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闲笔”的概念并未有权威工具书进行命名。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称之为“游离于叙事线索之外的细节描写”[1]。后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认为“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2],这一观点得到学界认可。  相似文献   

2.
“闲笔”是王蒙小说语言运用中的普遍现象。从表现功能上说,闲笔可以增添语言的情致,使语言更有趣味。从叙事功能上看,闲笔可以调节叙事节奏,制造间离效果。从文化功能上说,闲笔扩大了生活内容的表现范围,体现了广泛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二回的叙事承接第一回,用冷子兴演说的形式预写贾府情况,看似闲笔,实则有意用"冷"语闲笔作开场,引起下文叙事。而这一回包括回目联句的四处韵文则寓写故事的"兴衰"背景。  相似文献   

4.
所谓“闲笔”是指在叙事作品中,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纡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驰间歇的一种叙事手法。“闲笔”有时初看起来好像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游离主干的蛇足、败笔。其实,  相似文献   

5.
“闲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为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迂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弛间歇等的一种叙事方法。“闲笔”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可有可无,细细品味,则独具匠心,不可或缺。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切不可忽视“闲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认知叙事学作为经典叙事学的跨学科延伸,致力于建构叙事阅读的普遍理论,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研究是认知叙事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三类人物认知理论,即人物思维风格的认知研究、人物思维的认知过程及综合的人物认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既可用认知理论来深入研究人物的思维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叙事交流的效果,也可以用认知理论来研究读者对人物及其思维的认知过程.前一种方法是对修辞叙事理论的丰富,后一种方法则是认知诗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闲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为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迂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弛间歇等的一种叙事方法。闲笔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可有可无,细细品味,则独具匠心,不可或缺。我  相似文献   

8.
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一直是毕飞宇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之处。在小说中,毕飞宇巧妙地以弱化的、超越的、对峙的时间姿态和空白、静述、闲笔三种叙事时间节奏生动有力地展示人物性格,凸显叙述者对历史的思考和生命的体验,由此形成了毕飞宇小说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  相似文献   

9.
"闲笔"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从与"闲笔"相关或相联系的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或文学现象及理论入手认识它。首先",闲笔"之"闲",古代文论家们赋于它闲暇、自由、自然、随意、不受约束、从容不迫等诸多特征,其与"正"和"忙"相对。作为闲笔,也有以上的性质。"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是"闲笔"重要的特征。其次,"赋、比、兴",特别是"兴"在抒情文学中的地位及其表达效果同叙事文学中的"闲笔"很相似,钟嵘所谈的"赋"与"比兴"的关系及兼用原则移之于"正笔"与"闲笔"非常适合,朱熹所定义的"兴"及后来研究者生发的其艺术表达的效果又与"闲笔"的审美艺术效果相似。再者,"闲笔"艺术的运用应该是小说艺术的回归,是"因文生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闲笔"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从与"闲笔"相关或相联系的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或文学现象及理论入手认识它。首先",闲笔"之"闲",古代文论家们赋于它闲暇、自由、自然、随意、不受约束、从容不迫等诸多特征,其与"正"和"忙"相对。作为闲笔,也有以上的性质。"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是"闲笔"重要的特征。其次,"赋、比、兴",特别是"兴"在抒情文学中的地位及其表达效果同叙事文学中的"闲笔"很相似,钟嵘所谈的"赋"与"比兴"的关系及兼用原则移之于"正笔"与"闲笔"非常适合,朱熹所定义的"兴"及后来研究者生发的其艺术表达的效果又与"闲笔"的审美艺术效果相似。再者,"闲笔"艺术的运用应该是小说艺术的回归,是"因文生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