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界有句俗话:“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作为一个外语教师,自己的外语水平究竟怎么样?或者说,自己的外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究竟怎么样?如果自己都不能用熟练的外语进行会话或作文,那么还怎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我们主张,广大外语教师要练基本功,要经常用外语会话和作文;也因此,本期尝试着开辟一个“外语教师实践园地”,发表洛阳倪志敏老师的一篇外语论文。此篇论文已请外语教授审查通过。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外语教师能进行这样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教师的培养模式有待于改革。就此,笔者提出了反思型外语教师教育模式,并对其理论依据做一概述。它发展的心理学基础是皮亚切特的结构主义。教育哲学的基础是“从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教育理论。另外,围绕着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和外语教师在这一模式中的角色问题阐述了反思型模式的意义;即外语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环境相结合;教学理论和个人教学风格相结合以及实现了外语教师在工作岗位的发展与提高,从而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作 为教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重要的。一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上课四十分钟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完成作业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难题也将不成其为负担 ,反而会使学生在外语知识的海洋中游得更深更远。一、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古语云“学问之道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身为改革开放年代的教师 ,必须自强不息 ,不断学习 ,才不致落后。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语言基本功 ,美观的书法和尽可能丰富的词汇、语法等专业知识。中学是学习外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 ,教师具备比较深湛的专业知识 ,对基础知识应用自如 ,学…  相似文献   

4.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具备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人才。江苏海洋大学俄语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将人才培养的价值内涵概括为“以德启智,德智相长;以德育人,德才兼备;以德润心,行稳致远”。并从课程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及教材三个重要层面探究“大思政”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 没有外语环境氛围的情况下 ,学习一门与母语差别颇大的外语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学生从初中学到高中 ,从高中学到大学 ,真正能掌握一门外语的为数并不多。而那些出国人员 ,虽在国内成绩不十分好 ,在国外一般只需 6— 9个月外语就可过关。由此可见外语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当然 ,学习外语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而这个基础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外语教师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五个因素加一个公式”。即 :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 ;学生的来源与素质 ;教材的质量 ;教学环境与条件 ;教师的素质。一个公式是 :…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项基于外语听力自主学习活动、探讨不同阶段的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期待的实证研究报告.调查发现,自主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期待教师在各方面给予指导;随着活动的深入,高级阶段的自主学习者对传统意义上教师的依赖作用减弱,却非常渴望教师在情感上的支撑并期待更适合他们自身水平、更具针对性的教材出台.针对学生的这些要求,教师应当好引路者、支持者和教材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外语教学改革的广泛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提升外语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指出了提高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探讨了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校级通识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在外语课程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入开展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实践中,提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1个宗旨、2个板块、3个结合、4个方向、5个环节”。这种模式以优化课程思政设计、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思政教学方法、评价思政教学效果为改革路径,旨在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培养和塑造有理想、能力强、敢担当的新时代演讲与辩论人才。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西藏独特而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对西藏外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西方文化之间有文化冲突,“藏-汉-英三语教育”存在多元文化失衡问题。针对此问题,可以加强西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整合教学目标,发展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外语教育;融入民族文化,课程设计要突出“民族性”;注重教师发展,保证民族教学质量,使西藏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师资队伍是我国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既遵循普遍规律,但同时也存在较强的特殊性。本文以西藏高校藏族外语教师为例,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偏重学生知识目标和外语能力目标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大学外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起到引领作用,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外语课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加入思政元素的德语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家国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德语这个工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以《文化视窗——高级德语教程1》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国日常茶道礼俗》为例,对《高级德语》课程中借助“产出导向”的思政元素挖掘过程及整个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高等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外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调研,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提出确立同向同行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提高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外语语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语感及其培养汪涛一“语感”一词在语言教学中时常被提到,不少人也在强调语感培养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有意无意中运用了语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学习。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界定,对其解释往往语焉不详。本文作者发现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负责...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教几十年来,我在这问题上感受颇深,也有一些体会。 一、怎样当好老师 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汉代韩婴说:“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此话道出了要想当好老师须具备丰富的知识。 知识的丰富不外乎来源于三处:其一,在学校学来的;其二是工作后自学的;其三是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作为一名教师,知识要  相似文献   

15.
特定的语言环境,是学好外语的有利条件.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用英语授课,就是创造这种语言环境的重要方法.这在实践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高中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学过1000多个单词,学过一定量的习惯用语和主要语法项目.高中英语教师完全可以用这些旧知识讲解高中课本中的新内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外语的“小气候”.如高中课本第  相似文献   

16.
输入与输出是外语习得的两个主要方式。语言在由输入向输出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起关键性作用,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领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正确运用输入与输出理论,平衡两者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日语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运用自我决定理论,通过案例调查了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动机、心理需求和生活中幸福状态的关系。最近一些研究表明,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勉强能满足学校的要求,工作中缺乏满意度等,这些问题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投入及教学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显得尤为重要。100名高校外语教师参加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动机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中的认同动机。2.动机水平受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关联需求影响。3.内在动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生活中的幸福状态成正相关。4.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在调节教师的教学动机和幸福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高校领导者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同时也检验了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国情下解释教师幸福感的应用能力。最后,笔者就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动机和幸福感提出了因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得到一定提高,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外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外语教师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提高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语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外语专业素质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外语专业学生频繁接触外国文化,在第二外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家国情怀的外语类人才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第二外语(日语)为例,分析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特点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认为教师可通过词汇、语法、课文、课后实践等多途径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辨析“体育外语人才”“体育英语人才”“体育翻译人才”的概念,界定出体育翻译人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借鉴NAETI的等级划分标准,从体育翻译人才能力层次分为三级并提出高级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将为重中之重.通过对“体育+外语”和“外语+体育”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优劣分析,提出培养应重点放在“外语+体育”方向上或者外语院校与体育院校联合培养上.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级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