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Euler演段的证明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解决《数论》教材中的两道典型例题的困惑,给出解决困惑的强有力工具——Euler演段,在给出Euler演段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归纳法对它的正确性给予证明。再利用Euler演段解决高校数学专业的专业课《数论》中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解k元一次不定方程、解一次同余方程、求连分数展开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体现Euler演段在《数论》中的综合应用,强化学生对Euler演段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Euler演段解决《数论》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杨仕椿,男,1969年生,四川西充人,中共党员,硕士,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初等数论》、《竞赛数学》等课程的教学,以及代数、数论、组合以及编码的研究。杨仕椿教授从教二十余年,在《初等数论》、《竞赛数学》的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成果丰硕。主持四川省精品课程《初等数论》,组建学校教学团队《竞赛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主持学校科研团队《数论、组合与编码研究》的建设。杨仕椿教授在教学教改方面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四川省师德  相似文献   

3.
Fermat-Euler(小)定理是初等数论中极为重要的定理之一,最早由费尔马(Fermat)于1640年提出(未证明),欧拉(Euler)在1736年证明.在中学数学竞赛中,Fermat-Euler(小)定理及其应用被列入《高中数学竞赛大纲》(二试).主要应用在解数学竞赛中求余数、整除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初等数论是主要用算术方法研究整数最基本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 ,是数学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公元前三世纪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证明了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并给出了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给出了解一次同余式组的算法 ,即著名的孙子定理 ,国外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 ,这是初等数论中一个重要的定理。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 ,费尔马 (Fermat)、欧拉 (Euler)、勒让德 (Legendre)、高斯 (Gauss)等人的工作大大发展和丰富了初等数论的内容。特别是 1 80 1年 ,高斯出版了著名的《算术探…  相似文献   

5.
由《中等数学》编辑部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丛书已经出版。丛书分《初等数论》《组合数学》《初等代数》《几何问题》《数学奥林匹克原创题集》共五个分册。本丛书精心挑选了《中等数学》近十年来刊登的"数学活动课程讲座"(高中)和"命题与解题"栏目的文章,目的是引导数学竞赛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本丛书针对性强——选材涉及从国内到国际各层次数学竞赛教学知识点,对参与  相似文献   

6.
Matlab语言是计算机数学语言,在高等应用数学的各分支中应用广泛.文章利用Matlab语言编写程序求初等数论中Euler函数和数论函数的值.  相似文献   

7.
以希望杯试题为依托,就初中数学竞赛中所涉及的初等数论问题,根据运用初等数论知识进行解题的方法与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中的解题方法,总结出作为竞赛辅导老师应具备对于相关知识的本质内容的理解并能对不同方法进行甄别、优化,以此作为对初中生进行竞赛辅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师范院校的小教专业开设《初等数论》课程的必要性,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并且提出如何开设好该课程的教学建议,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教师。本文科学地描述了初等数论的学与教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初等数论的学与教主要指的是师范院校为学生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及数论特有的思想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数论的未知领域做准备;另一方面有利于将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更好地把握初等数论的教学。教师要有机地将初等数论的学与教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掌握数论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进一步养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Newton identities是一个在初等数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恒定式,灵活巧妙地应用Newton identities及推论,可以使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该文在对Newton identities及推论进行初等证明的基础上,论述了它在高师院校数学学院专业课程初等数论、竞赛数学、初等代数研究选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51年阿基米德提出的太阳神牛群问题,至今仍是数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初等数论和代数数论的发展,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鉴于此,在Ather和Lenstra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初等方法给出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