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西方教育评价发展的主线 19世纪工业革命给西方社会带来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泛和迅速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大批的劳动者进入学校学习和培训,与当时大部分学校以口试为主的考试制度产生了矛盾,于是,提出要以书面考试取代以往口试的改革。1845年,美国波士顿学  相似文献   

2.
同样学习西方的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中国的洋务运动之后却没有给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留下完整的足迹,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开创了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始基。除了政治、政体因素的考虑外,本文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了中日当时针对职业技术教育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的差异,以为今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亡的辛酸史,一部民族解放的斗争史,而日本近代对外史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施暴东亚社会的侵略史.追本溯源.近代初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地侵入,东亚中日两国思想界面对这种全新的外来文化采取了不同的认知态度,介绍西方史地、政治、军事、科技知识,成为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知识分子的主要工作,其中以<海国图志>为代表的新书,已成为当时东亚社会内部介绍西方文化的重要汉籍.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清王朝内部一部分开明派即“洋务派”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劣势,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的理论和实践遭到同一阵营的传统习惯势力“顽固派”的反对。两派围绕着要不要向西方学习并具体地就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的增设、派遣留学生和修铁路等问题展开“论争”。洋务运动时期的三次论争反映的是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貌及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海国图志》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强大让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魏源编辑了《海国图志》一书,为新一轮的西学东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时以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活因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碰撞而变得多姿多彩。一种文化的兴起,必然对当时的时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纵观世界文化的发展,兴起于西方国家的非主流文化无疑正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而一种文化的兴起又必然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等。文章针对西方非主流文化的诞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等,探究其形成原因,以便更进一步加深对西方非主流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近代中国人中学习和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享有最重要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美誉。他留学西方,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实情,阅读了许多原版的资产阶级理论著作,就对资本主义的西方社会了解的深广度而言,他堪称当时中国第一人。严  相似文献   

8.
王中平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2):16-27,49
近代中国的留学生本是学习西方的思想阵营.但"一战"却使西方发生分裂,而十月革命又使得原来是整体意义的西方,变成了思想对立的两个西方——资本主义西方(传统的西方)与社会主义西方(新式的西方,即"新俄").两个西方的出现,使得留学生对西方这个学习对象发生了观念上的转移,一部分留学生继续学习传统的西方,而另一部分留学生则学习...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在相同的背景下,被迫踏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走过了一段极为相似的道路,即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然而,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失败了而日本却成功了。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民素质和国际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韩浩 《教育探索》2006,(10):72-73
容闳从自己所受的西方教育中亲身体会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认为当时只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技术,才能使中国强盛。经过多方努力,他促成了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公派留学生之先河。容闳一生的追求与实践对当今我国的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众多来华外交官中,无论从个人汉语水平而言,还是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说,英国来华外交官威妥玛和翟理斯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尤其是威妥玛编著的《语言自迩集》(1867)以及翟理斯编写的《汉言无师自明》(1872)和《华英字典》(1892),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汉语教材匮乏之不足,成为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不仅有力推动了西方人汉语学习的整体进程,对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探索也具有相当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日两国都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法制的过程,但两国的学习效果却相差悬殊。日本学习西方要早于中国,且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学习了中国一千多年之后,转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在教育立法领域远超中国。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日本的,这也为中国教育立法走符合自己的道路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1930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中,再现了中国现代性兴起的表征。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状态,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涌入,国内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科学与民主的高潮。身处中国的赛珍珠亲眼目睹了中国现代性的兴起,通过小说描绘了这段历史。文章将从后殖民视角出发,分析赛珍珠在《东风西风》中对中国早期现代性的态度,可以看出她向西方真实再现了进步中的中国,而非东方主义者眼中野蛮的国度。  相似文献   

14.
活跃于晚清政坛的奕(诉),为了使清王朝摆脱困境,谋求自强,适应当时对翻译、外语和外交人才的需要,奏请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来学习西方语言文字,此后又通过添设天文算学馆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是奕(诉)率先吹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号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并对中国近代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容闳是中国首个留美毕业生,也是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幼接受西方教育的容闳心怀爱国之心,积极在国内倡导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在经济革新方面立言立行。创办近代银行即是他的重要经济主张之一,在仿照西方银行章程的基础上,他系统阐述了以国家银行为中心的近代银行创办思想,并为此积极奔走,虽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当时未能最终实施,但其主张为当时的国人推广了近代金融知识,更为我国以后银行的创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其银行思想是中国民族银行业发展中颇具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民初国会,主要指1913年4月正式成立至11月被迫停止活动的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代议机构。以往史学界在论及民初民主共和制度建立时,往往只谈到南京临时政府,而将民国二年的正式国会列入北洋军阀政治制度范围,从而妨障了对民初国会的正确评价和探讨。本文认为,民初国会是当时知识精英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理想的结晶,是民初民主共和制度建立的重要成果之一。探讨民初国会的建立及命运,有助于深入了解西方民主制度在当时中国现实政治文化环境中的状况,并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他们于1961年创建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这个学派是针对反对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而出现的,当时号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影响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愈来愈大,地位继续上升。下面仅就这个学派的学习理论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都出现了新局面,其中一共同之处即都开始派员赴海外留学。说起来中国人到欧美学习并不晚于日本,早在1847年,被称为华夏第一留西学人容闳即赴美,并在以后著成《西学东渐记》,而日本幕府正式派遣留学人员则是在1862年(此前某些强藩也曾派人赴海外学习)。当然,当时容闳之留学尚属私人性质,并非“公派”,但已开启近代中国人到西方求学之风。1866年,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以西欧学校教育为主要内容著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是清朝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的外交官,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其所著《伦敦与巴黎日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较为真实可感的英国形象,他对英国的认识是超越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即不盲目排外,以先行者的眼光深刻意识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在他笔下,英国成了中国学习的楷模.这种认识是超前的,又是理想化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学思潮论争史上,梁实秋提出了一系列观点长期参与论争。其实质源于他接受的白璧德的新人主义而形成的古典主义学观。梁产秋以此为依傍,正是当时西方社会呼吁“东方明救西方”的特定历史背景和他思想中潜隐的传统化观的契合所使然,其目的乃是以救国救民为出发点,只不过他没能清醒地辨析这种化选择在当时的东西方实际上是一种历史错位现象,由此而造成了他艺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