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运加 《湖北教育》2009,(10):13-15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在三个学段中都要求加强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其中,第一学段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二学段要求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三学段则要求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相似文献   

2.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估算技能呢?笔者认为,在估算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八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具体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相似文献   

4.
一、题解 本文所说“三段论”与逻辑推理中的“三段论”不是一回事,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所划分的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为低年级阶段(1—2年级),第二学段为中年级阶段(3—4年级),第三学段为高年级阶段(5—6年级)。所论问题也并非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谈一谈每一段的教学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至第三学段的写话和习作第一条有这样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在《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第三学段内容标准部分各两处对估算提出具体要求,并配有七个例子进行解释。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经得到重视。随着课改的深入,估算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出现一些争议,甚至有人提出与新课程完全相反的观点:估算似乎不大有必要成为课本中的一个内容。本文拟通过分析目前估算教学中出现的“尴尬”局面,提出改进估算教学的策略,以求共同推进估算教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林渐城 《今日教育》2014,(7):114-1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要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反观教学现状,教师注重“精算细算”,忽略“估算”,导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和能力。如在大数估计中出现乱猜测的“随意估”,址到“大约”就估的“机械估”,答案干篇一律的“单一估”,先算后估的“算着估”。  相似文献   

8.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精确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估算技能,笔者认为,在估算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八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由此曾经"可有可无"的估算教学摆到了人们面前。然而由于功利性因素的干扰、应试教育的导向,以及一些教师"精确计算"的惯性思维作祟,使得"估算"尽管有《数学课程标准》的保驾护航,尽管有名家大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先算再估"等令人尴尬的教学现象。这样的估算有意义吗?能否让估算凸现它应有的价值,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段立庆 《青海教育》2008,(12):47-47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加强估算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此,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估算...  相似文献   

13.
近日再次翻阅《数学课程标准》,又从中感悟到不少数学教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尤其是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标准》中总共有31处提到这一内容。在学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3年级)和第二学段(4-6年级),都分别提到了估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运算和初步的测量技能时能合理运用估算和估测。在具体目标和案例中又用相当多的条目强调了估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杨松 《教学与管理》2002,(10):42-42
估算是学生巧妙验算的凭借,又是学生灵活解题的捷径。估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心智水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下面就估算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谈点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菊萍 《考试周刊》2012,(36):72-7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教学意义从近期看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长远看,能使学生思维更灵活,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有具体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5万”“40万”“100万”这些数量都是课外阅读的“底限”.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达到的最低标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的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在哪里?突破瓶颈的对策是什么?为此.笔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和总结。现提取几点,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9.
李旋 《小学生》2010,(2):27-28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精确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完成,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了。新课标实验教材已把估算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分散在各学段中加以教学。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3年级)“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第二学段(4~6年级)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朱福荣 《福建教育》2006,(10A):39-4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估算,并对各学段的估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要“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而“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的要求则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各版本教材对估算知识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安排了多个课时落实估算教学,并将估算蕴涵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各领域。估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策略,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难教,难评价。本期,我们着重分析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结合教材和教学实例对估算教学进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