出现了新的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关注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