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媒体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特色,但在报道司法案件时往往与司法独立要求、司法程序规则和法律事实诉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以至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莫衷一是不明真伪,影响了司法判断的明确性和司法权威性,甚至模糊了法律是非观。本文从媒体与司法双视角探讨了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的可能性与具体办法,借以谋求司法与媒体的和谐共建之道。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魏征在任侍中(即宰相)之前,曾担任过尚书省右丞(贞观元年至三年),直接分管刑、兵、工三部的事。魏征在这三年中,接触到不少刑事诉讼方面的案件,因而在司法、执法中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后来,他为了帮助唐太宗“以法治国”,“慎终如始”,把这些经验逐步总结出来写成奏疏提供给唐太宗。贞观十年到贞观十四年,魏征就刑事诉讼方面的问题先后向太宗李世民写了四封上疏,即《理狱听  相似文献   

3.
“春秋决狱”是汉代的一种特殊的审判方法 ,它实行“论心定罪”原则 ,以儒家经典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和原则审判案件 ,标志着传统法律的儒家化 ,对封建社会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的发展普及,给司法带来深远影响。自媒体在扩大公众司法参与方式、反映公众对司法的认知和期待、拓展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线索来源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检察机关的外在舆论监督,加剧了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危机和对司法独立运行的干涉。面对自媒体所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检察机关从确保案件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检务信息充分公开、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等方面探求执法公信力的提升路径,才是根本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反映了司法不公的社会现实.因作者身份地位有别,前者的叙述角度以民为本位,后者则以官为本位;前者感情激愤,后者情怀温厚.以民为本位,冤狱惊人耳目;以官为本位,疑狱费人思量.昭雪冤狱,则寄希望于清官;辨析疑狱,则感叹于狱情之万变.一个批判的是体制,官虎而吏狼,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个思考的是狱情,吏、役与讼师成干扰司法之元凶.  相似文献   

6.
秦代“狱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论决狱案和案情清楚的已决狱案之间的比率大小、已论决狱案中罪犯统计数字和郡向廷尉上谳狱案中涉案人员统计数字的比率大小,以及郡县上报囚犯因严刑拷打等非正常死亡的数字等。“狱计”文书是在狱吏处理的狱簿基础上汇总制作而成。上计时县廷所呈送的“狱校”,性质可视为“计偕”类簿籍,主要起核校“狱计”文书的作用。除了实行“狱计”考核外,秦代还建立起了从中央御史、廷史,到郡级监御史、执法、卒史,再到县廷之覆狱狱史、狱佐的覆狱机制,以应对狱吏在治狱时可能出现的“不直”或“纵囚”等问题。秦代为保证治狱活动在基层的有效运行,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7.
东汉的黄门北寺狱是设在宫禁之内的诏狱,囚禁对象主要是反对宦官专权的朝野士大夫。狱内审讯、监管由宦官负责,经常非刑虐杀犯人。该狱囚犯经历的司法审判程序和其他诏狱有别,多是宦官矫诏或唆使皇帝直接下诏拘捕,以避开外朝官员的审查覆议。外戚、士大夫针对宦官把持的这所监狱采取了争夺与反制措施。“党锢之祸”后,随着汉末政治形势演变,黄门北寺狱的地位与作用逐渐下降,直至毁灭。  相似文献   

