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取向问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问题。在社会转型进程中,在价值观念变革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撞击、冲突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应当以当代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建设有自己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的现实需要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发展完善的要求为依据,解决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即价值主体取向、价值目标取向及内容取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发展,更牵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走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而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能拓展核心价值观的外延。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坚持导向与取向结合,在导向中实现取向的发展,使导向回归取向又高于取向。  相似文献   

3.
正处在转型性发展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增进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制度与体制层面的认同,又是一种政党与国家层面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理想与目标层面的认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产生凝聚成员共识、校正价值取向的政治社会效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魂聚气的思想武器,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理想信念动摇,同时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是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现实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自觉地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和谐进步的一项重要尺度,努力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关于公平和正义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开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应把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列.影响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低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地方党组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高;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等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努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环境;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本质、价值取向和具体体现。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重大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且还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以共同富裕为原则,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富有梦想、年轻有为的一个群体,是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塑造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受到广泛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为大学生价值取向提供明确的方向。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影响和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校更加要强调"知"与"行"的结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有效利用国际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女大学生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以及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条件下,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者必须加强对高校女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增强其抵御社会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特点,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进行正确引导,具体做法主要有: 1.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 首先,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强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建立起适合中国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以丰富的理论编织而成的,这个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这一理论体系向实践的转化,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思想整合,这是理论功能的体现。理论应实践的需求而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积淀,体现了社会需求与理论供给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达的就是国家和社会的总体诉求,作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一面思想旗帜,它的价值取向正是对国家和社会总体利益诉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为线索,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丰富发展了的、被实践检验正确的、形成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成熟和理论自觉,内在地体现出中圆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实践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单具有名称、概念的性质、属性,而且更加彰显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赵飞 《文教资料》2011,(5):224-226
在"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重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当今社会,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相应地带动了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转型,从而使我国社会步入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期,在大力倡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社会价值体系发生变化,青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也随之发生转变。青年大学生道德观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加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要拯救重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对国家级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荣辱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体验。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对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也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构指明方向。从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其演进入手,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树立共同理想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目标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意志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树立共同理想,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目标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主义新型组织的本质属性,它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行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切实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彰显大学生精神,突出办学特色,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云超 《江苏高教》2015,(2):135-1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未来中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高度。只有找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从"知、情、意、行"四点入手,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自信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