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根本看法,当今时代已从知识旁观者理论、权威型知识观和浅表类型观向参与者理论、批判型知识观和深层类型观转变.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和增强高等教育活力,必须顺应新知识观的要求,变革教学方式,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倡导兴趣情感态度全面目标的达成,突出建构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尊重主体的个性化参与体验和理解,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1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实践尝试,论述了教学型高等学校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培养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创新教育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提出了"知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兴趣是创新教育的活力,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实践是创新教育的根本"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曹莉 《教育》2012,(5):56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根本,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还要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播新的思想和知识,高等院校肩负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国家的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十二五"期间将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期,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根本,高校所肩负任务的完成,有赖于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人才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化是人才变化的重要趋向,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明确人才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高等教育应对人才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系统优化和制度创新三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高职外语专业的优势在于规模大,市场需求强劲;面向更广泛的职业岗位,积累了更好的校企合作经验;实施系统化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全面素质教育.其劣势在于人才层次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独特性不彰显.其机遇在于面临现代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趋势、实践性知识地位提升、评价标准转向职业性.其风险在于被普通高等外语同化、被社会培训挤压,以及实践性知识体系转型殊为艰难.  相似文献   

6.
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职业适应性差是导致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及行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探索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旅游人才职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在实现了校内实习基地"生产化与教学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支撑的行业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以"人才订单"培养模式为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超常规发展,我国出现了"知识失业"现象,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深化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外应对"过度教育"问题的经验,对我国解决"教育深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薪酬制度;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吸收各层次人才;对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把握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学院①在跨越"规模效益期"步入"实力竞争期"阶段,如何准确把握现实,选择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正确道路问题,已成为摆在每一个竞争者面前的现实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生源特征,在现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独立学院必须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打遣办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创造型人才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因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变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高端应用型人才已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形成共识,也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校企协同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识教育基于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出,不仅要为大学生胜任工作做好准备,更要为大学生安身社会、享受工作做好准备。专业教育通识化、通识教育专业化是高校培养市场需求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是英语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各类院校在复合型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着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格局,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复合的初级阶段,更要在思想和文化的复合上作出更多探索,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英语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成教持续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构建,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人力资源市场,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成人教育发展观,全面地更新成人教育的观念,以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化、大众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加速培养复合型、技术型人才,才能使我国的经济迅速融入全球化经济领域,从而开辟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中高职衔接的历史逻辑、现实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高职衔接问题一直没有绕开社会政策导向、市场人才供求关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演变这三条历史逻辑的控制。以历史逻辑为视角,中高职衔接正处于中高职吸引力被不足、中高职高端发展受限和职业教育体系代表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中。实现超越,需回归职业教育自然吸引力,拓展后中高职衔接阶段发展空间,丰富中高职关系内涵,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多种预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园林事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我国数量和质量日益高涨的园林建设市场,急需培养一支高素质、多元化、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要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要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以技能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张已成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而高等教育发展资源过于集中和资源配置方式过于单一、追求规模效应和赢者通吃的社会心态、忽视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等,则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证明,尽管小型大学有其弱势,但它们在教学质量和人类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要实现多样化和层次化发展,就应当给小型大学让出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实践课程是社会发展对于高职人才发展的需求决定的,就业市场对于高职人才的要求从一般技能型人才向综合型的高职业能力人才转变。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人才发展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制定科学化的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从而深化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高职教育实践课程需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个人发展为核心,以社会实践要求和企业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开放教育与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开放教育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终身教育,进行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自学考试开放教育主要内容就是在自学考试及基础上进行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沟通和衔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化。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试图探讨以开放教育为桥梁,进行多种教育形式的衔接,实现多样性人才培养,以期能够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创业教育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即大学生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无法有效匹配。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创造性人才,迫切要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为此,只有建立大学生就业力的创业教育驱动机制,通过创业意识、精神、知识、技能、实习、实战等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