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夜书》是韩少功2013年发表的书写知青故事的长篇新作。作为一种知青群的集体亮相、知青故事的再延伸,作者把笔触扩展到后知青时代的社会百象,探讨知青那一代人的精神历程。《日夜书》中韩少功所虚构的这些知青故事是以半碎片化的回忆叙事呈现的,从中我们能挖掘出更深的意味。而对后知青时代的集体精神后遗症,作者也进行了全方位地分析与诠释。在那个知青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到新时期之后的社会激变期,知青一代也经历着乌托邦的追寻与幻灭。  相似文献   

2.
韩少功的《日夜书》讲述从知青岁月到后知青年代的知青故事,直面知青在社会转型期各自的命运遭遇,关注知青对理想的追寻和理想失落后的无奈。《日夜书》用"私奔"这种仪式来暗示青年人对理想的某种冲动,追求理想的行动受到挫折之后,这一代人没有回避历史,而是选择反思。小说制造出一种距离感,以便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充分的思考,小说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去讲出人性丑陋的一面,去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这是一部晚年的作品。《日夜书》是认真地思考当年知青在当今社会中的命运变化,并用实验的文体、敏感的语言、折叠的时间等多重元素来开启对后知青的叙事。  相似文献   

3.
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执着地探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通读陈染文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孤独,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陈染的“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思想勇敢地超越了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的拒绝性欲、温柔顺从、拘泥于家庭生活的形象的描写。他拒绝对于女性“无性爱”的描写,写出了女性的自然情感。他颠覆了传统男性中心视野下的女性角色。他对女性进行了多角度的关照,让女性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示自己。这种超越在哈代的两部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两个女性形象的对比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并由此影射了哈代所创作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认罪书》是一部关于"罪"与"认罪"的作品,金金是小说的女主人公,是小说情节的穿针引线者,金金的身份是十分特别的,在小说中并不固定,而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自我主义者—复仇者—揭秘者(忏悔者)这几个阶段,金金身份的变化是小说的关键,其带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古至今,秦始皇的形象在“殷鉴”中成为“残暴”的代名词,在历史的塑造中也不断往片面简单的脸谱化人物靠近。然而其在《史记》中的形象却仍是丰满立体、个性鲜明的,《秦始皇本纪》表现了始皇由创建帝国一统天下的英主转变为残暴帝王的过程,司马迁本人对其态度亦非常中肯客观,是将始皇当成一个初创天下而缺乏经验的悲剧英雄来创作的,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史公的遗憾和惋惜。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由8个短篇故事组成,讲述了几个女人“逃离”既定命运的经历。其中的三位女性卡拉、格雷斯及朱丽叶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选择逃离的方式耐人寻味。三位女性角色逃离后的命运各有差异,逃离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9.
在林语堂所著的<武则天正传>中,武则天是智能犯罪的典型,是权力至上的恶魔,是颠覆伦常的女皇帝.但是,在其骄奢淫逸、有违人伦的背后,武则天的聪明才智与宏大志向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世界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海明威作品众多的女性形象里挖掘出当时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真实状态以及他对女性的独特关注。  相似文献   

11.
娜朵是拉祜族第一位女作家,一直为本民族及其女性而写作。娜朵在女性书写过程中一直关注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命运,并不断寻求男性与女性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短篇小说集《绿梦》为例,解读娜朵小说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对理解拉祜族女性文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就题材来讲,当代作家方方的长篇小说《软埋》,是一部讲述鲜少被文学提及的土改历史的小说。作者试图通过现实主义笔触,使影响整个当代中国社会生态的那段历史真实浮出历史地表,也使每个历史亲历者都不愿记忆、不愿讲述的那些惨痛记忆一一得以呈现。作者以此告诉读者:拒绝遗忘,才是我们面对历史的正确立场和态度。此外,从艺术特质来说,无论是作家努力营造的"双线索并行,逆时间叙述"的结构形式,言说历史的"人性"视角,还是具有传统情韵、规范汉语的书写方式,都使这部作品成为近十年来长篇小说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13.
《洛丽塔》像是扔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文化领域中的一颗手榴弹。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弦呢?是魔鬼还是天使。是诱惑人的少女还是被蹂躏的少女?而事实上对于读过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的人来说,对洛丽塔的形象仍觉些许模糊,无法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洛丽塔现象”对于引导教育21世纪的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方小说《一唱三叹》的主人公玲妈曾对国家有着宗教般的忠顺,以国家为终极信靠的理念成了其伦常日用之规范,她完全自觉自愿地捐弃了生活的属己空间,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终极归宿。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除了墙上破旧的奖状,玲妈贫病交加,一无所有,内心充满了懊悔与绝望。这生动地提醒人们国与家、政与教、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离以及社会关怀与终极关怀的分别实为构建公民社会所必需,是改革开放、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化转型的必有之义,否则只能带来对人心灵的误导与损害。  相似文献   

15.
何晏的《景福殿赋》表达了对当时统治集团用人不当的深沉忧虑。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趋势,证明了何晏担忧和预言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武则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史学,从文学文化的角度关注的不多。韩林的《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分析了武则天形象从政治符号、消费符号到文化符号的建构与演变过程,剖析了武则天形象对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具有独辟蹊径,不落窠臼;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视野开阔,融汇贯通的特点。该书既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重要意象——树,长期以来未得到研究者们应有的重视。莫里森借助这一意象关注了非洲文化在美国这一异文化环境中的命运,使得黑人文化在奴隶制下的创伤、黑人文化的强大生命力、黑人文化对黑人子民的召唤和黑人对非洲文化的向往与回归都在树这一意象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大量地使用典故、圣经和神话原型意象是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在诗歌《圣灰星期三》中,艾略特运用意象、原型、典故、象征和残缺的情节等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诗歌图画,传达了渴望宗教救赎和精神复生的心声。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庞杂繁复的原型意象,解读了瑰丽的诗歌图景下诗人的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词作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魂映雪、菊韵相宜,玉楼流水、疏月空明,风鹏正举、雨泪满襟,婉约派词风通过李清照笔下丰满蕴藉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意象之美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合成种种含蓄委婉、九曲回肠的深远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学十讲》是基于文化的视角研究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本著作。近代高校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部移植与传承不断磨合的过程,由此也形成了特殊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此书阐明了当代高校人文精神滑坡、教育理念模糊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