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保障,控制国家权力;二是微观保障,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历史地看,宏观上,人权观念的变化促使了宪法观念从限制国家权力到作为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的变化。微观上,人权促使了基本权利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新跨越。我国宪法和现代宪法观念有暗合之处,但不能等同。这是对我国人权保障条款的认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如何实现人权原则需要从规范的视角重新理解宪法。一方面,明晰人权原则的实现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国家权力之间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我国宪法而言,人权原则的实现,或许更重要的是人大制度的完善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权利"与"权力"是以法为核心的两个方面,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两个轴心,但两者的基本内涵、归属、产生的基础、对应关系及法律后果不同.中国和西方在对"权利"与"权力"的理解、来源及运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只有理清"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与"权力"观念,才能正确行使权力和享有权利.要根本理清"权利"与"权力"关系,在理论上,研讨与争鸣;在立法上,要求认识要基本统一;在执法上,要有效地制约和合理的运用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4.
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对于人权概念的正确理解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人权是历史地产生的.只要是人,他就应该享有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因而人权具有普遍性、动态性以及限制性.  相似文献   

5.
宪政的本质就是有限政府,宪政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二者永存的矛盾说明公民权利将会受到国家权力的侵犯,为此,必须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我国虽然缺乏宪政与人权保障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只要我们继承历史传统中一切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的文化精神,必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6.
人权即人之为人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然而,人们往往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人权一词。文章就人权的概念进行分析,以便弄清人权概念的根本含义,从而正确认识人权,认识中国及国外的人权的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人权,作为法治的内核,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突出性表征,不仅体现在作为知识系统存在或被传承的人权的规范制度和相应设施,表现在人权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制度化,而且体现在对作为知识系统的人权以及权利与权力的制度化关系的内在信仰。知识与信仰的内在交融构成了完整的人权系统。人权,从知识上的承认、传播到情感上的信仰,信仰的产生与升华是一次更为重要的权利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张晖 《焦作大学学报》2008,22(1):127-129
权利与权力的辨析是民主宪政的基本问题,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当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归结其历史根源都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失衡所造成的。通过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的历史状况和原因,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对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纵观权利范畴的生成和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权利的范畴的生成和演进经历了一个从朦胧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权利范畴的字面没有多少改变,但其思想内容上却在不断变化,并总是与一定时代法律实践和法律精神相联系。权利和权力又有着联系和区别,影响着一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现在的法律对权利的诠释又将达到一个怎样的层面,人权的话题也似乎成为了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利冲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司法界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依据的“保护在先权利”原则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理论上有违知识产权制度的宗旨,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笔者尝试提出关于权利冲突的法律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适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对目前我国的立法缺陷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示催告程序属于非讼诉程序中,虽不能解决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纠纷,但当事人的权益保护仍显重要。本文仅从申报人向法院申报权利后的处理上,来分析公示催告制度的漏洞所在,以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就总体而言,西方当代“人权”理论的最基本的形态,仍然是“天赋人权”理论的精化和系统化。胡克、马里旦、罗尔斯、亨廷顿等人权理论家以及历史学派、“第四代人权论”等,均走向对“天赋”模式的悖离。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决定了人力资本及其产权有着独特的属性,也使得我们仅从经济效率的角度不一定能推出在现代社会里人力资本产权的核心权利——归属权的天然性、不可交易性和普遍性;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即使我们从法律和道义上对此做出规定后,还应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关注人力资本产权各项权能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制度安排有时有悖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修宪,将“保障人权”概念写入宪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就人权保障与舆论监督的关系而言,舆论监督既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又是人权获得保障的方式。舆论监督需要人权作基础,人权保障需要舆论作监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舆论监督是人权运用的形式,人权保障是舆论监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表达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与表达自由相邻接的一个问题即是表达自由权的界限问题.在保障该权利的过程中对其边界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拟从表达自由权的概念出发,从该权利性质、功能的角度来探讨表达自由与公共利益、其它基本权利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办法,并试图结合我国实际、在参照美国法律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明晰表达自由权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刑罚中对罪犯的惩罚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注重对内体的报复逐渐转变为对灵魂的改造。从当今教育领域对惩罚方式所进行的改革中,我们也可见到这种变化的影子。当今无论是公开惩罚地位的下降还是体罚的废除都是以学生人权为中心的。但它们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类教育理念进步的同时,却又废除了教育者的惩罚权。教育领域并不存在是否需要惩罚的问题,但存在应使用什么样的惩罚手段问题,惩罚的存在对维护规范、建立秩序还是很有必要的。面对当今教育领域申对惩罚改革的矫枉过正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人权的同时又能恰当地实施惩罚是一个促使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权与自然权利常常会发生冲突,二者的冲突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和经济根源。要实现人权与自然权利的协调,必须树立自然权利观念,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误区;用立法保障的方式,实现人对自然权利的尊重与维护;成立环境保护基金会,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等措施来协调人权与自然权利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人权高于主权”是国家新干涉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90年代以来,该理论广泛传播,其直接目的在于为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因此,正确认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揭露“人权高于主权”本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