8.
台湾之狱是中国近代第一起重大涉外案件。通过对这一案件始末的考察,可以看出其中的英船是战船,传统的商船说与史实不符。中英间因杀俘而引发的交涉、分歧,源于不同战争观所衍生的生死迥异的俘虏处置观念。道光帝对台湾杀俘案处理意见的前后变化,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处理涉外案件的基本思路和两难处境:既要满足列强要求,又想竭力维护传统价值和君主权威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名字叫陶盂(逃狱),“逃狱”是个跟他名字一样好玩的人。有一次我们班下午上化学课,化学老师看见坐在第一排的“逃狱”在睡觉,说道:“陶盂,站起来。”“逃狱”从梦想中醒来,化学老师说:“念一下这道题。“逃狱”身后的同学这时急忙告诉他讲到哪道题。“逃狱”听到后好像心里有了底儿,大声朗读道:“已知,乙烷的质量为0.25克,睾烷的质量为……”在那一瞬间班里的同学都憋着不敢出声,我们的化学老师年纪不大,站在讲台前忍了又忍,最后笑出了声。这时同学们再也不用强挺了,爆发出有史以来最热烈的一次笑声。…  相似文献   

10.
“春秋决狱“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秋决狱”所决的都是政治、司法中的疑难案件,应称为“引经决疑”才更准确;“春秋决狱”在汉武帝以前即已存在,汉武帝时开始盛行,但仅是政治、司法惯例,至魏晋南北朝时才形成法律制度;“春秋决狱”至唐朝基本结束,其余绪则延至南宋;“春秋决狱”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应当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1.
对哈萨克语的从格与向格的相似点和带从格与向格的词语所共同表示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及表现的形象性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进一步探讨,并用实例进一步证明从格附加词尾缀加在名词后时,其词汇的附加语法意义基本上和向格词尾的意义相反.  相似文献   

12.
Cases of failure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民事案件呈现刑事化处理的趋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公权力对于私权利的侵害.以颜立燕案为切入点,分析和论证民事案件刑事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外围格是工具等语义成分,它常常作为附加语引进句法结构,也可以作为论元引进句法结构,后一种用法常常被忽视.外围格可以由扩展动词的功能范畴引进,它在句法行为上不同于附加语,前者可以阻止动词后的宾语的话题化,而后者不能.两种不同的身份也可以解释说话者的语感差异,作论元时为工具受事,可以被"的"字结构转指;作附加语时为纯粹工具,不能被"的"字结构转指.  相似文献   

15.
16.
In profess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case writing and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re widely used and well developed. Social work education has also made extensive use of cases in its writing and curricula, though less systematic attention appears to have been given to case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a project to write social work cases and teach from them. Educational assumptions, strategies, the roles of the teacher, and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case teaching are discussed. Also addressed are features of this approach that help students rehearse for the critical thinking, choices and adaptability demanded by contemporary social work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芝 《培训与研究》2002,19(4):103-105
章运用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定义法则论,对教学案例的概念作了简明的诠释,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教学案例的撰写作了常识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具体案件公正解决"是现代国际私法学界所追求的一个目标.本文通过研究指出这是现代冲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并非冲突法发展的一般趋势.实践中我们应将现代法律选择方法与传统冲突规则相结合,以求得个案最公正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1活动主题   掀起青春的“盖头“--青春期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2活动背景   “青春期“是所有中学生敏感的话题;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闪烁其词的问题;是有些生物教师轻描淡写的课题.回避还是迎难而上?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必须作出抉择.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将本内容的教学改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师生互动高潮迭起.原本难以启齿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困惑,学生们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找到了答案,这为学校如何开展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名辩举隅     
名与辩的讨论始于春秋,盛于战国,衰落于秦统一六国。运用归纳列举的方法,分析儒家、名家和墨家名与辩的思想。孔子的"正名"说开启并推动了先秦时期的名实关系大讨论,其开创意义不容忽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唯谓"之说,已经使名实问题的讨论从服务于政治需求的"正名"说中分离出来,走向了"专决于名"的抽象研究,其学术思想,不失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荀子重"辩",但荀子的辩并不是争胜的论辩,而是教化礼义的谈说之术;墨子倡导并研究"谈辩",后期墨家形成了墨家独到之辩学,对"辩"进行了首次界定及功用的全面概括。名学与辩学具有表述和论证方法方面的内容。对此了解,既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中重智一面的继承与弘扬,也对今日生活中论说、交际与求知的成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